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裡的冬天

2020-02-05     皇城根胡同串子

又是一年的隆冬來到了,在北京住過四合院的人們都不會忘記,四合院裡的冬天是難忘的景兒——鵝毛雪、西北風、冰凍封河,一幅幅場景圖畫與當今的冬天截然不同,當時身處環境之中不以為意,回首往事體味當 時 的吃、穿、住、行,都平添了一番情趣

吃,老北京人冬天喜歡吃火鍋,尤其天寒地凍的日子,燒一爐炭火看著木炭劈啪迸濺的火星,圍坐在火鍋旁的人,臉都映得通紅,芝麻醬、韭菜花、王致和醬豆腐做調料,涮得是羊肉、凍豆腐、粉絲。中年男人和老年人愛燙一壺二鍋頭白酒,吃著、喝著、一會兒屋裡就瀰漫著白色的熱氣,越是窗外西北風勁刮時,越顯屋內暖氣融融。

過去北京冬天沒有時令菜,冬天大多吃菜餡,大白菜餡餃子是常吃的看家飯,尤其禮拜天,一個院子無論張家、李家、王家,總能有碰到一塊兒吃菜餡的時候。肉、菜都是各家主婦們一刀一刀剁出來的,下午時分各屋裡傳出的剁菜聲,快慢高低一聲接著一聲,有時能聽出節奏,這種聲響很有生活氣息。還有時吃餛飩,包出一個個小元寶形狀,北京人的餛飩個頭大、餡大,從不吝惜肥湯,寬料,也是熱氣騰騰,或是再就著個芝麻燒餅,立刻香氣四溢。

也有人家裡備出一些乾菜,或者做缸酸菜,燉酸菜白肉粉絲,也是吃得一家人汗流浹背。北京人還愛打豆醬,就是黃豆、肉皮、胡蘿蔔丁熬在一起,微火慢燉,使肉皮的黏稠完全融化,待涼後就凝固到了一起,是涼吃小菜。

總之北京人愛吃、會吃、變著法子地做出各種冬季吃食,讓整個冬天過得不會寡味、暖暖烘烘的。

穿

穿,過去的北京冬天比現在平均溫度低,總是有些零下十幾攝氏度的日子,窗戶上有冰花,房檐上掛著冰柱,地上滴水成冰,護城河冰面堅硬得可以穿行,人們必須穿戴全副武裝才能出門,所以冬天要穿棉襖、棉褲、棉鞋、戴棉手套、棉帽子,外出時還要再加一個大棉猴兒。生活富裕的往往是有毛皮大衣,只有這樣才能擋寒,所以看著冬季里行走的人們都一個個穿得圓鼓鼓的,嚴實地裹著,對面行走就看得見兩隻眼睛。

就為著冬季的穿,家中的老太太或主婦就要忙碌其他三個季節,春天裡,一家人換下里里外外的棉服穿戴,主婦們就在閒暇時拆、洗、做,外面的布面清洗後燙平,棉花要重新鋪絮一次,為的是棉花照樣鬆軟,那時的春夏季院子裡常見主婦們擺個小飯桌,在上面做棉衣,一年的辛勞都要在一針一線縫製中串起來,然後一件件擺平放進箱子,撒上樟腦,只待深秋落葉瑟瑟又冷時,再拿出來穿。

穿在冬天是個大大的工程,這個冷反差出了四季的明顯不同,所以有了「臘七臘八凍死寒鴨」、「三九四九冰上走」的北京諺語,無論哪個時刻這一句上了口,便知這是北京的冬天符號。

住,北京四合院的房子講究冬暖夏涼,正像老舍先生講的,北京的四合院絕不是大雜院。我在四合院中住過30多年,有親身體驗,有機會也喜歡看四合院的建築格局,那種傳統規整的四合院,房子多建在三層高台階上,冬天高出地面的部分起到隔涼的作用,房前有大約一米寬的前廊,擋風隔沙。冬天裡陽光好的時候,平房採光非常好,半個進深的房間,都能灑滿陽光,四合院中各房中的陽光隨太陽轉移,南房要有後窗,其他幾面的光射都不成問題,陽光轉過來的時候,房間裡溫度很高,是最舒服的時候。四合院的房子高,通常也有3米,三角形的房脊保障了冬天寒風吹不透,像是一個二層小樓,而下雪和化雪的時候排水也暢快。

四合院的人家大多生煤火,家有暖氣的極少,老北京的爐子經歷過幾次更新變化,最旺的是一種叫花盆的爐子,肚大爐膛深可裝許多煤球,房間大的只有生這種火爐才管用,如果一爐填滿煤球,全部燃燒起來房間熱得受不了,往往封起來,讓它慢慢散熱,當然也要看天氣,天寒火冷,主婦們就是家庭的司爐長,根據天氣、煤的質量掌握調節,好的主婦會讓房間又暖和又省煤,還會讓房間乾乾淨淨,不會煤末四濺,煙灰飛揚。

行,在四合院中體現得最為方便,大家都在一個院兒住你出門他進門總能碰得見。那時的北京一個冬天怎麼也要下上幾場雪,早晨起來一看下雪了,家家都不約而同從家門裡走出來,拿著工具,大人推小孩掃,爭著搶著把小院掃乾淨,清靜的角落裡堆個大雪人,這時是院裡最熱鬧的時候,大家乾得熱熱鬧鬧,哈出一團團的熱氣,加上說著、笑著,過去愛用一個詞叫「熱火朝天」,在那種場景里非常恰如其分。

掃完雪再去上班、上學,行走起來一點不困難。掃不到雪的地方是樹掛、房頂,而銀色的世界又給平時光禿禿的灰色冬季增加了色彩。在幾場雪中人們由初冬過渡到深冬,再由深冬過渡到初春,尤其是春節里的雪恰似「飛雪迎春到」,一點也不覺得寒冷,清新的空氣,銀裝素裹的院落就是一幅圖畫,在圖畫中人們享受著生活的恬靜。

搬到樓房以後我時常奇怪為什麼同一個距離從四合院行走與從樓房行走,時間不一樣,後來恍然大悟,四合院的行走是直線距離,最直觀,也最近,仰頭就能見到的空間一覽無餘,寬寬敞敞,樓房、立交橋都有立體距離,前者當然方便省時。

冬天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時刻,要過元旦、還要過春節,在四合院中家家都如此忙碌而喜慶,相互間看得見,聽得著,也相互影響著。如今北京的大多數居民都從四合院中搬遷出來,住進了高樓大廈,暖氣房間內就能解決的上下水,隨著一個個的暖冬,很少見到的雪景與單薄的穿著便可過冬,最主要的還有街坊鄰里共處的少了,時過境遷,太多的不一樣,在享受現代生活的同時,也留給四合院的生活一份深深的懷念,那個院中兒的冬景圖就如珍寶藏品留在了心裡,或是傳給後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tmWSnABgx9BqZZIe7I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