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簡介
鄭永春 博士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現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青年科學家社會責任聯盟理事長、香江學者聯誼會創會理事長,中國科學技術館科普講師團副團長。
主要從事月球與行星科學的研究,作為獲得「卡爾·薩根」獎的中國科學家,鄭永春長期致力於天文與航天領域的科學傳播,被授予全國十大科學傳播人物、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首屆優秀會員等。
內容提要
正值新冠肺炎疫情的當下,不少人深陷焦慮甚至影響正常生活。如果你能以更為宏觀的角度來看待世界,你會發現,人類雖然已在地球上生存了十萬年,但科技時代數百年的發展成就,遠遠超越過去數萬年的文明成果。
值世界地球日、中國航天日之際,讓我們重新思考人與自然、人類與地球的關係。回顧地球和生命的歷史,不難發現,地球曾經歷過許多重大的災難性事件,導致了大規模的生物滅絕;在地球上未人類來還將面臨許多全球性災難。
比如,全球氣候變化,將導致冰蓋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一些病毒和微生物引發的流行性疾病,傳播性強,潛伏期長;超級火山、地震和海嘯,將導致遮天蔽日的煙塵和大規模的傷亡;從外部災難來講,人類未來將面臨超級太陽風暴、小天體撞擊地球、地球磁場翻轉、超新星爆發、高能射線爆發等危機。展望未來,人類將藉助航天技術,從地球出發,繼續在宇宙中的擴張。而火星無疑是我們的下一站。
2020年,是每隔26個月才有一次的「火星發射窗口」,將實施多項新的火星探測計劃。今天,中國行星探測工程被命名為「天問」,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作為中國的首次行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地方呢?
請您來到直播間,一探究竟……
參與須知
2020年4月25日,周六下午14:00,請掃描海報二維碼,準時登錄直播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