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該死的音樂常識,竟然騙了我這麼多年?

2019-09-18     指彈中國

1彈琴並不會讓手指變美,但會變醜。


2《歌劇魅影》才不是歌劇呢!

歌劇魅影居然不是歌劇?

被名字騙了吧!

其實《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英文直譯是「歌劇院的幽靈」,由音樂劇大師韋伯所創作,與《貓》、《悲慘世界》、《西貢小姐》並稱世界四大經典音樂劇。雖然「歌劇魅影」這一中文翻譯相比直譯文藝了好多,再加上劇中講述的是發生在歌劇院的故事,卻也因此帶來誤解。總之,它真的不是歌劇!


3彈鋼琴的人,唱歌不一定好聽。

我可以做你的人肉點歌機,但請不要逼我唱歌,會出人命的!



4《月光曲》與盲姑娘無關。



用人教版《語文》的小夥伴們

還記得課文《月光曲》嘛?

說貝多芬的《月光》是為一個盲姑娘所作

這個是假的!假的啊!

這首曲子的創作於1802年,本是題贈給他愛慕的朱麗埃塔·圭恰迪尼,而那時他已經聾得不輕了,還遭遇失戀。盲姑娘神馬的都是浮雲有木有啊!

5想把一首曲子彈得好聽可能要練一年...

即使你是專業學生也不例外。



6莫扎特居然不知道小星星?

家喻戶曉的童謠《小星星》

真的不是莫扎特寫的呀!

《小星星變奏曲》才是莫扎特寫的好嘛!

這部作品是莫扎特以當時法國流行的愛情歌曲《媽媽請聽我說》(「Ah! vous dirai-je, maman」 )的旋律為主題創作的變奏曲。後來這個旋律又被改編成童謠《小星星》,因此這首變奏曲被譯為《小星星變奏曲》。所以,小星星的旋律真的不是莫扎特寫的!



7車爾尼練習曲不是數字越大越難!

彈299的時候不要用鄙視的眼神看著我


8「卡農」不是一首歌的名字。我會告訴你除了帕赫貝爾

巴赫和貝多芬也寫過卡農喲~

因為,卡農是一種譜曲技法好嘛!

還有帕赫貝爾與一女子之間的狗血愛情故事

都!是!騙!人!的!

卡農是一種音樂譜曲技法。卡農的所有聲部雖然都模仿一個聲部,但不同高度的聲部依一定間隔進入,造成一種此起彼伏,連綿不斷的效果,輪唱也是一種卡農。在卡農中,最先出現的旋律是導句,以後模仿的是答句。


9小時候被打著學,草草考完級,恨不得把鋼琴砸掉的人,長大會後悔。

為什麼我當時沒有好好學!



10《G大調小步舞曲》不是巴赫寫的。



那首熟悉的小步舞曲竟然不是巴赫寫的?

有木有大吃一驚!

佩措爾德才是真正的作者!

這首樂曲來自安娜·瑪格達琳娜的筆記本,安娜·瑪格達琳娜(Anna Magdalena)是巴赫的第二任妻子,巴赫將她喜歡的樂曲編入這部「筆記本」里,供教學和家庭娛樂之用,其中大部分並非巴赫所做。由於都是與巴赫同時期作曲家的作品,這些曲子的創作風格與技法十分接近。後人把這首《小步舞曲》編在《巴赫初級鋼琴曲集》的卷首,便造成了誤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svxRW0BJleJMoPM6lq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