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領略過北京故宮的雄偉與霸氣之後,有沒有想過,在瀋陽也有一座故宮,可能沒有北京故宮君臨天下的霸氣、氣吞山河的強勢,但卻多了幾分秀氣,也曾輝煌一時,承載了一段帝王家族的往事?
今天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瀋陽故宮,中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它的規模比占地72萬平方米的北京故宮要小很多,在全國現存宮殿建築群中, 瀋陽故宮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僅次於北京故宮,1961年,國務院將瀋陽故宮確定為國家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4年7月1日,在中國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批准瀋陽故宮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它以獨特的歷史、地理條件和濃郁的滿族特色而迥異於北京故宮。它是世界上僅存的滿族風格宮殿建築群,在空間布局、建築造型、裝飾風格等方面都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滿族風格,具有突出的歷史、藝術、文化、科學價值。
瀋陽故宮博物院原名「東三省博物館」,館址設於瀋陽故宮宮殿群中。在清代尚有盛京宮殿、陪都宮殿、留都宮殿或奉天宮殿之稱謂。瀋陽故宮的整體修建和北京故宮差不多,採用中軸線布局,風格比較偏向游牧民族。
擁有著2300年歷史的瀋陽,曾是兩代之都。它作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見證了明王朝走向衰弱的過程,瀋陽故宮就是在滿族不斷崛起的歷史背景下創建的,所以,從時間上來看,瀋陽故宮是比北京故宮建造的還要早,是清朝初期的皇宮,自清朝入關以後,瀋陽故宮才漸漸退居到幕後,被稱為「陪都宮殿」。
瀋陽故宮由114座建築構成,當時,就滿族政權、財力、國力而言,建造這樣一座宮殿實屬不易,從後宮的布置來看,當時的皇家生活也是很樸素粗放的,延續了滿族人的生活傳統,們選擇了自己最熟悉的房屋式樣,吸取其他民族建築藝術和技術,按照本民族喜愛色彩鮮艷、火爆熱烈的審美習俗,在琉璃使用顏色上也更豐富艷麗。
後經康熙、乾隆時期的改建、增建,形成了今日有宮殿亭台樓閣齋堂等建築100餘座、500餘間,占地面積達6萬平方米的格局面貌。這是清王朝的第一座大氣莊嚴的帝王宮殿建築群,具有濃郁多姿的滿族風格和中國東北地方特色。所以說,瀋陽故宮是中國最後一個王朝的權力中心擴大並遷都前的基礎之所在以及其歷史的重要資料館。
瀋陽故宮內部的最大特點為「宮高殿低」;這是在中國宮殿建築史上絕無僅有的。宮殿區包括大清門與崇政殿,處於整個故宮的中心位置,居住區以鳳凰樓為入口,北台五宮以清寧宮為中心、東西四宮兩側對稱分布,均建於高台之上,可以俯瞰理政的正殿區,這是依照滿族人喜居於高崗之上的生活習俗而來。其中東路建築建於努爾哈赤時期,大政殿與十王亭的建築布局是仿照八旗軍帳殿的布局。
大清門建於清太宗年間,為皇宮正門。宮殿分為三部分,大政殿是政治中心,平時開朝會都在這裡召開。崇政殿和鳳凰樓是皇室居住地,戲台、文溯閣旁邊是努爾哈赤、皇太極的宮殿。
大清門俗稱午門,是當時文武群臣侯朝的地方,也是皇太極接受群臣謝恩的地方。去瀋陽故宮遊覽路線分為中路、西路、東路這三條路。東路-為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中路-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等,西路為戲台、嘉蔭堂、文溯閣和仰熙齋等。
作為門面,是建築中重要的主成部分,在古建築中,同樣也是等級制度的直觀體現。「大清門」是五間硬山頂的屋宇式大門,中間三間為門,南北都設有台階,兩梢間有檻牆木窗,處處顯示出皇家的風範。
如果對滿清文化或人文歷史沒有很大的興趣的話,又去過北京故宮之後再來看瀋陽故宮的話,會覺瀋陽故宮較之北京故宮會相形食色失色。但是結合那個時代的歷史背景來看,瀋陽故宮還是非常值得參觀的,所以最好在參觀故宮的話請一個導遊更好。畢竟租來的講解器聽到的也是很有限的。
一座宮殿,承載著一段歷史。在時光的長河流淌中,留下歷史故事,讓我們在參觀的時候,採擷了它最豐腴的片段。而這樣的片段,讀懂它的前世今生,即是收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fyLQG8BMH2_cNUges9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