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拐點初現,選擇"咬牙買房"還是"持幣存錢"?開發商這樣說

2019-11-21     遠舒

樓市拐點初現,選擇"咬牙買房"還是"持幣存錢"?開發商這樣說

近段時間網絡平台上充斥著很多低價房源,打著什麼直降20萬、直降15萬的噱頭,但是真正約經紀人去看房的時候,一問才知根本就是虛的,經紀人的理由是低價房已經有人訂了,只是平台上的價格還沒有來得及更新而已,要不然就是房東近日提價了,不願降價出售。關於這樣的問題我後來詢問了做中介的朋友才知道,其實很多低價房源都是"魚餌",因為行情不好,只能用這樣的手段來提高來訪量,挖到更多的潛在客戶。

通過這個事情也能說明一些問題,一是樓市行情的確不景氣,否則中介經紀人完全沒有必要用這種看似"忽悠"的手段來找尋客戶,畢竟在房子不愁賣的日子裡,經紀人哪裡需要擔心來訪量不夠,一天下來帶客看房忙的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二是房價確實有降,但是幅度不會太大,動輒降價幾十萬的基本沒有,即使房子不好賣,房東也不會最虧本的生意,除非真的到了要"棄房斷供"的地步。當前的樓市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拐點初現。

樓市降溫既然只是雷聲大雨點小,那麼當前究竟要選擇"咬牙買房"還是"持幣存錢"?關於這個問題我們不妨聽一聽來自開發商角度的觀點。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表示:如今國家經濟發展不再依賴於房地產,這說明樓市調控將會長期進行,一改以往收緊一年左右的時間就放開的局勢。

有人說開發商的話不可信,但筆者認為樓市迎來轉折期已經是眾人皆知的事情,開發商也無需再自欺欺人,還不如打開天窗說亮話,這樣反而更加能顯示出大企業的態度,顯示出房企實事求是的精神。前期看漲為主的專家們都早已改口,比如恆大地產的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已改變態度,城鎮化專家李鐵已閉口不談樓市,房產專家董藩也鋒芒不再。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房價收入比為9.3:1,已經超過9:1的臨界點,基本說明房地產對經濟的貢獻由正轉負。2019年止,我國城鎮居民槓桿率已經達到50%以上,近乎已開發國家,而國家通行慣例是如果一個國家的居民槓桿率超過80%,金融危機就會一觸即發。至此,房價肯定不能再漲。

不過也有很多網絡媒體添油加醋,說2019年以後買房不如持幣,因為企業家們都在痛批房地產,比如前有馬雲說過"未來房價如蔥。"如果說未來房子的價格真的如大蔥價,那肯定是持幣比買房更加保險,但是這句話擺明是被誇張解讀了。稍微懂點經濟學的人都知道,雖然房價再無大漲,但貨幣貶值趨勢難以改變,對於急需住房的剛需來說,早買肯定要比晚買好,這個是鐵的定律。

總而言之,以個人需求來定!如果說指望著炒房賺錢那就是大錯特錯了,雖說房價不會下跌到大蔥價,但也絕對過了老百姓搶著買的時代。道理很簡單,20年前,10個人里有9個都沒有買房;10年前,10個人里有5個沒有買房;如今10個人里有1-2個沒有買房,剩下的2個人早晚也會買,最後大家都是有房一族,那些用於炒作的房子最終誰來消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uYakG4BMH2_cNUgX5i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