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初中階段,最大的BOSS不完全是學習,而是青春期。這個階段,家長被懟得難受,孩子自己也受罪。
很多青春期孩子的家長經常會發出這樣的感慨:
「為什麼一到青春期,我家的孩子一下就變了呢?乖孩子變得非常易怒,有時候明明是很小的事情,就會大發脾氣,甚至大喊大叫。」
「情緒非常不穩定,前一秒還嬉皮笑臉,下一秒一句話就瞬間爆發了。」
「簡直是易燃易爆炸的危險物種,動不動就懟的家長啞口無言,儼然槓精附體。」
而家長們對孩子這些狀態的歸因常常是:「孩子性格變差了」、「不聽話了」、「不尊重父母、「不服管教「……並且對孩子這類行為表現感到很生氣,會極力要求孩子改正,或者想盡各種辦法讓孩子變回原來那個乖孩子。
如果這些措施不奏效,有的家長會迴避與孩子的溝通,用「冷戰「的方式回應孩子的情緒狀態。有的家長們自己的情緒積累到一定極限,就會向孩子直接表達自己的憤怒,難過,傷心和委屈。
每位家長都會經歷掙扎和糾結,也會想要努力克制,或者用自己的愛和耐心化解孩子的怒氣,但結果往往讓我們很受挫。
我們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度過這個艱難的階段呢?在回答怎麼做之前,我想先邀請大家一起來思考,「易燃易爆炸」的孩子到底經歷了什麼?
一、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易燃易爆炸」的孩子,其實正在自己的「情緒風暴「中掙扎。簡單來講,對於青春期階段的孩子來說,他們呈現出這些愛生氣、易怒、易暴躁,不穩定的特點,可以說是青春期大腦發育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所以並不是孩子變壞了,性格變差了,而是孩子正常發展進程中必然會出現的階段性特徵。不同個體之間會存在一些差異,但整體的背景是相同的。
青春期的大腦發育具有兩大特點:首先是大腦在這個時期會遭遇前所未有的激素的衝擊。家長們可能對青春期孩子的身體發育比較熟悉和了解,也知道青春期性激素的分泌和第二性徵的呈現是青春期最顯著的特點。
但是大家並不了解,這些性激素的釋放,其實會直接對大腦內控制情緒的化學物質產生影響,會對我們的情緒中樞,邊緣系統產生很大的衝擊。
這些激素水平的變化,使得青春期的孩子的情緒變化無常,而且會希望做各種易於引發強烈情緒反應的事情。
然而這一時期,孩子大腦中控制情緒、衝動的中樞,也就是我們說的前額葉系統還沒有完全成熟,他們還無法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衝動。現實往往是,每當他們發完脾氣,怒懟家長後,其實也會內疚,自責,也很挫敗,但他們就是沒有辦法在當下控制好自己。
所有的這些都是因為大腦皮層中,負責理性思考,控制衝動,對情緒腦有抑制作用的系統還沒有辦法全力投入工作。
二、應對「情緒過山車」的基本原則
基於以上對情緒問題的理解和認知,我們給出六條基本的應對原則:
1.尊重孩子表達情緒的權利
孩子「發脾氣」、「鬧1情緒」的背後不是ta不懂禮貌,也不是性格變差了,而是ta正在經歷一個異常衝擊和複雜的階段,ta需要適應,還在嘗試學習如何調節這些撲面而來,甚至也會嚇到他們自己的強烈情緒。每個人遭遇強烈情緒的時候,都應該有權利去表達。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對孩子來說很重要。
2.設定合理的行為限制
讓孩子有空間來表達情緒,並不意味著對衝動破壞行為的縱容。家長需要在接納孩子情緒的同時,給孩子的行為表達設定合理的限制。比如,需要明確告知孩子什麼樣的破壞行為是不被允許的,這樣的限制,可以讓孩子學會用合理、有效的方式來正確表達情緒。
家長需要設定明確的界限,讓孩子知道自己對他們行為的期望,同時對孩子的情緒狀態表達理解,這樣才能讓孩子真的獲得他們所需要的幫助。
3.開放、認真地傾聽
很多父母會說到,孩子很願意跟自己交流,也會講很多煩惱,自己聽了也能理解,但不知道該怎麼幫助孩子,本來好心安慰,好心給些建議,結果卻是孩子又因為自己的回應而大發脾氣。這種情況還是比較普遍的。這裡給大家一個非常管用的方法,就是認真傾聽,多用耳朵,少用嘴巴。
訴說本身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情緒調節方法。可能孩子並不需要你的正確的建議,ta只需要一個人願意聽她說,願意對ta表示理解和支持就足夠了。
4.克制想要快速消除負面情緒的衝動
我們面對孩子的憤怒,暴躁狀態,本能的反應是想讓他們馬上停止,或者以後不要再出現類似的行為。但是我們這樣的反應和態度,會成為孩子的又一個壓力源,他們可能會因為自己沒有辦法達到父母的預期,而變得更加的焦慮,更加暴躁。
所以,家長們需要接受這樣一個事實:這是孩子發展的必經階段,這樣的狀況需要持續一段時間,直到孩子適應了這些變化,學會了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這些問題才能得到解決。但這些都需要時間,不會如我們所期望的那樣,快速得到解決。
所以,家長們需要克制自己這些美好的願望,把自己的期望降到合理的水平,這樣自己不會太失望,孩子也不會有太大壓力。
5.不火上澆油,也不迴避冷戰
當孩子處於強烈的情緒當中時,家長要儘量克制自己的情緒。用「憤怒」回應「憤怒」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問題更糟糕。「迴避」「、「冷戰」同樣也不會有好的效果,只會讓孩子感到「被拋棄」。
6.通過自己的「身教」幫助孩子
情緒調節有兩種途徑:一種是自我調節,一種是相互調節。自我調節,就是孩子自己調節自己的情緒,比如看書,聽音樂,運動,或者表達,發泄情緒,這些都是孩子自己可以做的。
當孩子情緒非常強烈,而且他們沒有能力做到時,就需要相互調節的方式來幫助他們。這裡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父母的幫助。
當孩子爆發非常強烈的情緒時,如果家長這時能夠用相對成熟的方式來回應孩子,家長可以很好地調節自己的情緒,接住孩子扔過來的這些壞情緒,這種互動,本身就可以給孩子起到很好的情緒調節作用。
孩子在這樣的互動中,就可以從家長身上學到調節情緒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孩子大腦的前額葉系統就是通過這樣的互動,慢慢成熟,慢慢建立起更多的情緒調節神經通路,孩子前額葉系統成熟起來,進而會更加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情緒。
所以父母的反應,和回應方式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
在《家長如何挺過「易燃易爆炸」的青春期(下篇)》中我們將針對家長朋友們列舉出的典型問題情景給出具體的應對策略和技巧,歡迎繼續關注!
來源:反思性養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