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大的天主教堂,入選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不走尋常路

2020-01-03     荷小衣的分享

在上海的徐家匯,有一幢特別突出顯眼的建築物,那就是上海徐家匯的天主教堂。這是上海目前最大的天主教堂。


徐家匯天主教堂位於蒲西路158號,哥德式風格建築,紅色的磚牆,白色的石柱,青灰色的石板瓦頂,其外立面的尖塔和中央拱門上的窗花、基督像非常引人注目。兩座鐘樓,南北對峙,高聳入雲。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像繁華的徐家匯還有這樣一個心靈凈地。對來旅遊的朋友來說,徐家匯天主教堂也是徐家匯一個地標性建築吧,走過路過別錯過。


徐家匯天主教堂以其規模巨大、造型美觀、工藝精湛,曾被譽為遠東第一大教堂。其正式名稱為「聖依納爵主教座堂」,教堂旁邊為天主教上海教區主教府,修女院,建築整體看起來非常引人注目。


天主教接受梵蒂岡指導的信徒,是僅次於伊斯蘭教穆斯林的世界第二大政治及文化族群。不過,徐家匯天主教堂特別的一點是:堅持走獨立自主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天主教路線。

在17世紀初的明朝晚期,西方傳教士開始在當時的松江府(即今天的上海地區)傳教。18世紀的清朝,中國天主教會經歷了許多打擊,使江南地區的教會事業遭到重創。公元1840年,教會在中國江南教友數次請願之後,派耶穌會傳教士重返江南。


至1848年,附近地區的教友逐步增多,僅能容納兩百餘人的老堂已不能滿足需求,耶穌會南格祿會長於是決定在徐家匯創辦一所住院,供神甫們每年前來避靜與歇夏。徐家匯天主堂由建築師陶特凡(W. M. Dowdall)設計,來自法國的建築公司先期於1896年開始搭建工棚、雕琢石柱。1906年7月31日,徐家匯天主教堂正式動工。


歷經四年,1910年10月22日終於完工並舉辦落成典禮。教堂規模宏大,富麗堂皇,被譽為「遠東第一大教堂」,仍奉聖依納爵為「主保聖人」。舊教堂則劃歸聖依納爵公學使用,更名為「聖母無原罪堂」。1949年後,上海天主教界響應國事,開展反帝愛國運動,走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道路。


徐家匯天主教堂天主教歷史上有重要地位。上海天主教的文化出版、科學教育等事業在此創立和發展,徐家匯成為上海天主教中心。民國13年,中國天主教「第一次全國主教會議」曾在此舉行。抗日戰爭初期,徐匯大堂、徐匯中學等辦了難民所,收容難民數以萬計。


2013年徐家匯天主堂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該教堂曾進行過兩次修繕,最近一次的修繕則是從2013年開始,在充分考證的前提下恢復歷史原貌。並在2017年12月重新對外開放。


很多人路過徐家匯的時候都看到這個大教堂都會被情不自禁被吸引,或進去參觀,或和它合影,事實上,現在這個教堂除了給信徒做彌撒之外,上海很多人都喜歡在這裡舉行婚禮。天主教會在婚姻聖事上一向倡導婚姻神聖、夫妻恩愛、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所以這裡受到很多年輕人的喜歡和認可。


上海徐家匯天主教堂,周末是免費對外開放的,還有義工帶領參觀,講解教堂的歷史和天主教的知識等。


教堂的彩繪玻璃和玫瑰花吃非常有趣,這些玻璃圖畫多以宗教性的故事為主,也夾雜少量現實生活的題材,每扇玻璃都有不同的故事。所以進去教堂參觀的時候,別漏過這一細節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VHYbm8BMH2_cNUgHSX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