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華門,舉世聞名,到底隱藏了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

2019-09-25     荷小衣的分享

南京中華門,是中國最大的城堡式建築,也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城門,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複雜的瓮城,有「天下第一瓮城」的美稱。

中華門位於江蘇南京省秦淮區內,前後有內外秦淮河徑流橫貫東西,南邊交通連接長干橋,北邊連接鎮淮橋,是舊時南京老城南交通咽喉所在,以中華門為界的老門東與老門西自古便是江南繁華之地。那麼聞名世界的優秀歷史建築,南京中華門到底隱藏了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1、南京的中華門位於明代南京城正南,明洪武二年至洪武八年(1369年~1375年)在南唐都城江寧府和南宋陪都建康府城南門舊址拓建而成,始稱聚寶門,是中國古代軍事防禦性的建築。

2、南京的城牆的特別之處在於,它和北平、 西安等古城的城牆不太一樣,不是回字型,也不是方形,而是依自然地形地貌修造,充分利用了自然湖泊、山勢等自然環境為依託,更加利於防守、並且最大程度的節約了建築成本和時間。

3、中華門城堡東西寬118.5米,南北長128米,總面積15168平方米,高20.45米,三道瓮城由四道拱門貫通。所修築的三道城門構成翁城,每道城門配置千斤閘,馬車、騎兵可以由緩坡直達城牆之上,翁城內修造了多個藏兵洞,戰時可以容納更多的士兵和物質。所以,中華門城堡是目前大陸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個古代城堡。

4、中華門的瓮城是由三個瓮城組成,呈目字形結構。三層瓮城共有27個藏兵洞,可藏兵3000餘人。城門是雙扇包鐵門,一門一閘,內設有栓槽,用來供木栓禁閉大門所用。

5、明代初年,建造聚寶門時,朝廷為保證城牆磚的質量,採取了嚴密的檢驗制度,每塊磚上都在側面印有制磚工匠和監造官員的姓名,一旦發現不合格製品,立即追究責任,這是世界上首次採用的質量追蹤制度,歐洲等西方世界直到二三百年後的工業革命時代才有所採用。

6、中華門的城牆最本質的原生價值之一,在於具備冷兵器時代的軍事防禦功能。瓮城內設有古代攻防武器模型展,展出的兵器分別有拋石機、床弩、雲梯、滾木、多發諸葛弩等,是過去城牆上常用的防禦武器。

7、民國時期,為了適應南京市的道路現代化建設和改造的需要,國民政府在原聚寶門的東西兩側開闢中華門東門和中華門西門,可以同時滿足向南向北汽車的通行。中華門城門主樓牌匾上題刻有「中華門」三個字,由人蔣介石題寫。

8、南京明城牆之所以能有如此的規模和氣勢,得益於中國數千年城垣建造發展史的深厚基礎,是中國冷兵器發展到巔峰狀態下開始向火兵器轉型時期的必然產物。

如今,歷經650餘年風雨侵蝕和戰火創傷的中華門,依然保持著當年古樸厚重的風采和宏偉壯麗的英姿,並已成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南京秦淮風光帶、明城牆風光帶的交匯處。如果你去南京旅行,別錯過這座歷史城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QbWZW0BJleJMoPMO6f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