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天人相應」。即人與自然是相通的,晝夜變化、時間長短都會影響著人體新陳代謝等運行。
正如一天24個時辰,健康養生也需要把握時間、挑選適合的養生時機,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身體更健康。
那麼每天的早、中、晚這三個不同時段,我們的身體最喜歡做哪些事情呢?
早上:適宜「慢」養生
一杯溫水:刷牙後、早餐前
早上起床後的第一杯水應該空腹喝,即在刷牙後、早餐前。
由於人體的胃部經過一晚上的食物消化,胃壁上會留有殘渣,此時喝一杯溫開水,能夠將胃部的殘渣沖洗乾淨,刺激腸胃蠕動。
溫開水沒有任何熱量,不用消化就能被人體吸收,不僅能有效補充體內水分,還可以讓血液迅速得到稀釋,促進血液循環,讓人更快地清醒過來。
吃早餐:上午7點至9點
過早吃早餐,胃腸道消化液的分泌不足而造成消化不良,增加胃腸道的負擔;過晚吃早餐,膽囊始終處於濃縮的狀態,加大膽囊結石、膽囊炎的發生幾率。
胃經在這個時間段的活動最旺盛,能補充夜間消化和流失的營養,非常適合吃早餐。
建議大家早餐可以吃一點稀粥、燕麥、雞蛋、酸奶等食物,不僅富含營養,還養胃。
曬太陽:上午10點或下午4點
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楊力指出,這兩個時段,陽光中的紅外線強、紫外線偏弱,能促進新陳代謝,有效合成維生素D,避免傷害皮膚。
吃過早餐後,懶洋洋地曬一曬太陽,而此時曬頭頂是最合適的。老人可以選擇到室外散步,讓陽光曬在頭頂百會穴,有助通暢百脈、調補陽氣。
小貼士
不同年齡段的人,對日光的承受能力不同,曬太陽長短也各異。嬰幼兒每次約15~30分鐘,中青年人每次1~2小時,老年人每次30~60分鐘。
中午:關鍵在於「恢復」
吃水果:午餐前、後
在午餐前後吃水果,有利於人體吸收水果的營養。
午飯前,人體處於飢餓狀態,如果想避免午餐進食過多、增強飽腹感,可以選擇吃一些低熱量、飽腹感強的水果,如蘋果、西瓜、桃子等。
午飯後,腸胃消化食物需要1~2小時,剛剛吃飽飯最好別立馬吃水果,應在餐後1小時以後再吃。
此時,選擇一些酸性水果可以助消化,如菠蘿、番茄、山楂等。
午睡:中午1點
活動了整個早上,從中午1點開始午睡,能恢復精力。建議飯後30分鐘再睡,可適當活動一下,如散步、揉腹等,有利於胃腸道的消化。
對於上班一族、學生來說,午睡時間控制在20~30分鐘最佳,因為這個時間為淺度睡眠,醒來後可恢復身體能量,更易清醒過來。
對於老年人或身體需要充分休息的人,午睡90分鐘可令身體得到充分修復的深度睡眠,修復身體各項機能。
下午:「動」起來,補充能量
喝茶:下午3點至5點
這個時段正好是人體需要大量的水分,以幫助膀胱經運轉。茶含有豐富的胺基酸、茶多酚等,能幫助提升膀胱經發揮的作用。
所以,這時喝茶不僅能補充身體的水分,能起到潤腸通便的效果。
小健建議大家喝一杯綠茶或鐵觀音茶,有一定的降肝火、消炎等功效。
運動鍛鍊:下午4點至6點
早上時,人體的交感神經處於興奮狀態,大部分人的血壓、心率都相對較高。尤其是老年人,晨練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而下午鍛鍊則對身體更有益,有氧代謝能力會比其他時段高出4%,耐力更好。
加之,下午4點至6點是一天中體溫最高的時段,能夠讓肌肉保持彈性,有效降低肌肉拉傷的可能性。
晚上:全身心「放鬆」
泡腳:晚上9點
晚上9點是腎經氣血較為衰弱的時候。
此時泡腳,能增加熱量,促進血管擴張,使體內血液回流,達到護腎、養腎的效果。同時,此時泡腳能緩解一天的疲勞,促進睡眠。
泡腳的水溫不宜過熱,約在40℃即可;泡腳的時間控制在30分鐘內,最好是泡到微微出汗。
小貼士
有腳氣者、腳傷者、炎症者不宜泡腳。
喝牛奶:睡前半小時
晚上零點後,血液中鈣的水平逐漸降低,骨組織中的一部分鈣鹽便溶解進入血液中,以維持穩定的血鈣濃度。
而牛奶含有豐富的鈣,在睡前半小時喝一杯牛奶,鈣可以慢慢被吸收,補償夜間血鈣的低落狀態而保護骨骼,防止骨鈣流失和骨質疏鬆。
中老年人在睡覺前飲用效果不錯,還有熬夜人群用牛奶代替夜宵,相對更營養。
護膚:晚上11點後
夜間皮膚進入更新與修復的階段,很適合護膚美容。
晚上11點後,細胞生長和修復最旺盛,細胞分裂的速度要比平時快8倍左右,肌膚對護膚品的吸收力強。
這時應使用富含營養物質的滋潤晚霜、促進膠原蛋白產生的抗衰老修復護膚品,使保養效果發揮到最佳狀態。
試一試按照這些時段來養生,並且堅持一段時間,相信你的身體會有不少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