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化2019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871.82億,增長4.6%(可比價,下同)。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8.12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346.55億元,增長3.6%;第三產業增加值397.15億,增長6.3%。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0178元。
經濟結構加快調整。三次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為14.7:39.7:45.6,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升1.6個百分點。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存在的問題主要是: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存在短板弱項,「三大攻堅戰」任重道遠;經濟增速放緩,部分指標增速回落;不鏽鋼產業轉型升級亟待提速提質,大項目、好項目數量依然偏少;領軍型、旗艦型企業匱乏,企業主動創新意識不強,創新載體平台不多;城鄉統籌發展任務艱巨,民生工作尚有差距。
二、農林牧漁業
農業經濟穩定增長。全年完成第一產業增加值128.12億元,增長2.5%。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21.42億元,增長2.3%。糧食總產量124.08萬噸,下降2.1%。棉花、油料產量有減有增,其中棉花產量98噸,下降68.8 %;油料產量2.66萬噸,增長9.6%。
現代農業高效發展。全年新增高效設施農業面積3萬畝、設施漁業面積6280畝,建設高標準農田10.2萬畝。新增家庭農場規模經營面積5萬畝,規模經營比重49%。推進省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市建設,水稻機插率85%。
全市多種經營產品產量如下:
三、工業和建築業
2019年,全市完成第二產業增加值346.55億元,增長3.6%。其中,工業增加值241.91億元,增長3.4%;建築業增加值104.76億元,增長4.0%。
工業經濟增速放緩。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6.41億元,增長0.2%;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05.24億元,下降9.0%;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18.67億元,下降8.2%。
2019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三大主導產業完成產值394.89億元,同比下降7.1%。其中:不鏽鋼製品產業完成產值216.92億元,同比下降11.2%;健康食品產業完成產值118.19億元,同比增長1.2%;裝備製造產業完成產值59.79億,同比下降6.3%。
建築業穩定發展。2019年建築業從業人員17.65萬人,比上年增加0.54萬人;施工面積5021.36萬平方米,增長4.8%;建築業總產值501.9億元,增長6.8%。建築業工程結算收入299億元,增長8%;完成稅收4.54億元,增長11.6%。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城市建設
投資增速有所趨緩。全年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共完成263.73億元,下降8.7%。其中,項目投資224.28億,下降12.6%;房地產開發投資39.45億元,增長22.8%。
戴南不鏽鋼現代物流園二期主體框架竣工,蓮開水香生活廣場西區商業街投入使用,吾悅廣場、萬達廣場、長久五星級酒店、開發區港口物流園區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城市建設統籌推進。完成水鄉路東延、菱池路等路橋工程,中和路東延等項目序時推進。陳口、小戚等安置房項目穩步實施。新建停車場3處,增加停車位200個。
房屋徵收項目有序推進。完成張陽夾溝等5條黑臭河道整治。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及管網建設,鋪設城區生活污水管網9.3公里,18個村莊污水處理設施同步施工。
推進長江引水工程。完成戴灣小區等5個老舊小區改造。新建一類公廁1座,升級改造公廁5座。垃圾焚燒發電廠建成投產,併網發電。新增63個垃圾分類小區,在6個鄉鎮開展鎮村全域垃圾分類試點,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五、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消費品市場平穩運行。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0.4億元,增長3.3%。按行業分,批發零售業零售額180.36億元,增長2.6%;住宿餐飲業零售額30.03億元,增長8.1%。按所在地分,城鎮零售額192.99億元,增長3.5%;鄉村零售額17.4億元,增長1.8%。
對外貿易增速明顯。全年實現協議利用外資25563萬美元,增長150.9%;實際利用外資16179萬美元,增長45.0%。全年進出口總額7.52億美元,增長2.9%,其中出口7.29億美元,增長3.6%。
六、交通電力和郵電業
交通運輸業平穩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全年完成客運量1023萬人,下降9.9%;客運周轉量73710萬人公里,下降10.0%;貨運量5928萬噸,增長3.0%;貨運周轉量1437582萬噸公里,增長2.8%。年末公路里程3047公里,增長0.8%,其中等級公路3047公里,增長0.9%。
寧鹽高速、建興高速、興東高速公路、鹽靖高速公路擴建、通用機場等進展順利。長安北路建成通車,獲評全國「最具鄉愁的路」;229省道興化段、351省道三期等國省幹線完成年度目標,建成310縣道、301縣道沙溝西段、戴南園區大道東延工程。
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市通過驗收,新改建農村公路120公里、橋樑180座。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城鄉萬人公共運輸車輛擁有量3.43標台。
2019年,全市用電量66.57億千瓦時,下降1.4%,其中工業用電量49.96億千瓦時,下降3.3%。新建、改造配變252台、配電線路512公里,增加配變容量10萬千伏安,改造柱上開關等設備130台;維修低壓線路510公里,改造配電箱100台,接戶線350公里/19600戶。
郵政電信業穩步發展。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25701萬元,增長0.1%;郵電業務收入100869萬元,增長2.3%。全市行動電話用戶數109.6萬戶,下降1.5%;寬頻接入用戶39.4萬戶,增長3.9%。
七、財政和金融業
財政收支保持穩定。全年共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9.76億元,增長0.9%;基金收入47.85億元,增長159.0%;上劃中央級收入24.34億元,下降3.1%。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11.22億元,增長5.4%。
居民存貸款持續擴大。2019年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979.23億元,增長12.2%,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673.83億元,增長14.1%。貸款餘額642.59億元,增長14.7%,其中工業貸款95.69億元,下降2.2%。
八、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創新能力增強。2019年,全市規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123.78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24.5%。鄉村振興研究院和無人農業系統研究院落地運行。舉辦各類產學研活動22場次,新增產學研合作項目81項,新建校企聯盟24家。
發放「興科貸」科技貸款1.3億元、「蘇科貸」科技貸款0.78億元。10家企業獲批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增發明專利授權130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7件。新增註冊商標686件,申報馳名商標1件。新增「個轉企」331戶。
教育發展穩步提升。2019年,全市啟動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新建智慧教室12間。推進陽光招生,城區公辦學校整體實施「陽光編班」。
通過全國中小學校掛牌督導創新市省級驗收,推進教育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高考本一達線1076人,增長48.4%,中考平均成績比去年提高22.4分。全市擁有普通中學52所,在校學生42945人,專任教師4349人;獨立小學33所,在校學生68320人,專任教師4245人;職業中學1所,在校學生1699人,專任教師169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183人,專任教師34人。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體事業加快發展。全力推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興化垛田、蔣莊遺址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增鄭板橋故居等5處省級文保單位。推進「總分館制」。
舉辦鄭板橋藝術節、花海森林興化國際半程馬拉松賽、烏巾盪龍舟大賽、「世界讀書日」等文體活動。承辦第十一屆全國西洋棋錦標賽(個人甲組)和第十屆全國少年兒童西洋棋精英賽。
衛生事業穩步推進。獲批國家級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試點。推進醫保、醫療、醫藥「三醫聯動」改革,在全省率先實施醫保基金第三方監管服務機制,建成42個省級標準規範門診。
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建成全市影像診斷中心。完成「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覆核審評。開展計劃生育各項服務,落實計劃生育獎勵扶助政策。全市擁有衛生醫療機構650個,病床6120張,衛生技術人員6646人。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總量保持穩定。2019年,全市總戶數50.26萬戶(公安人口年報數據,下同),戶籍人口154.26萬人,戶均人口3.07人。在總人口中男性80.9萬人,女性73.36萬人。全年出生11474人,死亡13631人,人口出生率7.4‰,死亡率8.8‰,人口自然增長率-1.4‰。
居民收入穩定增長。2019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42元,增長8.8%。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56元,增長8.5%;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24元,增長8.8%。
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完成20家工業爐窯深度治理,68家「關閉取締」企業實現「兩斷三清」,實施煙花爆竹燃放管理規定;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和斷面長制,關停46家養殖場,完成限(適)養區1117個畜禽養殖場整治;
開展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建立土壤隱患排查制度,強化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主要污染物減排完成上級下達目標,PM2.5年均濃度37.6微克每立方米,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84.6%,地表水達到或好於Ⅲ類水體比例83.3%。
土地開發整理復墾新增面積6500畝;新增成片造林面積1.55萬畝,林木覆蓋率21.31%;秸稈機械化還田面積130萬畝次,綜合利用率95%以上。
註:1、公報中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2、公報中的各項統計數據,均為快報數,最終定案數據以統計年鑑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