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姜堰全區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綜合實力持續增強,發展質量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強富美高」新姜堰建設邁出新步伐。
2019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69.72億元,可比增長6.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9.21億元,可比增長2.2%;第二產業增加值316.87億元,可比增長5.9%;第三產業增加值303.64億元,可比增長8.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96752元。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7.3:47.3:45.4。連續兩年榮獲全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指數綜合實力、投資潛力、新型城鎮化質量、綠色發展、科技創新五個百強區稱號。
市場活力不斷增強。2019年末,全區私營企業註冊資金達到1393.05億元,私營企業數1.82萬戶;個體工商戶註冊資金173.06億元,個體工商戶數5.94萬戶。
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實體經濟發展困難較多,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夠強,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任務艱巨繁重,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存在短板等。
二、農林牧漁業
農業生產總體穩定。2019年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6.92億元,比上年增長2.3%。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為100.05萬畝,比上年減少0.44%,糧食產量49.23萬噸,下降0.87%。糧食單產492公斤/畝,比上年減少0.4 %。
林牧漁業平穩發展。2019年全區成片造林面積5476.5畝,森林覆蓋率達26.95%。全年生豬飼養量24.56萬頭,總量下降63.3%,其中:生豬出欄21.46萬頭,下降54.6%。家禽飼養量1426.8萬隻,增長47.1%,其中:家禽出欄916.45萬隻,增長32.2%。主要畜產品中:肉類總產量3.19萬噸,下降13.3%;禽蛋總產量6.75萬噸,增長180.1%。全年水產品產量4.48萬噸,比上年略有增長。
現代農業穩步推進。全區新建高標準農田4.45萬畝,新增設施園藝面積8991畝。52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獲得證書,種植業綠色優質農產品面積占比保持100 %。現代農業產業園獲評國家農村創新創業園區。姜堰大米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白米大安創成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家庭農場服務聯盟入選首批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案例,同時入選首批全國「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典型案例。姜堰區創成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三、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生產平穩運行。2019年全區47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增長0.6%。其中,輕工業產值下降10.9%,重工業產值增長6.1%;國有工業增長6.6%,集體工業下降44.2%,股份合作工業增長13.9%,股份制工業增長0.5%,外商及港澳台投資工業增長3.7%。從主要行業看,紡織業產值下降10.8%,醫藥製造業產值增長34.2%,金屬製品業產值下降1.8%,通用設備製造業產值增長1.6%,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產值增長24.7%。在規模以上工業中,16家支柱工業企業、30家重點工業企業、35家成長型工業企業產值分別增長3.3%、2%、8.4%。
企業經營基本穩定。2019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下降1.2%,實現利潤增長25.3%。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8%。
建築業穩定發展。2019年全區新增一級資質企業9家、二級資質企業3家,年末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224家,其中特級、一級和二級資質企業182家。全年建築業企業完成施工總產值802億元,增長5.5%。正威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被評為江蘇建築業百強企業(綜合實力類)、江蘇省建築業競爭力百強企業;錦宸集團有限公司被評為江蘇省建築業競爭力百強企業。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增長,項目建設紮實推進。2019年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5%。其中產業投資增長4.2%,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0.9%。產業投資中工業投資增長3.3%。2019年全區在建5-10億元項目11個,10億元以上項目 4個。
房地產市場整體平穩。2019年房地產施工面積341.6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5.1%,竣工面積113.85萬平方米,增長99.6%。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08.81萬平方米,增長2.4%,商品房銷售額90.93億元,增長11.1%。
五、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平穩運行。2019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8.28億元,比上年增長4.3%,按行業分,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167.68億元,增長3.5%;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20.6億元,增長11.5%。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79.92億元,增長4.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8.36億元,增長2.7%。按規模分,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49.62億元,下降3.4%;限額以下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38.66億元,增長7.4%。
消費需求多樣化發展。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下降1.1%,煙酒類零售額下降7.5%,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下降3.3%,化妝品類零售額增長10.3%,金銀珠寶類零售額增長4.1%,日用品類零售額下降8.1%,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下降1.4%,中西藥品類零售額增長10.7%,建築及裝潢材料類零售額下降7.9%,汽車類零售額增長5.1%。
六、對外貿易
對外貿易有所下降。2019年全區外貿進出口總額133013萬美元,比上年下降5.1%。其中:出口總額111167萬美元,下降10.6%。按貿易方式分,一般貿易進出口123379萬美元,下降6.7%;加工貿易進出口1711萬美元,下降74.4%。按企業性質分,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36673萬美元,增長12.3%;民營企業進出口88030萬美元,下降13%。其中,機電產品進出口50099萬美元,增長28.6%。
招引外資保持平穩。2019年全區新批協議註冊外資37539萬美元,比上年增長5.6%;實際到帳註冊外資16013萬美元,下降0.7%。
七、交通、郵電和旅遊
交通運輸基本平穩。2019年全區完成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33.13元,可比增長3.2%,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0.9%。全年完成公路客運量748萬人,公路旅客周轉量36200萬人公里;完成公路貨運量368萬噸,公路貨物周轉量12500萬噸公里;完成水路貨運量1655萬噸,水路貨物周轉量130000萬噸公里,均比上年有所下降。
郵政電信穩步增長。2019年全區郵政業務總量13405萬元,比上年增長9.2%。郵電業務收入33641萬元,比上年增長4.8%。年末全區電信固定電話用戶8.95萬戶,移動和電信無線用戶67.32萬戶,電信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13.36萬戶。
旅遊業發展有所加快。全域旅遊加快推進,全年接待遊客760萬人次,實現旅遊直接收入19.5億元。溱湖旅遊度假區躋身全省省級旅遊度假區前十, 入選中國最佳生態康養休閒旅遊目的地,溱湖綠洲獲批江蘇省五星鄉村旅遊區。
八、財政和金融
財政收支平穩增長。2019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8.54億元,增長2%。其中,稅收占比80.1%。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0.6億元,增長26.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教育支出13.33億元,增長15.1%;科學技術支出2.66億元,增長27.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1.52億元,增長104.5%;節能環保支出1.09億元,增長71.9%;衛生健康支出7.67億元,增長13.5%;住房保障支出5.37億元,下降6.2%。
金融規模不斷擴大。2019年末全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934.52億元,比年初增加144.75億元,其中:人民幣存款餘額928.14億元,比年初增加145.55億元;本外幣貸款餘額724.03億元,比年初增加89.81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餘額722.37億元,比年初增加90.42億元。在人民幣貸款中:住戶貸款199.96億元,比年初增加22.69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522.40億元,比年初增加67.72億元。
九、科技和教育
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2019年全區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達4598件、2761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1217件,發明專利授權量163件;PCT專利申請量28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4.21件,比上年增加2.11件。全區申報高新技術企業105家,獲批74家,通過率高達70.5%,有效高新技術企業數達157家,創歷史新高;今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08家,市高新技術企業38家,省高企培育庫入庫企業58家;哈工大泰州智能製造研究院、上海大學新材料研究院等研發載體運行良好,李德仁院士工作站成立掛牌,簽訂產學研合作項目62項、新建校企聯盟34家;太平洋精鍛獲評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振華泵業獲評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雙登集團、太平洋精鍛入選「江蘇省創新型企業100強」。全社會研究與發展(R&D)活動經費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51%。
教育事業協調發展。姜堰中學被清華大學授予「優質生源中學」稱號,姜堰中學、姜堰二中入選江蘇省首批12所高品質示範高中建設培育學校,白米小學建成省小學特色文化基地。中考、高考再創佳績,高考高分段人數名列全省前茅,中考4名學生進入泰州市前十名。新增省級規劃教研課題11項,市級規劃教研課題36項。評選表彰90項優秀區級微課題,10項區級精品微課題。全區現有中小學、幼兒園104所,其中小學29所,初級中學15所,九年一貫制學校6所,完全中學2所,普通高中5所,職業學校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44所。全區現有學生數86388人,其中:普通中小學生數65764人(小學33270人,初中20069人,高中12425人),職業學校4922人,幼兒園15543人,特殊教育學校159人。2019年全區學齡兒童入學率98%,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8%,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8%。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升。圓滿完成了溱潼會船節暖場民俗表演、開幕儀式、水上表演等活動,舉辦了第十五屆群眾文化藝術節、「王棟讀書節」。建成「姜堰公共文化雲」數字文化服務平台,舉辦各類公益講座、展覽、演出、培訓989場次,開展惠民演出536場次。年末全區擁有文化館1個,藝術表演團體36個,博物館1個,檔案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總藏量75.5萬冊。
衛生事業優質發展。年末全區共有各類衛生機構304家,其中醫院、衛生院32家;各類衛生機構實有床位4510張,其中醫院、衛生院4231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4458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1928人、註冊護士1856人。鄉鎮衛生院20個,床位1132張,衛生技術人員1029個;鄉村醫生和衛生員人數457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口覆蓋率100%。
體育事業穩定發展。承辦省首屆智力運動會、全國象棋業餘棋王賽、「黃龍士」世界女子圍棋賽、全國象棋女子名人賽等大型體育賽事;成功舉辦區第七屆運動會,開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動53場次,增加鄉鎮全民健身路徑20套;獲得2019年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女子U13、U14十一人制足球比賽冠軍,2019年省青少年足球錦標賽(女子14歲組)第二名、(男子13歲組)第二名,2019年江蘇省青少年田徑錦標賽暨縣組田徑比賽,獲2銀3銅。
十一、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成效。2019年全區空氣優良率76.5%,PM2.5濃度40.3微克/立方米,省考以上斷面優III比例75%。中央環保督察交辦問題整改銷號率96.3%,省級交辦問題整改完成率59%,其餘按序時有力推進。持續做好「減化」工作,關閉、整治化工企業14家,開發區原化工園區企業拆除拆卸全面完成,正在進行土壤檢測、功能調整。河長制落細落實,河湖「兩違」整治順利完成,整治黑臭水體、河道6條;畜禽規模養殖場整治達標298家,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98%。完成「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重點工程45項。
安全生產形勢穩定。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全年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51起,死亡34人,分別下降13.56%和12.82%。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5.07%。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規模基本穩定。2019年末全區家庭總戶數25.19萬戶,戶籍總人口73.58萬人。在總人口中:女性36.63萬人,占49.8%。全年出生人數4180人,人口出生率6.4‰;死亡人數6319人,死亡率為8.9‰。年末全區常住人口69.26萬人。新型城鎮化紮實推進,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5.1%,比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
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56元,增長9.1%。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521元,增長8.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85元,增長9.0%。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1971元,增長8.0%。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6133元,增長7.4%。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6658元,增長8.7%。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分別為28.8%、31.4%。
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社會救助水平更加提升,出台農村電子商務五年發展規劃,實施低收入農戶「一戶一策」幫扶,推廣大安村「村集體+合作社+農戶」模式,經濟薄弱村全部摘帽、低收入人口全部動態脫貧。全區新增就業1.3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1.75%。
新增企業養老保險參保繳費1萬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60%;完成2.8萬多名退役軍人及其他優撫對象信息採集;社保擴面征繳連續五年超額完成,養老、工傷、失業保險基金實現市區統籌,城鄉低保、醫療救助比例進一步提高,累計發放各類救助金1.7億元。
建成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0個、老年人助浴點17個,全年接收慈善捐贈331萬元,同比增長5.4%。全區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對象5803人,其中:農村5607人,城鎮196人。全年最低生活保障金額3077萬元,其中:農村2956萬元,城鎮122萬元。
註:1、公報中使用的數據為快報數,最終數據以《姜堰統計年鑑》為準,其中除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和人口數據為新行政區劃數據,其他數據均為原行政區劃數據。
2、公報中地區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據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部分數據因四捨五入問題,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4、部分指標數據因統計口徑調整,較上年不具可比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NtF-nABfwtFQPkdeKZ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