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告訴親人們,別再用這種油了

2020-08-03     點評重慶

原標題:回家告訴親人們,別再用這種油了

來源:國館(guoguan5000)

「土味」誠可貴,生命價更高。

01

O N E

最近,我媽讓人給我帶來了一罐油——一罐「醇香美味」的土榨花生油。

我收下後,默默無語,把油擺到了一邊。

她說,這個油炒菜香,而且原生態,無添加,夠安全。

我卻想說,她忽視了一個可能危及生命的風險。

這個風險的名字,叫黃麴黴毒素。

它會直接作用於肝臟,輕者發燒、嘔吐,重者腎衰竭。

與此同時,它還是人類已知的最強的致癌物之一,可導致肝癌。

黃麴黴毒素,正是土榨花生油中最常見的超標物之一。

今年7月,廣東清遠發現三家糧油店/廠生產的花生油中,存在黃麴黴毒素超標。

今年5月,儋州公布三家榨油商家生產的花生油黃麴黴毒素超標。

今年4月,廣西一超市售賣的「純香土榨風味花生油」被發現黃麴黴毒素超標七倍。

這都只是土榨花生油界黃麴黴毒素超標的冰山一角。

為什麼土榨花生油那麼容易有毒?

原因其實很簡單——從原料的篩選,到機器的清潔,「土榨」的過程從來就不夠乾淨。

這對於黃麴黴毒素的誕生,簡直集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黃麴黴毒素是黃麴黴、寄生麴黴等黴菌產生的二次產物,一旦花生未在恰當條件下儲存,導致溫度升高濕度升高,就很容易被這些黴菌感染。

最可怕的是,黃麴黴毒素一般要在280攝氏度時才會被分解,而平時炒菜,基本不會到這個溫度。

這就意味著,花生油中一旦出現黃麴黴毒素,它的最終去處就必然是我們的身體。

一天兩天或許無妨,但長期以往地使用這類「土榨花生油」,無疑是讓自己離死亡又近了一步。

為了一股「土榨」的香氣,負出死亡的風險,值得嗎?

02

T W O

這些年,其實不止土榨花生油,土雞蛋、野蜂蜜......這些帶著「野生」「自然」標籤的食品,都一度受人追捧。

但也恰好,它們都是問題食品。

上個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就公布,湖南一家超市生產的土雞蛋檢出了「金剛烷胺」超標。

吃了這種超標「土雞蛋」的人來說,面臨的是免疫力降低、腸胃損害,甚至精神異常的後果。

作為金剛烷胺來源的獸藥,早在2005年就因為毒性問題被禁止使用。

而在近些年發現的多次雞蛋「金剛烷胺」超標事件中,幾乎無一例外,都發生在「農家雞蛋」、「土雞蛋」上。

原因是,這種獸藥相對於正規養殖場使用的藥物,價格要更便宜,且應對禽流感也特別有效,所以一些小型養殖戶還是會選擇偷偷使用。

其實,專家已經反覆澄清過,農家散養的這種「土雞蛋」,相比養殖場中的普通雞蛋,營養並無差別。

反而是,土雞蛋因為吃的食物沒有經過科學搭配,膽固醇含量通常比普通雞蛋要高。

這種對土雞蛋的「迷信」又是何必呢?

除了土雞蛋,還有野蜂蜜。

2016年,廣東韶關的一個村子,有13位村民食用了自家後山上采的野蜂蜜,隨後出現犯困、視力模糊、頭暈等症狀。

有人迅速催吐,送院及時,得到了搶救。

有人,卻以為自己只是夜間犯困,於是自行休息,最終不治身亡。

還有2015年的湖北恩施,也有4名村民,因為食用了自家采的蜂蜜而中毒身亡。

為什麼野蜂蜜會如此不安全?

因為正規的蜂蜜生產,會在采蜜完成後,進行嚴格的過濾與成分檢測,確認安全、合格後,才會包裝流入市場。

而野蜂蜜僅經過基本的採集,假如蜜蜂採到了帶有毒性的花粉,採集蜂蜜的人是無從判斷的。

更不提,野蜂蜜的儲存、包裝,都有可能出現污染的問題。

一旦出了事,更是沒有人會替你承擔責任。

「土味」誠可貴,生命價更高啊。

03

T H R E E

對「土榨」的追求,實則來源於人們對於鄉土生活的純樸想像。

在這些人眼裡,農家的蔬菜、水果不會有農藥,農家的雞鴨魚吃的都是自然界的食物。

這樣生產出來的農家菜,意味著原生態,是既健康又美味。

可世間哪有那麼多李子柒啊。

在你看不見的農家,農藥是必需品。

你想像一下,滿是蟲子咬過痕跡的菜,你會不會因為健康而買?

更別說,垃圾圍城的困境早就侵入到了農村。

在不少農村,沒有垃圾箱,沒有垃圾分類,村民們應對垃圾的方式,要麼填埋,要麼直接焚燒。

甚至有的,是堆積成山。

在2017年,我國農村的垃圾產生量已經達到了50.09億噸,但得到處理的只有31.48億噸,這足足有20億噸的垃圾沒有得到處理。

另外,工業污染,也在逼近農村。

2018年,陝西榆林的小壕兔鄉,村民們的玉米被污染,牲畜發病而死,就連人也接連染病。

政府的調查發現,這與附近煤礦排出的污水污染了地下水有關。

今年3、4月,浙江省蘭溪市的大山之中,一些被人承包的池塘,突然填埋了大量的固體廢物。

有村民懷疑,其中包括危險廢物,原因是填埋之後,附近空氣突然變得一場刺鼻,且地上亦滲出了污水。

這才是一些農村正在發生的現實。

那些農家的蔬菜水果、動物們,也許便在這些,正遭受著惡劣空氣、污水與重金屬污染的土地上成長。

環保部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調查狀況公報》就指出,我國有16.1%的土壤污染物超標,耕地中污染物超標的比例更是達到了19.4%。

農家的食物,真就未必乾淨。

與其相信,沒有生產許可、沒有產品檢驗合格、沒有品牌的「土」貨們,還不如看看,哪些食物才是真正的「純天然」。

04

F O U R

你該相信的,其實是《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它的目錄里,有1263項食品安全相關的標準,為你吃下的每一份食物,都提供了一個安全保障。

它的執行,則是食品質量檢驗,食品工廠、肉菜市場、政府機構,都在其中付出一份力。

它確保了,你在正規渠道購入的食品,是安全的。

偶爾或有漏網之魚,但只要被發現,你總能找到對應的法條,將違法者繩之於法。

倘若你對食物有更高的追求,你也可以記住以下幾個標誌:

無公害農產品標誌、綠色食品、

有機食品

這三類食品,是目前中國在常規食品以外,僅有的三個食品認證。

其中嚴格程度由低到高,分別是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

無公害農產品相當於入門級,定位是保障基本安全、滿足大眾消費。

只要是不使用違禁的化肥、農藥、獸藥,符合行業標準,基本都能申請通過。

綠色食品則要求略高。

產地必須屬於優良生態環境,空氣及水土環境下都有標準要求,還要遠離工廠、礦區、公路、鐵路,還要與常規食品生產基地之間建設緩衝帶。

它又分成AA級綠色食品和A級綠色食品。AA級綠色食品不能使用任何化學合成的農藥、肥料、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獸藥等,A級綠色食品則是可以限量使用。

到了有機食品,則最為嚴格。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兩點:一是不能使用化肥、農藥、生長調節劑和畜禽飼料添加劑等物質,不採用轉基因生物及其產物。

這樣看來,它才是最符合人們認知中的「純天然」食品。

05

F I V E

最後想說的是,人們對食材的追求,確實無可厚非。

畢竟,我們都想吃得又美味又健康。

不過,有時候我會覺得,我們似乎有點本末倒置了。

或許,改掉那些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比起尋找安全的食材,會是一個更明智的選擇。

比如,重油重鹽。

在家裡跟我爸學炒菜,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下多點油」。

炒肉炒蛋要多放油,是防止粘鍋;炒蔬菜要多放油,是為了香氣為了好吃。

一旦油不夠,菜便是「殊無味道」。

鹽雖說有人喜歡重一點,有人喜歡淡一點,但無法擺脫的就是,他們都喜歡吃腌制的食物。

酸菜、蘿蔔仔、鹹鴨蛋,還有各式的臘肉臘鴨臘魚。

管你有沒有毒,夠味就完事了。

據新華網報道,2018年 我國成人平均每天鹽攝入量為10.5克,遠高於《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的6克以下。

肥胖、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等等疾病,背後都有「重油重鹽」的一份功勞。

除此之外,宵夜雖快樂,卻會加重腸胃負擔,容易壞肚子的同時,也讓你更容易長脂肪。

無辣不歡的人,胃黏膜容易被破壞,癌細胞也就有了可乘之機,三四十歲的胃癌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總而言之,如果你是真心想要健康,請勿捨近求遠。

盲目追求的「土」,要不得。

放縱自己的胃,同樣不該。

願我們從此以後,都能吃得健康,吃得快樂吧。

參考資料:

《廣西1批次土榨花生油不合格,黃麴黴毒素B1超標近7倍》南寧晚報

《廣東清遠:5批次花生油抽檢不合格》中國質量新聞網

《花生油抽檢黃麴黴毒素超標,海南儋州3家榨油商家分別獲處罰》南海網

百度百科:綠色食品

NY/T 391-2013 《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

《湖北鶴峰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死亡人數升至4人》長江網

《韶關野生蜂蜜中毒事件調查及處置》蜜蜂雜誌

《首次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點位超標率」 全國19.4%耕地污染物超標》京華時報

《解讀無公害農產品、綠色和有機食品》

《2019年我國農村垃圾處理行業發展現狀:政策支持推動行業長遠發展》北極星固廢網

《浙江深山池塘成填埋場 疑似大量危廢品被埋》

《榆林小壕兔鄉污染調查》新京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uGQsHMBeElxlkka-Kt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