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一位偉大的美國人簽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們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會。這一莊嚴宣言猶如燈塔的光芒,給千百萬在那摧殘生命的不義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帶來了希望。它之到來猶如歡樂的黎明,結束了束縛黑人的漫長之夜。
這是馬丁·路德·金於1963年8月28日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發表的著名演講《我有一個夢想》,內容主要關於黑人種族的平等,是對美國和世界影響都很大的一個著名演講。
然而直到今天,種族歧視依然存在,而我們仍在為消除這種歧視而做出自己的努力。每個人都需要明白的是, 同一片星空下,人人生而平等。
這兩天看完了凱薩琳·斯多克特的長篇小說《相助》,感到心情很複雜。趁著這種很難表述清楚的情緒沉澱之機,我也找了電影版的《相助》看了一遍,這部電影獲得了奧斯卡獎與金球獎的「最佳女配角獎」、女性影評人協會獎的「最佳女性電影獎」和人民選擇獎的「最佳電影女主角獎」。
電影《相助》改編自凱薩琳·斯多克特的同名小說,講述20世紀60年代美國密西西比州發生的社會現象。剛剛大學畢業的斯琪特小姐非常看不慣美國社會對黑人女傭的不公平對待,想通過寫書來幫助這些女傭脫離困境。
下面我們就來說說 為什麼《相助》能夠連續100周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並榮獲 《今日美國》年度圖書第1名、 亞馬遜網站最受讀者喜愛圖書第1名。
01
那個時代的女性選擇如此之少,然而她們夢想的世界卻如此廣闊
1 艾比琳:帶大了17個白人小孩的黑人女傭,自己的兒子卻在大學畢業後出了意外,可她依然充滿愛心
艾比琳只是個普通的在白人家裡帶孩子的黑人女傭,那個時代白人家庭非常流行請一個黑人幫傭,但是又固守著嚴格的白人與黑人之間的戒律和規定。這些規定非常多,涉及方方面面,比如禁止黑人和白人共用衛生間。
艾比琳和寶寶梅(《相助》劇照)
艾比琳第一次去做女傭時只有14歲,和她一樣的黑人女孩子們差不多都是在這樣的年齡去做幫傭,她們要面對的白人僱主有著截然不同的個性,有的非常尖酸刻薄,對黑人連正眼都不看一下;也有的白人僱主和善而平等。
但是這些黑人女傭在白人家裡還是充滿愛心地對待這些白人小孩,經常抱著他們坐在自己肉肉的腿上,而不是像他們的母親一樣穿著摩登時尚的衣服和高跟鞋,站在離孩子很遠的地方對女傭發號施令。艾比琳尤其不明白小寶寶這麼可愛,為什麼他們的母親會如此冷漠地對待孩子的情感需求。
2 米妮:心直口快的黑人女傭,在白人女僱主的請求下,對家中的男主人隱瞞自己受僱於她
在黑人和白人關係如此緊張的狀況下,米妮通過艾比琳的介紹到西莉亞·福特太太家裡去試試幫傭的事兒,發現這個白人太太長得像瑪麗蓮·夢露,很漂亮,也很熱情,就是奢華空曠、富麗堂皇的家裡一團糟,似乎她什麼家務也不會幹。
西莉亞和喬尼夫婦(《相助》劇照)
米妮留下幫忙,才知道西莉亞沒有告訴丈夫喬尼這件事,而是假裝自己是很能幹的家庭主婦。米妮配合著西莉亞每天早上九點半來上班,到下午四點離開,可是很快西莉亞發現周邊的所謂貴太太都在躲著她,原來是因為西莉亞這樣一個窮苦小地方來的女孩,最後居然嫁給了這群貴太太眼裡的白馬王子、夢中情人喬尼先生。
西莉亞沒想到米妮居然充當了經常安慰自己的角色,米妮很正直,但是因為口無遮攔經常得罪人,以前的僱主希莉小姐刻薄尖酸、對人苛刻,就是她曾經夢想著能嫁給喬尼先生,最後卻沒能成功,因而她總是針對米妮和西莉亞,還曾經故意誣陷過米妮盜竊。
希莉總是玩故意給黑人女傭設陷阱再報警的戲碼,連自己的母親都看不過去(《相助》劇照)
3 康斯坦汀:因為來看母親的女兒瑞秋當著一群白人客人的面走了客廳,母女兩人就被斯琪特的母親趕走了,全然不顧是康斯坦汀教會了斯琪特所有的一切
康斯坦汀和斯琪特(《相助》劇照)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里生活。(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
米妮和艾比琳都在幫助斯琪特小姐完成這本書(《相助》劇照)
斯琪特小姐是由黑人保姆康斯坦汀帶大的,康斯坦汀不僅教了斯琪特小姐很多對付沮喪情緒的妙招,還用陪伴溫暖了斯琪特的心,讓她長大後變成了有勇氣的人,敢於單槍匹馬闖紐約,並因為寫了《相助》獲得了紐約一家著名出版社的簽約。
02
生命像一棵樹,註定要孤獨地承受許多風雨,美好的結局往往在驚心動魄的經歷之後
不管是這本書還是這部電影,除了迎目而來的種族歧視題材,還涉及人性的複雜層面。
就拿這本書的主角艾比琳來說,她去帶這第17個寶寶梅·莫布麗之前剛剛經歷了人生之中最痛苦的時刻——失去了24歲的優秀兒子。
兒子特里羅爾完成了自己的學業,有個女朋友弗朗西斯,還準備寫一本和黑人生活有關的書,總之一切都很好,可是一個下雨的晚上,他工作到很晚,負責把木頭樁子拖上卡車,結果他從卸貨台上滑倒,跌下來掉在車道上,大卡車沒留意,他還來不及躲開,就被卡車從胸膛上碾了過去。
艾比琳就這樣看著兒子離去了,在風華正茂的青春年華。做母親的心痛需要點東西填補,她去做幫傭,帶梅·莫布里,一個軟萌的小寶寶,藉助這點兒每天要完成的工作讓自己轉移注意力。
《相助》劇照
對孩子來說,誰能給予愛,是很容易就能分清楚的事實。
艾比琳就像是一棵承受著人生風雨侵襲的大樹,不停地接受苦難,認清楚社會現實的殘酷和白人僱主對自己的苛刻和涼薄,然而她依然非常友善地對待白人寶寶,因為她生性正直而善良。
《相助》劇照
最後由於希莉的影響力,艾比琳不得已離開了梅·莫布里家,任由小女孩在後面的房子裡將玻璃窗拍得山響,淚流滿面的艾比琳想,是時候了,該寫點什麼了。艾比琳就像是那種俗稱「死不了」的植物太陽花,不要什麼特殊的關照,給點陽光就燦爛。
03
黑人或白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品格是否正直,是否善良並堅韌
希莉明知道自己家女傭的雙胞胎兒子考上了大學,學費還差了75美金,必須趕快交上,她故意託詞要幫助人家卻一直沒有給錢,反而在家裡沙發後面丟了個戒指,等女僕發現了戒指,一念之差將戒指帶走了,最後因為此事被關進了監獄。
也正是由於希莉要給黑人建專用廁所,甚至動員斯琪特簽名,斯琪特才越發堅定了自己要為黑人們寫一本書的想法。對比之下,同樣身為白人,斯琪特和希莉還是小時候的玩伴和同學,兩個人的品性卻是天上地下。
希莉的提議被艾比琳聽到(《相助》劇照)
米妮借給原來的僱主希莉小姐送巧克力餡餅的機會狠狠報復了希莉小姐,而這一情節也因為米妮的堅持寫進了書里。自己的糗事被公之於眾的希莉,跑到斯琪特小姐家裡要找朋友的麻煩,費倫夫人看到女兒斯琪特成長得如此勇敢、堅韌且正直,也選擇站在了女兒這一邊,毫不客氣地轟走了希莉,並就自己當年犯的錯請求了女兒的原諒。
所以這本書,不能單純地看成是種族歧視題材,而是在種族問題上巧妙地加入了人性問題,從而使作品更為厚重有力。這也是為什麼這本書出版沒多久,就好像是被誰按下了一個按鈕,使它頓時風行。
小說中很多表現人性的細節上的刻畫,都令讀者非常感動。比如西莉亞的丈夫喬尼知道妻子不會廚藝,她好像也只做過玉米餅和煮土豆給他吃,忽然間晚餐就變得美味可口,家裡一切井井有條,那麼大的院子和廚房,所有的一切都似乎有魔法之手在打理,喬尼自然猜到了是怎麼回事,但是出於對西莉亞的愛情,他選擇假裝自己對妻子僱傭了米妮一事一無所知。
但是看到西莉亞變得越來越好,更有安全感,也更有信心和勇氣,還坦白了自己意外流產的事實,喬尼就對米妮的為人有了自己的判斷。西莉亞又一次懷上了小寶寶,夫妻倆對著米妮的感謝之情溢於言表,還給米妮做了一頓感謝大餐,非常誠懇用心。這一切都在喬尼說的「你下半輩子都得在我家工作了,只要你願意」帶來的笑聲中讓人眼含淚花。
總而言之,這是一本溫暖的書,也許開始閱讀時還覺得敘述節奏過於平緩,但是看著看著,就將你帶入到了自然的事件環境中,非常神奇地將五十年前的密西西比社會浮現在你的眼前,生活的真實也不過就是這樣吧。
那麼怎樣才能實現心靈和心靈的相通呢?斯琪特小姐、艾比琳和米妮三個人說出了最佳答案:愛、信任和相助。
*本文作者十里荷塘秋水長,為「人文社書評圈」圈友作品精選。已獲作者授權。
書評既非心靈雞湯,也非簡單的讀後感
我們期待你的系統、客觀、真實的文學分析
(點擊封面即為購書頁面)
豆瓣8.8分電影原著小說
女性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女性電影獎得主
連續100周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
Goodreads讀書網站1,231,595位讀者五星推薦
這不正是這本書的意義嗎?要讓女人們意識到,你和我,我們是同樣的兩個人。我們之間的距離並非難以逾越,沒有我曾以為的那麼遙遠。
——《相助》
書中每次戰勝憎恨與恐懼,取得微小而堅定的人性上的勝利,都讓我喜極而泣。我永遠不會忘記這本書。
——多蘿西婭·本頓·弗蘭克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
在那個時代,女性的選擇那麼少,她們夢想的未來卻如此廣闊。
——阿德里亞娜·翠吉妮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
掃碼即為《相助》Kindle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