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問:幹嘛把我生下來?其實心裡包裹著父母給的傷痛

2020-04-11   鴿子醫生育兒

蹲坐在第一排的男生,抬起頭看著我,用害怕被聽到且平淡的口氣說:『幹嘛把我生下來?』我一把把他抓過來抱進懷裡,這麼告訴他:『來,寶貝, 我跟你說,我們每個人都不一樣,你是最棒的,我們也都可以是最優秀的。』他用緊緊的擁抱和兩行眼淚回應我。

畢業之後留校任教,熱愛分享的我總是毫不猶豫地接下關於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演講。每場演講對我來說都是種考驗,因為說真的,我從不認為我能教會他們什麼,準備講稿的同時,我都在想,我能不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麼?其中,對象是小學生,是讓我覺得最困難的演講之一,讓我擠破頭、想破腦,不知道我該以什麼話題語言來分享。因為邀請者正是我的小學老師,這天我就這樣開口問了:


『天啊老師,跟這種小孩講生道死的他們哪聽得懂啊!』

『不會的,你就講你的小屁孩成長史就可以了。』

『小屁孩成長史?好吧我挑戰一下』


很快的到了演講這天,我分享自己記憶里的小學時光,年輕父母、單親媽媽、沒有父母的超級隔代教養,眼前父母的爭吵、身後外婆的淚水、身旁手足的獨立,最後我和他們說起父母把我給丟了,又撿回來的故事。


在台上的演講過程,我問了孩子們,如果給你問爸爸媽媽一個問題,你會想說什麼?意外地,我聽到一個憤怒的回答,一個個子不高、有著微微鳳眼的小男生,蹲坐在第一排,抬起頭看著我,用害怕被聽到且平淡的口氣說:

『幹嘛把我生下來?』


從一個小學生的口裡說出這種話,其實讓我有些震撼,震撼到我覺得自己已經無法掌控他接下來的情緒。當下我只能接住他的表情和情緒,暫時跳到下一個主題。


演講結束後,我問了現場的老師,為什麼這麼小的孩子會答出這種負面的回答?老師視線漂向遠方,稍微沉思了一會兒說:


『其實孩子的媽媽是外籍女性,外籍媽媽生下小孩子之後就跑回國了,根本連媽媽長什麼樣子都沒有看過,加上後來的種種社會現實狀況,才會讓這些孩子否定自己的出身與價值。』


聽著老師的解釋,我回想起自己以前也常常在內心對爸媽吶喊:那你生我幹嘛?


孩子們正一排排整隊,準備回到自己的班級教室。那個讓我記下臉龐的孩子經過我身旁,一雙眼睛好像說錯話般,眼神沮喪地看著我。


『拜拜』,他低下頭,對我揮了揮手,似乎是因為剛剛的回應憂心著。


我一把把他抓過來抱進懷裡,這麼告訴他:『來,寶貝, 我跟你說,我們每個人都不一樣,你是最棒的,我們也都可以是最優秀的。』他用緊緊的擁抱和兩行眼淚回應我。


過去因為家庭背景和親子關係與多數人不同,我常對自己的存在感到迷惑,我曾經搞不清楚我來自哪裡,不知道世界賦予自己生命的珍貴。不可否認,一個家庭一種成長背景,原生家庭很多時候會讓新生失去希望,會被出身所捆綁,影響他們成長的每個方向。

孩子們,我們可以不去理會,但是我們不要去怨恨過去的任何一切,因為怨恨會使我們的未來過得非常痛苦──就像那時和你們一樣年紀的我。


孩子們讓我看見一條新生命應該帶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