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各種壓力下,你和另一伴是『無言以對』還是『相看兩不厭』?

2020-04-21   鴿子醫生育兒

防疫宅在家,夫妻倆相處時間變多,你與另一伴是『無言以對』?或是『相看兩不厭』?夫妻之間因為相處時間變長、空間變小而產生的摩擦增多,面對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數月以來,COVID-19大大的改變了全球世人的生活模式。無論是上班模式改成居家工作,或是周末假日避免人流量大不想外出,對許多的夫妻而言,與另一伴面對面相處的時間確實是變多了。無論兩個人是『無言以對』?或是『相看兩不厭』,在這樣有疫情經濟壓力、外有非預期的生活狀態改變的情況下,對夫妻,無疑是一個EQ大考驗。面對這樣的難題而提出建議。


不讓摩擦產生家庭危機

夫妻之間的關係看原來的相處狀況,如果本來就融洽,那所增加互動的機會就會讓關係加分,反之亦然,可能會增加更多摩擦,所以在面對疫情對家庭造成的負面影響時需要特別注意,可以從以下三方向努力,包括:


1.收入問題

若夫妻之間,遇到了失業或停薪或是減薪等問題,針對收入銳減,若是遇到不合理的對待,可以通過《勞動法》查詢相關權益,並採取維權行動。


另外,若公司已確定會放無薪假或是扣薪處理,要做的第一件事應該是先確認家中經濟狀況,可尋找副業或跳槽,降低經濟損失。

2.過度相處

第二點是過度相處產生摩擦,這部分需看夫妻間原本相處的狀況,若原本關係就較緊繃,平常會通過外出、運動等方式製造自己的生活空間,讓緊繃感得到緩解的機會變少,就容易因為防疫期間宅在家,摩擦時間變多、喘息空間變少,更容易有衝突。


但衝突或許也可視為改善關係的機會,這是因為原本一天下來很少好好相處的夫妻,突然之間一整天都在一起,反而更有機會觀察、了解彼此,也能有更多時間面對原本相處不良的問題。


夫妻間累積的壓力下,切莫有彼此對立的負向態度,這樣會導致各自承擔,且感到疲勞無法合作,應該採取分享彼此感受的方式,包括一起討論遇到的困難與壓力、分享彼此對這次疫情的看法,從中找出共識一起面對外來的壓力。


夫妻倆也可以在家中分配規劃各自的小空間,當不睦的氣壓升高,暫且分開,做做自己喜歡的事,如聽音樂、看書、簡易運動…,先緩和情緒,再找機會溝通。


3.育兒不便

若帶小孩無外援,那麼就得自己帶,當夫妻倆都在家時,可以重新討論分工,劃出時間或空間的界線,並準備孩子適齡的玩具或線上學習工具。如爸爸媽媽都必須工作時,可以把準備好的育兒工具讓孩子在旁邊進行;爸媽一人在煮飯,另一人就幫孩子洗澡,夫妻倆彼此尊重有默契,不推脫、共同承擔、維持既有的生活品質,因為,正向情感的連結有助於緩解焦慮。


對彼此產生的不滿,不應將情緒出在另一半或孩子身上,雙方應多點耐心溝通與協調,重新取得家庭生活的平衡,才能不減損家庭關係。


非預期懷孕,先考慮這些事

有關係緊繃的夫妻,當然也有恩愛黏膩的夫妻。這陣子伴侶相處時間變多,恩愛懷孕的機會是不是也會增加?若懷孕屬於計劃中,那麼就可按照一般懷孕規划走,包括定期產檢、注意孕婦與胎兒健康狀況等。

但若是非預期懷孕,則夫妻倆應該考慮現實面問題,包括家中狀況是否能負擔得起育兒費用,能否承擔起育兒壓力與責任,夫妻倆必須先有共識,不讓小寶貝的降臨,成為另一個摩擦的開始。


防疫期間或許會打亂原來的生活腳步,但若是夫妻間可以通過分享的方式,一起聊聊遇到的問題、討論工作與時間的利用,以及財務狀況是否需要重新整理,畢竟,我們共同的敵人是病毒,不是人,更何況是最親密的枕邊人,當兩人一起面對、解決問題,夫妻間的感情就會更加緊密,也更能強化家庭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