若熱·亞馬多是巴西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說風行全國,印數達百萬冊,被稱為「 百萬書翁」 ;在世界文壇上也享有很高的聲譽,作品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多次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1961 年當選巴西文學院院士,1995 年獲卡蒙斯獎。
若熱·亞馬多1912 年8月 10日出生在巴伊亞州的伊塔布納市,兩歲時隨父母搬到臨近的伊列烏斯市。巴伊亞州位於巴西東北部,是葡萄牙航海家在巴西的初次登陸點,也是傳統的可可種植區。作家的父親就是一名種植可可的莊園主。年少的亞馬多目睹了莊園主開闢、爭奪土地的血腥械鬥,對種植工人和農民惡劣的生活條件也有深刻的了解,這奠定了他日後作品的基調。
可可,「 黃金果實」
文學與政治
若熱·亞馬多最初的文學創作與政治息息相關。他在中學時期便為報紙撰寫政治文章, 19 歲出版了第一部長篇小說《狂歡節之國》,同年進入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學習法律。21歲發表成名作《可可》,這本小說描述了巴伊亞州可可種植工人的悲慘生活,一反前人「田園牧歌」式的農村題材,成為巴西三十年代「東北部小說派」的代表作之一。
此後二十年間,若熱·亞馬多一邊以共產黨員的身份參與政治活動,一邊進行文學創作。這一階段他的作品具有很濃重的意識形態色彩,《無邊的土地》(1943 )、《黃金果的土地》(1944 )和《飢餓的道路》(1946 )分別講述了巴伊亞州所經歷的「 封建時期、帝國主義勢力入侵時期和人民覺醒時期」 三個階段。「 自由在地下」 三部曲則描繪了巴西共產黨在聖保羅領導的無產階級鬥爭。
年輕時期的若熱·亞馬多
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
1958年若熱·亞馬多出版《加布里埃拉》(也被譯為《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並由此進入了新的創作階段。這是他最受好評的小說,一經問世便獲得了多項大獎,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舞蹈,在巴西家喻戶曉。
《加布里埃拉》原書封面
作家將小說背景設定在1925 年的伊列烏斯市,這是他的家鄉巴伊亞州重要的可可種植區。小說開端是一場連綿的大雨,居民憂心忡忡,擔心雨會影響可可的收成。近幾年來,隨著可可出口生意的興盛,這座傳統的農業小城裡湧進了許多新鮮的現代元素—— 火車、公交車、電梯、高檔酒店,「 進步」 成為人們掛在嘴邊的詞。然而,看似平靜的生活下醞釀著一場洶湧的政治鬥爭。可可出口商蒙迪尼奧是里約熱內盧來的外鄉人,他代表著革新的進步勢力,推動學校公立化和港口改建。拉米羅上校則是保守勢力的代表,他的家族長期控制著市政府,不願推行切實的革新政策。若熱· 亞馬多筆下的政治鬥爭總是幽默而不失緊張,兩派先是通過各自的「 喉舌」 《伊列烏斯日報》和《南方周報》宣戰,接著拉攏擁躉,爭奪市政府和州政府席位,這中間也少不了暴力衝突和暗殺。鬥爭最終以拉米羅上校逝世兩派和解告終,這體現了若熱· 亞馬多小說一貫的樂觀色彩—— 進步終將取代落後傳統。
除了政治鬥爭,本書的另一條主線是酒店老闆納西布和混血女子加布里埃拉的愛情糾葛。加布里埃拉是從巴西腹地逃到伊列烏斯市謀生的流浪者,被納西布僱到家裡做廚娘。這位女子性感美麗,天真熱情,有旺盛的生命力,讓納西布為之著迷並決定娶她為妻。但結婚之後,加布里埃拉如同從枝頭剪下插到精緻花瓶里的玫瑰花,逐漸失去了自由自在的快樂,最終紅杏出牆。偷情也是若熱·亞馬多小說經常涉及的主題,在這座小城裡,男性可以豢養情婦,但如果自己的妻子和別人有染,便有權殺死偷情的二人來維護自己的尊嚴,並且不受懲罰。得知真相的納西布並沒有延續這一殘忍和虛偽的陋習,兩人釋然分開之後,他甚至又為加布里埃拉提供了廚娘的工作。
《加布里埃拉》電影海報,1983
輕盈的短篇小說
若熱· 亞馬多是一位高產的作家,作品以長篇小說為主。但他的短篇也具有很高的可讀性。比如《三個彩色故事》,正如題目所言,包含了三個極具想像力的小故事。《群鳥的奇蹟》中被鳥兒銜起的詩人,《混血兒波爾西翁庫拉如何放下死者》中沉迷婚紗的妓女,《羅薩琳娜的死亡與勝利》中支離破碎的喃喃自語,作家以輕盈的風格描繪著深刻的主題,令人耳目一新。
《三個彩色故事》,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家與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若熱·亞馬多是最早被譯介到我國的拉美作家之一,也是中文譯本最豐富的葡語作家之一。他曾三次受邀來華,與中國有十分緊密的聯繫。
2001 年8 月6 日晚,若熱·亞馬多於巴伊亞州醫院逝世。這位作家關注邊緣弱勢群體,作品主人公常常是流浪漢、妓女、兇手、落魄詩人等邊緣人物。此外,他悉心描繪的混血女郎、慵懶居民、美食美酒等元素,讓我們得以一窺巴西的異域風情,獲得極高的審美享受。
選段
烈日當頭,莊園裡的農民工人們把鐮刀綁在長長的木桿上,光著脊樑採摘著可可果。黃色的可可果噗噗地掉在地上,婦女和孩子們把它們集中起來,再用砍刀頭把外殼敲碎。成堆的蜜一般的白色可可軟果被裝進大籃子,然後放到毛驢背上馱著的大桶里。天一放亮他們就開始幹活,中午匆匆忙忙地吃上一點干腌肉、一塊麵包和一個熟透了的菠蘿蜜,然後就一直干到天黑才收工。
《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孫成敖 譯
她只有外表像女人,內心仍是小孩兒,每天都拿著女巫玩耍。那個女巫是她在集市上花二百雷斯買來的。她找到一些破布頭,將女巫打扮成新娘,面紗、花冠應有盡有。在那世界的盡頭,當教堂舉辦婚禮時,瑪麗亞在一旁觀看,她的眼睛仿佛黏在了婚紗上。她只想著穿上婚紗該有多好:全身潔白,拖著面紗,額頭上還有花朵。她給女巫做婚紗,跟她說話,每天都為她舉行一場婚禮,只是為了看看她戴上面紗和花冠的樣子。地上所有的動物都跟女巫結過婚,尤其是那隻又老又瞎的老母雞。它是新郎的最佳人選,因為它不會逃跑。
《混血兒波爾西翁庫拉如何放下死者》,樊星 譯
撰稿人:Emma
歡迎轉發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yP3xXMBLq-Ct6CZ8mU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