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理知識:五線譜到底是怎麼來的?

2019-10-24     指彈中國

一、五線譜到底是怎麼來的?

樂譜是保存音樂的一種方式。

因為音樂是聲音的藝術,一發生就在空氣中消失了,所以樂譜使音樂得以保存,並廣為傳播,讓任何人在任何時空都可以去演奏樂譜上所記錄的音樂。因此五線譜的出現和發展,在音樂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事件,可以說是音樂史上的「登月行動」。

五線譜出現之前:

在五線譜出現之前,人們 在歌詞的上方畫上記號,來表示音的長短和高低。但是當幾個人一起唱歌時,這種記譜方式就會讓大家產生分歧。

在歌詞上方標記的記譜方式

一根線記譜:

後來出現了四角形音符的紐姆譜,它開始只用一根線條來表示音調的高低,但無法表示音固定的長短和高低位置。

早期紐姆譜

五線譜的前身:

到了11世紀,義大利的僧侶圭多提出了一套 在幾根平行的水平線上譜寫音符 的方法,從而確定音高,這就是今天五線譜的前身。一直到13世紀左右,紐姆譜記錄的幾乎都是教堂里的聖歌。

早期四線譜五線譜開始為樂器演奏服務:

14世紀之後樂器逐漸發展成熟,樂譜也逐漸改良和增加,以求更適用於演唱和演奏。同時印刷術逐漸普及,開始有樂譜出版,鍵盤樂器開始登場,樂譜慢慢發展成和現在的五線譜幾乎一樣。

17世紀五線譜

五線譜失去本身的意義:

到了20世紀之後,樂譜越來越複雜。並且由於電子樂器和打擊樂的加入,使得五線譜逐漸開始失去意義,轉而成為圖形樂譜。爵士、搖滾也並不像古典音樂那樣需要記下所有必要演奏的音符,只需寫下基本的旋律線和和弦名稱,自由隨性地演奏………

二、唱名與音名

中世紀無伴奏素歌

我們常說的「Do Re Mi Fa Sol La Si」,是音的唱名。這來自於 格里高利聖詠中的《聖約翰讚美歌》,它的歌詞是拉丁文,每行的第一個音排列起來剛好形成一個音階。

音的唱名:Do Re Mi Fa Sol La Si對應的音名(英文):

C D E F G A B對應的音名(德文):

C D E F G A H

三、譜號

最開始出現在五線譜上的是中音譜號

也稱 C譜號(C clef)

中音譜表里中央C在正中間也就是第三線上

中音譜號及中央C

後來為了避免在五線譜的上方和下方添加太多的加線,次中音譜號、次高音譜號、高音譜號、低音譜號等,也相應的出現了。高音譜號由拉丁字母G演變而來,又稱G譜號(G clef),中央C在下加一線;低音譜號由拉丁字母F演變而來,又稱F譜號(F clef),中央C在上加一線。這兩個譜號最為常用。

各種常見譜表里的中央C

四、音的長短

音符:

音符能記錄樂音及其時值的長短。五線譜里的音符通常由符頭、符干、符尾組成。符頭有空心的,也有實心的,符尾的作用是每增加一條符尾,音符的時值就相比原本減少一半。符尾越多,音符的時值越短。

​以四分音符為一拍的情況下,全音符有四拍,二分音符兩拍,四分音符一拍,八分音符半拍,十六分音符1/4拍……以此類推。

音符的時值列表如下

三連音:

可以看出時值的劃分基本上是二等分一直細分下去,除此之外還有不是二等分的特殊劃分,用連音符來表示,常用的有三連音、五連音、七連音、九連音等。三連音:把原來按基本劃分均分為兩部分的音符時值平均分為三部分稱為三連音(triplets)。這是使用得最多的一種連音。以此類推,把原來按基本劃分均分為四部分的音符時值平均分為五(或六、七)部分成為五連音(六連音、七連音)。

三連音

休止符:

休止符是記錄音樂中音響暫時間斷的符號,但這裡只是聲音的停止,音樂仍然是在繼續的。每個音符都有對應時值的休止符。例如,全音符對應全休止符,二分音符的時值等於二分休止符的時值。

休止符對應的音符時值

附點:

附點是在音符或休止符右方附加的小圓點,它的作用是增加原來時值的一半。加了附點之後的音符或休止符被稱為附點音符、附點休止符。例如一個附點二分音符的時值,等於一個二分音符加上一個四分音符的時值。附點休止符同理。

附點音符

拍號:

拍是組成小節的基本單位,把拍按照一定的強弱規律組織起來叫做「拍子」。拍號是表明拍子的記號,用分數的形式來表示。分子的數字表示每小節有幾拍,分母的數字表示以幾分音符為一拍。例如3/4這個拍號,意思是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有三拍;6/8意思是以八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有六拍。

五、音的距離

半音、全音:

音與音之間是有距離的,用鋼琴來做說明的話,鋼琴上任意兩個相鄰琴鍵發出的音,之間的距離都是半音(half-step),兩個半音加起來就是全音(whole-step)。例如C到D之間相隔了一個黑鍵,那麼C、D之間就是全音;E、F是相鄰的,它們之間就是半音。C、D、E、F、G、A、B、C這七個音,每兩個音之間的關係為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

變音記號:

除了C、D、E、F、G、A、B這些基本音,如果想要將它們升高或者降低,在五線譜上的表示方法就是在音符的前面標上變音記號:升記號表示將原來的音升高半音;降記號表示將原來的音降低半音;還原記號表示把已經升高或降低的音還原到原來的音高。

例如把F升高半音,就得到了升F,中文念作升Fa,英文念作F sharp,德文fis;把G降低半音就得到了降G,中文念作降Sol,英文念作G flat,德文ges。升F和降G在音高位置上是相同的。

音程:

音與音之間的距離叫做音程,兩個音先後出現叫旋律音程,兩個音同時出現則是和聲音程。兩個音之間包含了幾個音級,就叫幾度音程。例如,C到D包含了兩個音級,所以它們之間的音程為二度(2nd);D到B包含了D、E、F、G、A、B六個音級,所以是六度音程(6th)。在五線譜中每一線每一間都代表了一個音級,所以可以根據符頭之間的距離來數這個音程的度數。

不同音程聽起來的音響效果是不一樣的,有和諧的,也有刺耳的,但這些音程在不同的樂曲里、不同的音樂語言里所表達的含義也不同,各有各的功能。

音程按照音級和音數來劃分,有大、小、純、增、減、倍增、倍減七種。音數是指兩個音之間包含的全音數量。純音程(一、四、五、八度),大、小音程(二、三、六、七度)以及增四、減五度叫做自然音程,共有14個。除了增四減五之外的所有增減音程、倍增、倍減音程都叫做變化音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B25GW4BMH2_cNUg2cp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