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小時候,很多寶媽往往苦不堪言,孩子太粘人,而且總是喜歡讓自己抱,剛剛放下孩子,就開始哭鬧,再加上有的孩子總是依賴媽媽,往往會讓年輕的媽媽吃不消。
小麗剛剛生產不久,坦言自己已經很久沒有睡個囫圇覺了。孩子經常半夜醒來,醒來之後,就得讓抱著走,如果不抱著走就會哭鬧不止。
這一切都是因為在孩子剛出生的前幾天,爺爺奶奶對孩子倍加喜愛,因此總是喜歡抱著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便不喜歡自己躺著睡了。放下幾秒鐘,孩子便開始哭鬧,真的讓人很頭痛。
每天晚上,小麗都是和老公輪流抱著孩子,一整天下來,胳膊往往酸痛不已。
有的孩子喜歡被抱著走,父母往往會格外勞累,有的家長生氣,將孩子放在床上哭,希望藉此讓孩子改變壞習慣,其實,當家長了解了孩子喜歡抱著走到原因後,或許會更加善待孩子。
孩子還沒有出生之前,他們往往喜歡在子宮裡聽媽媽的心跳聲,每當聽到有節奏的心跳聲,便會覺得很有安全感。當媽媽抱著孩子走動的時候,這種感覺更像是孩子在羊水之中,孩子對於這種方式具有依賴性。
孩子喜歡被抱著走,源自於一種本能,這種方式可以為他們帶來安全的信號,因此當父母放下的時候,往往會哭鬧不止。
很多父母對於孩子過度疼愛,總是喜歡讓孩子靠近自己一點,因此經常會喜歡抱著孩子,長此以往,孩子便會形成的習慣。
當媽媽不再抱孩子的時候,孩子往往會哭鬧不安,只有讓媽媽抱起來才會停止哭泣,從這個角度來看,孩子喜歡抱著走,是因為已經被養成了壞習慣。
孩子對於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希望可以看看身邊的一切,當父母抱著孩子走動的時候,孩子可以近距離觀察外界,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明明孩子還在哭鬧,可是當父母將他們抱起來之後,他們的心思往往都會轉移到周圍的事物身上,這是很多孩子抱起來後,不再哭鬧的主要原因。
相比躺在床上,被媽媽抱著會舒服很多,孩子們也有自己的深刻體驗,因此。孩子想念媽媽,希望被媽媽抱的時候,往往會表現出哭鬧的行為。
被媽媽抱著走,孩子可以聽到媽媽的心跳聲,這是陪伴自己成長的聲音,往往能夠為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招式一:尋找替代工具
很多孩子哭鬧不安,或許是因為安全感不足,因此家長可以試著給予孩子尋找提供安全感的工具,比如給孩子做一個育兒袋將孩子包裹,通過這種方式提升孩子的安全感。
一直抱著孩子走,父母往往會苦不堪言,為了能夠解放自己的雙手,父母可以試著將孩子放在嬰兒車內,同時輕輕地搖晃,用這種方式模擬抱著走的行為,逐漸減輕父母育兒的工作量。
招式二:經常撫摸寶寶
很多媽媽由於事情太多,往往對於孩子的接觸不多,如果寶寶對媽媽產生了想念。於是便通過哭鬧錶達自己內心的不安,因此父母可以經常撫摸孩子,通過這種方式向孩子傳達自己的愛。
有條件的父母也可以為孩子進行按摩,孩子擁有了充足的安全感之後,他們自然會改掉喜歡抱著走的毛病。
招式三: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
父母應該將時間更多分配給孩子,和孩子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遊戲、分享有趣的事情等等,不要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孩子希望父母抱著自己,或許更多的是希望可以把父母留在自己的身邊。父母應該讀懂孩子哭鬧背後的真正原因,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孩子一起成長。
很多人將對孩子的愛喜歡用肢體語言表達,比如抱抱孩子等,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往往還不能豎抱,家長要及時給與建議。
很多家長豎抱孩子的姿勢並不標準,錯誤的方法往往會讓孩子的脊柱受到傷害,還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因此在選擇豎抱孩子的時候,也一定要注意時機,絕不能操之過急。
由於孩子的身體比較柔軟,脖子的柔韌性比較強,豎著抱孩子的時候,家長應該用一隻手托起孩子的後頸,嚴格掌控豎抱孩子的時間,不能讓孩子過度勞累。
最初豎著抱孩子時,家長應該要掌握循序漸進的原則,絕不能因為喜愛,而忘記了孩子的身體狀況。
很多父母喜歡一邊抱著孩子,一邊不停的搖晃,他們認為自己的這種做法可以給孩子帶來樂趣,殊不知這是無知的行為,搖晃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智力。
儘管親人們對孩子格外喜歡,只是在育兒方面的知識卻並不一定足夠了解,因此家長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尤其在孩子被一直搖晃的時候,家長應該予以制止。
很多人為了逗孩子,他們往往會做出很多危險的動作,比如將孩子拋在高空,或許孩子的表情很歡愉,但是這種行為卻具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會將孩子拋落在地上,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而言,更應該多一份呵護,家長應該將安全放在首位。
枕邊育兒寄語:
育兒是一個繁瑣的過程,對於很多寶媽來說,不僅疲累,而且還需要不斷的學習成長,克服育兒過程中的困難。尤其在孩子年齡小的階段,家長多一份呵護,孩子會多一份健康,因此唯有父母不斷的學習,才能讓孩子茁壯成長。你的身邊有沒有喜歡抱著走的孩子呢,他們的父母是怎麼做的呢?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