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wei小講堂|突破局限的和聲素材!轉調吧

2019-09-24     指彈中國

大家好,我是Weiwei!歡迎來到我的樂理小講堂。在前面幾期中,我們討論了一些音階、和弦在指板上的記憶方法、和弦外音及其運用,並分析了井草聖二的《Mellow Sunset》一曲中的副歌和聲走向以及速彈,還沒看過的琴友可以查閱前面的內容,看過的琴友也可以再溫習一下:

琴友在編曲時都有一個想要把和聲效果編得豐富的想法,關於這個問題,在前面的文章裡面,我們已經說過一些了,今天的討論仍然是為之服務的,想要把和聲效果編得豐富,我們還有很常用的一個方法——離調和轉調。

在古代音樂時期,音樂家在編曲的時候,通常會喜歡考慮和聲的調性和和弦進行的傾向性,而在現代音樂裡面,音樂家越來越追求模糊的調性,以達到不同以往的聽覺效果,甚至在一些爵士樂裡面,轉調的頻率會非常頻繁。

在之前的文章裡面,我們分析過井草聖二的《Mellow Sunset》,大家可以查閱前面的文章回顧:這就是一首C大調轉F大調的曲目,轉調的痕跡並不是很明顯,但稍微留心也可以發現。為什麼會不明顯呢?一是因為,C大調和F大調是近系調,二是因為,二哥在轉調的過渡句上,過渡得比較平穩,也能起到模糊轉調的作用。具體的,我們接下來依次說明。

首先,我們來看,近系調與遠系調的概念。近系調指的是調號相同或者只相差一個升降號的兩個調,遠系調即是調號相差兩個及以上升降號的兩調。比如剛剛的例子,C大調和F大調的調號只相差一個降號,所以是近系調。我們系統來看近系調到底有哪幾種。依照上述定義,一個調的近系調,正好就是這個調的屬調、下屬調,以及它們的關係小調。舉例說明:

C大調的近系調有:

(1)C大調的屬調,也就是G大調,G大調的調號比C大調多一個升號;

(2)C大調的下屬調,也就是F大調,F大調的調號比C大調多一個降號;

(3)C大調的關係小調,也就是A小調;

(4)C大調的下屬調的關係小調,也就是D小調;

(5)C大調的屬調的關係小調,也就是E小調。

上述的五種C大調的近系調,其重要性也是以上的排列來排序的。

這些近系調,在轉調時如果處理得當,就有調性模糊的效果,既不失去調性的基礎聽感,又與以往該調性的聽感有所不同,這樣也就能達到豐富和聲效果的目的了。

而在遠系調裡面,有一個典型用法就是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所說到過的同主音不同調式,以及借用和弦的用法,可以查看前面的文章:

那麼如何實現轉調呢?

其實轉調也不限於近系調或者遠系調,轉調的方法也沒有限制,可以通過共同和弦構建過渡句進行轉調,也可以直接轉調,都是常見的用法。直接轉調在指彈裡面常常通過滑動變調夾來實現,很多都是整體升高半音或者全音來轉調,這也就是直接轉遠系調的實際例子。

在這裡,我們主要討論一下共同和弦轉近系調、通過過渡句轉調應該如何去搭建

(1)不同音的出現:在轉入近系調時,首先需要在旋律或和聲中出現不同音

(2)新調的V-I出現,或者在新調上持續較長時間:這主要是對新調進行鞏固

如果不對新調進行鞏固,則可能是離調,關於離調,我們會在下一篇文章中闡述。而鞏固非常有力的標誌,即是一個調裡面最具代表性的V-I。我們來看下面圖解:

圖片參考:《流行音樂與爵士樂和聲學》任達敏著

中介和弦即是兩個調的共同和弦。舉例來說明上述的轉調如何運用,比如說,我們有一個F大調,希望轉入的新調是B大調,那麼我們可以像這樣轉調:

CF(共同和弦,C:IV=B:V)F7(新調的屬準備和弦)B(已經轉調到B大調)......

當然,以上是一個基本模型,也可以擴寫過渡句,共同和弦之後,通過多個和弦推進到屬準備和弦,或者加入替代和弦和附屬和弦等其他用法來豐富和聲也是可以的。關於轉調的用法,「宋大叔教音樂」系列課程裡面講得非常詳細,讀者也可以參考。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

「作者介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g3gaW0BJleJMoPMHFL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