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故事的人」
「講故事的人」莫言回來了。
一起帶回來的,還有他筆下的,也是讀者心裡的故鄉。
從《透明的紅蘿蔔》開始,「故鄉」就成了莫言筆下不變的「主角」,無論是什麼人,在什麼時間,他們總是在「故鄉」這片土地上,演繹生活中的魔幻和現實。
7月31日,人民文學出版社將推出莫言獲諾獎後首部作品《晚熟的人》。作為莫言獲諾獎後所推出的首部作品,《晚熟的人》仍然 望向「故鄉」,根植鄉土。
有人認為莫言風格正變得更加平實、樸拙。莫言自己也說過,如果按照時間順序來閱讀他的作品,能清楚地感受到這幾十年來時代的變化。睽違多時,當下的莫言又會從哪些視角來觀察自己的故鄉?
從書名《晚熟的人》來看, 「人」仍將是這本書的主題。
「人」,簡單的一撇一捺,卻包含著無窮無盡的故事。沒有一個真實的人是扁平的,或者單一的。我們可以用大量詞語來描述一個人身上的不同特徵。
一言以蔽之,「人」,始終是世間最複雜的存在。如何寫好「人」,也同樣複雜。
莫言自己曾經說過:在幾十年的寫作經歷中,他一直「把好人當壞人來寫」,既把好人身上陰暗的一面,好人身上的七情六慾都表現出來,也把壞人身上人的部分表現出來——也就是說, 對於「普遍的人性」進行深刻的描寫。
在這樣的基礎上,每一個讀者在閱讀莫言的作品時,也許都能夠讀出自己,讀到自己生活經歷中所記錄過的東西,從而生成最強烈的共鳴。看莫言的著作,就如同看到了自己,觸及到了自己內心最深處的部分。
《晚熟的人》這本書,同樣延續著這種人物描寫的特點。在書中,莫言用12個故事,講述了獲得諾獎後八年的里里外外。 12個故事有喜有悲,有荒誕有現實。從上個世紀到當下社會,從澡堂子到網絡空間。
這一次,莫言的筆觸延伸得很長、很遠,但距離你我又是前所未有的近。
相較於過去的創作,《晚熟的人》少了很多血氣方剛劍拔弩張,更加沉靜平實,幽默鬆弛,這與莫言自身的寫作狀態不無關係。這次,莫言的眼光不再聚焦於「英雄好漢王八蛋」,而是 轉向了那些最平凡最不起眼的小人物。他們過於真實,仿佛就是從我們身邊走出來的人物。正是這樣一群人,組成了時代演進中的「常」與「變」。
當然,莫言同樣在書中扮演著一個旁觀者,偶然路過人生百態,對爭執不予置喙,對善惡不妄定論,始終冷靜,始終淡然。什麼是好,什麼是壞,都隱藏在文字背後,全憑讀者自己把握。
在本次分享會上,莫言也將與評論家李敬澤、作家畢飛宇兩位嘉賓一道,對《晚熟的人》進行討論分享。這是一本「晚到的新作」,描寫的則是「熟悉的我們」,久違的重逢下,新故事正在不斷發生。
7月31日(周五)晚19:00,登錄騰訊微視,搜索關注帳號「騰訊Wespace」帳號,收看《晚熟的人》新書分享會線上直播,央視主持人王寧將現場對話莫言、李敬澤、畢飛宇,一起重逢「晚熟的人」。
掃下圖中的二維碼即為觀看頁面
莫言諾獎之後首部作品
《晚熟的人》
馬上面世,敬請期待!
《晚熟的人》 |莫言 |精裝 |2020年8月
莫言的想像飛越於整個人類的存在狀態之上。
——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辭
如果在世界上給短篇小說排出前五名的話,莫言的應該進去。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著名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
即為京東網購書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