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油的主要化學成分 | 南京芳療學校

2020-08-13     聖蒂美國際芳療學校

原標題:精油的主要化學成分 | 南京芳療學校

酸(Acids)

這裡所謂的「酸」,是一種偶爾出現在精油中的植物有機物。大多數的酸都是水溶性,因此酸大都出現在水溶膠中,它出現在油中的機率很小。酸是一種很好的抗發炎物質,也具有鎮靜的效果。一般而言,植物體中萃取出來的有機酸多屬於弱酸,不會損傷腐蝕皮膚。例如依蘭依蘭、安息香(含量很高)中的安息香酸,天竺葵和玫瑰中的牻牛兒酸,樺樹中的水楊酸等。

醇 類 (Alcohols)

醇類是一種精油中常見的有機分子,植物體中所含的萜烯會因分子數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療效。醇類中最常見的是單萜烯醇,對皮膚而言,單萜烯醇很溫和,也不具毒性。

單萜烯醇可以抵抗感染性疾病(抗細菌、抗真菌和抗病毒),也能使人精神振作和增強免疫力。常見的單萜烯醇有:熏衣草、肉豆蔻、針松等精油中的龍腦,香茅、天竺葵、玫瑰草等精油中的香茅酸,天竺葵、玫瑰草、玫瑰、苦橙花和苦橙葉等精油中的牻牛兒酸,熏衣草中的熏衣草醇,熏衣草、橙花、肉豆蔻和依蘭依蘭等植物中的沉香醇等等。

倍半萜烯醇比較不常見,通常只存在於幾種特定的植物中。它們抵抗感染的能力比較弱,但是增強免疫力、振作精神和調節情緒的能力很好。常見的倍半萜烯醇有:大西洋雪松中的雪松醇,玫瑰草、玫瑰、依蘭依蘭中的麝子油醇,苦橙花中的橙花醇,檀香樹中的檀香醇等。

精油中雙萜烯醇的種類和數量雖然很少,但是它們非常活躍。通常雙萜烯醇具有類似於動情激素的效果。快樂鼠尾草中的快樂鼠尾草醇、鼠尾草中的洋蘇草醇都屬於雙萜烯醇。

在英文中,所有的醇類都有一個「ol」的字尾,因此在查閱精油的成分時,可以很容易地分辨出來。不過會傷害我們的皮膚和黏膜的「酚類」,英文字尾也是「ol」,所以,要仔細區分「醇類」和「酚類」。

醛 類(Aldehydes)

醛類是精油中另一種常見的有機分子。醛類抗發炎的功效很好,還能夠安撫中樞神經系統。有些醛類可以降血壓,有些則可以降低發燒時的體溫。常見的醛類有:檸檬、檸檬香茅、香茅和天竺葵等精油中的檸檬醛,香茅、尤加利、檸檬、香蜂草等精油中的香茅醛,大多數樹木類精油中都含有水茴香醛,洋茴香和香草中的洋茴香醇,肉桂樹皮中含量很高的肉桂醛(肉桂葉中肉桂醛的含量較少)等。英文中醛類的表示法有兩種:一種是用「al」做字尾,另一種是在名稱中直接寫出「醛」這個字。由此看來,從一系列的化學成分中辨識出醛類應該很容易。

注意:雖然一般的醛類都有抗發炎功效,但肉桂醛卻會嚴重地刺激皮膚,因此任何含大量肉桂醛的精油都不可直接塗抹在皮膚上。

酯 類(Esters)

酯類是種非常重要的香氣分子,許多精油的成分中都含有酯類。

大多數的酯類可以抗痙攣、抗發炎、平靜和調理神經系統。酯類是精油中最溫和最安全的成分,也不會刺激、傷害皮膚。安息香和其他松脂中的苯甲酸苄酯,熏衣草、尤加利中的乙酸牻牛兒酯,橘、甜橙和苦橙花中的鄰氨基苯甲酸甲酯,熏衣草、佛手柑和快樂鼠尾草的乙酸沉香酯,以及茉莉、苦橙花中也可以發現的薫衣草酯等,都屬於酯類。

酮 類(Ketones)

它是精油中最具毒性的化合物。酮類分子對身體各系統有非常強的作用。一般來說,含有大量酮類的精油毒性都太強,不適合芳香療法使用。

它們可能會毒害中樞神經系統引起流產或引發癲癇症。低劑量的酮類分子具有好的功效:刺激免疫系統,殺死真菌等,但通常有更安全的物質可供選擇。

屬於酮類的成分有:艾草、鼠尾草、側柏中含有的側柏酮(這或許是所有酮類中毒性最高的物質),它會導致流產,具有神經毒性。

樟樹、肉桂、艾草、穗花薰衣草中的樟腦,藏茴香、歐薄荷和其他精油中的香芹酮,胡薄荷精油中的胡薄荷酮等會導致胎兒早產、畸形。牛膝草中的松樟會導致癲癇症發作。

如果看到某種油的有效成分含有大量的上述成分,我們就可以判斷它一定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油。

單萜烯類(Monoterpenes)

單萜烯類可說是精油成分中最常見的有機分子,經常以檸檬烯和松烯的形式出現。單萜烯類具有殺菌、止痛和紅皮(就是讓皮膚變紅、熱)的功效,但如果長期使用可能會導致皮膚和黏膜過敏。

許多不同類型的精油中都有單萜烯類:杜松、苦橙葉和針松等所含的樟烯,佛手柑、芫荽、茴香和檸檬所含的二戊烯,佛手柑、藏茴香、胡蘿蔔籽、甜茴香、檸檬、苦橙花和甜橙所含的檸檬烯,芫荽、絲柏、尤加利、甜茴香、針松、迷迭香等所含的蒎烯,絲柏、針松和其他樹油中的樅油烯都有單萜烯類。

動情激素(Oestrogens)

動情激素是主要的女性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腎臟腺皮質也會分泌一些。除了生殖之外,動情激素還和許多不同的身體功能有關,男性和女性都受其影響,只是影響程度略有不同。

缺乏動情激素會影響月經和生殖,更年期後動情激素的分泌量降低還會加速老化過程,特別是引發越來越多老年人出現的病症——骨質疏鬆症(骨質流失造成骨骼變細)。

有些植物體內含有植物性動情激素,可以補充人體激素含量。茴香腦就是一種存在於甜茴香、桉油樟、龍艾,還有其他傘形科植物精油中的植物性動情激素。

快樂鼠尾草精油中的鼠尾草醇也是一種植物性動情激素。將這些精油視為藥引,幫助人體自然分泌動情激素,但並不長期依賴它們,這才是正確而安全的使用方法。

還有幾種富含動情激素但不產精油的藥草,也可以配合芳香療法來服用。這類藥草有葇(róu)荑花、蛇麻草和甘草等。

甜茴香加上甘草可以製成美味的藥草茶,很適合治療經前緊張症或是更年期出現的不適症。我強烈推薦年長的女性定時飲用這幾種藥草茶,不但可以儘量保持皮膚和結締組織的彈性,還可以減輕骨質嚴重流失的症狀。

酚 類(Phenols)

酚類是典型的芳香物質,具有很強的殺菌力和抗病毒力,還有調理和刺激免疫系統的作用。

但酚類會刺激皮膚和黏膜,因此使用時要特別小心。如果用量過高或長期使用,酚類可能會損害肝臟,因此使用任何含有酚類的精油都要特別小心,一定要稀釋才能使用。

牛至、百里香精油中的香旱芹酚(毒性最高),丁香、肉桂葉、黑胡椒和肉豆蔻等精油中的丁香酚,百里香和其他精油中的百里酚(百里香中含量最高)等都屬於酚類。

苯甲醚(Phenyl Methyl Ethers)

精油中偶爾可以發現苯甲醚,但往往因含量過低而沒有列出。苯甲醚的特性和酯類非常相似,但活性更強。它具有很強的鎮靜、抗痙攣和抗憂鬱的能力。

甜茴香、八角茴香等精油中的茴香腦,羅勒、甜茴香、龍艾等精油中的甲基醚蔞葉酚,丁香精油中的丁香甲醚等都屬於苯甲醚類。

倍半萜烯類(Sesquiterpenes)

倍半萜烯類是種具有鎮靜與抗發炎作用的香氣分子。抗發炎功效最好的是洋甘菊和部分艾屬植物精油中的天藍烴。

薰衣草、馬郁蘭、快樂鼠尾草及大多數唇形科植物精油中的丁香烯是最常見的倍半萜烯類。

其他像乳香、廣藿香、檸檬等精油中的杜松烯,大西洋雪松和杜松精油中的大西洋雪松烯等,也都屬於倍半萜烯類。

萜烯類(Terpenes)

萜烯類是精油中最常見的有機分子。有些萜烯類會刺激皮膚,這時可能就要使用去萜烯類的精油——將精油中的萜烯類移除,以降低危險性。

萜烯類還可分為單萜烯類與倍半萜烯類(有關介紹請參閱「單萜烯類」與「倍半萜烯類」)。

鋅(Zine)

我們的身體需要一定量的礦物質鋅(通常是每天10~15毫克)以維持骨骼的正常生長、生殖的功能、傷口的癒合、皮膚的健康與神經組織的功能。

味覺與嗅覺對芳香療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感覺,這兩種感覺和鋅有關。缺鋅會造成部分或全部嗅覺功能的喪失,但只要適當補充就可以恢復。

現代的生活環境和其他因素經常破壞鋅或阻礙身體吸收鋅。這些因素包括汽車排放的廢氣、精緻化的食物、避孕藥及其他的藥物等,因此現代人體內通常缺乏足夠的鋅。

海鮮和貝類食物、蛋、全麥穀物、豌豆和酵母菌等都含有豐富的鋅,平時可多加攝取。出現失去味覺或嗅覺,指甲變得脆弱,指甲下出現白斑或紋路等鋅缺乏症時,可服用鋅補充劑。

服用鋅也可以緩解某些皮膚病症。像難醫治的牛皮癬,只要每天服用15毫克以上的鋅就可以改善症狀。因此,用芳香療法治療牛皮癬症時不妨要求患者補充鋅。

產生有活性的精子也需要鋅,缺鋅通常會引起男性不育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G-436XMBeElxlkkaH0O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