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的晉國為什麼能二次崛起

2019-06-07     臥牛說歷史

春秋諸侯的愛恨情仇第二彈——晉國再度崛起以及弱國無外交

國與國之間沒有朋友,只有利益。只有自己強大了,才能獨立自主,不至於受大國的擺布。現代如此,中國春秋時代更是如此。

公元前599年,晉景公繼位。經歷靈公、成公兩朝,晉國的國際地位已經大大不如文公在位時的狀態。晉景公繼位不久後,晉楚再次爆發大戰,晉國大敗。這一戰晉國雖然失去了霸主地位,但也從文公霸業的榮耀中醒來——哦,晉國已經不是文公時代的晉國,而楚國卻遠遠強於文公時代的楚國。

晉國四面皆敵

在晉景公時期,晉國可以說是四面皆敵。

晉襄公在崤函之地打敗了秦軍,彰顯了一時的霸主姿態,卻導致了秦國自此鐵了心的槓上晉國,為此甚至與楚國聯盟。這是晉國西面之敵。

北面是白狄,白狄記載的不多,但是戰國的中山國就是白狄中的鮮虞氏建立的。白狄當時主要是侵擾晉地,相對來說危害比較小。

東面盤踞的是赤狄。赤狄曾與公元前629年侵入衛國黃河北岸,把衛國打得遷都到黃河南岸的帝邱(河南省濮陽縣附近),占據了衛國的黃河北岸。自此赤狄算是在晉國要地紮根了。

南面自然就是楚國了。雖然兩國沒有接壤,但是中原諸侯皆是兩國較量的棋子,中原地區就是兩國交戰的地方。

以上就是晉景公當時的四面之敵!

赤狄

在邲之戰失利後,晉景公以及諸卿痛定思痛,決定改變爭霸策略。

公元前594年,晉景公六年。因為士會的建議,景公決定先平赤狄。當年便派遣荀林父滅了赤狄的潞氏。第二年,景公又命士會滅赤甲氏、留吁諸族(均是赤狄,在今山西屯留、黎城一帶)。因此,衛國被赤狄侵占的黃河北岸皆歸於晉國。

解決了內憂,那麼就該解決外患了。晉國的外患向來只有楚國。當時只有秦晉齊楚四國為大國。中原諸國經歷中原諸小國經歷多次晉楚爭霸,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自己只能做牆頭草,那邊強盛就往哪邊倒。因此基本靠不住。

楚國為了對抗晉國,西聯秦國,東北聯齊,硬生生的把晉國弄成了個孤家寡人。晉景公必須解決外交困境。秦國我們剛才已經說了,已經鐵了心跟晉國干,死活不跟晉國一塊玩了。景公只好把目光投向齊國。

晉楚兩國在中原大戰,齊國不參與,沒事了派兵打打魯衛兩國,蠶食一點地盤,真正的悶聲發大財。楚國強大,若齊國南面發展就會與楚國直面衝突,這是齊國不願意的。所以齊國只能對魯衛出手。

當時魯國是楚國的盟友。若齊國伐魯,那麼楚國必會救魯。一開始晉國牽扯著楚國,齊國還能安心侵擾魯地。當楚國打敗晉國之後,齊國不敢繼續這麼做了,怕得罪楚國。但齊國有法啊——與楚國結盟。楚國得到了齊國這麼一個大盟友,魯國這個小國自然被賣了。魯國沒辦法只能投靠晉國,期望晉國來抵擋齊國。

公元前589年,晉景公十一年。齊國頃公攻打魯國,魯國向晉國求救。當時晉景公已經明白了一個道理——諸國的盟約已經不具有約束力,只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才能保證同盟團結於自己周邊,不至於背叛自己。晉國伐齊不僅僅能彰顯晉國武力,而且能夠打斷齊楚不堅定的聯盟。

晉齊大戰結局自然是晉國獲勝。齊國割讓滅紀所得的甗和玉磬,並且歸還侵占的魯國汶陽之地。魯國看似有了靠山。但晉國與楚國一樣的本性。公元前583年,晉齊聯盟愈發穩固,因此晉景公命令魯國將鞍之戰中得到的汶陽之地,歸還齊國。魯國再次被賣。

晉景公後續一直奉行這一類的策略:

1.對內平滅赤狄諸部

2.擴張軍力,以實力控制諸侯

3.聯盟齊國,結交吳國,以外交手段制約楚國

以上三點也是晉國能夠又稱霸八十餘年的原因。

晉國強大,所以可以打東打西。魯國弱小,只能夾縫中求存。弱國無外交,只有自己圖強,才能保護自己!只有國家強大了,我們才可以自由行事。否則我們只會像當時的魯國一樣,成為大國交易之間的棋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g9KYGwBUcHTFCnf5AR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