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的重生之路,能否成為落寞企業的救市良方?

2019-11-22     AiChinaTech

最近這段時間,世界首富的位置變動的有點快。蘋果、微軟、亞馬遜聯袂為我們上演了一齣好戲。而其中的微軟無疑是一匹黑馬。雖然其目前的市值還趕不上蘋果與亞馬遜,但它一系列緊跟時代潮流的動作無疑還是為它的老股東們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要知道,在此前的2000年,微軟曾一度站在浪潮之巔,坐擁著超6000億美元市值,是當之無愧的全球第一大公司。但是在史蒂夫•鮑爾默時代,微軟的市值一直在3000億左右徘徊。這其中當然有2000年之後經濟危機一路籠罩的影響,但最關鍵的原因還是微軟錯失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機遇,過於守舊的思維使其踏上了一條下坡路。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微軟做過的最大的的嘗試,當屬被鮑爾默稱之為「最大膽一步」的收購諾基亞手機業務。這場試圖通過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複製微軟在PC成功的壯舉,最終讓諾基亞在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占有率下滑90%,也讓微軟在14個月內虧損了至少84-94億美元,最終被認定為是「失敗的一步」。

而同樣是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蘋果卻進行了大膽的嘗試,通過推出顛覆性產品如iPhone、iPad,成功抓住歷史機遇。這也是iPhone僅擁有著全球13%的市場份額,卻能攫取智慧型手機市場超過八成的利潤的一大因素所在。

這兩個事件的差異何在?通過審視過往歷史,我們發現微軟錯過了至少3波浪潮:

一、網際網路浪潮:搜尋引擎。據報道,微軟在搜尋引擎上砸了近百億美元,但是其在2012年7月份的美國市場占有率僅16.1%,並且仍處於虧損狀態。而谷歌在2012年的營收就達到約500億美元,並且絕大部分是搜尋引擎帶來的收入。

二、移動網際網路浪潮:智慧型手機。2010年10月微軟發布了Windows Phone手機作業系統,而早在三年前,安卓與iOS已相繼發布,微軟只是在時間上就晚了三年。Windows Phone更多的是將Windows延伸至手機端,毫無重新定義移動交互的意義。儘管微軟又在2013年以72億美元的高價收購諾基亞設備與服務業務,Windows Phone在2013年大力推廣下也僅有3.6%,對於影響手機作業系統格局已是回天乏力。

三、社交浪潮:微軟曾在2012年以12億美元收購企業內部社交網絡Yammer,並將它的一些核心功能嵌入到Office 365中。自身的MSN Messenger因為不能緊跟用戶需求,最終也被關停。另外似乎就屬2007年對Facebook的2.4億美元投資了,微軟在社交上也並無建樹。

通俗來講,微軟試圖將PC時代成功的經驗延續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想在舊有的大樓遷移到新生的土地之上,而非重新建造。這導致的結果就是在每個時間點都慢人一步的同時,產品也不盡如人意。創新技術難有突破,產品被時代邊緣化,這對於微軟這樣性質的企業必然十分危險,而這也成為了薩提亞·納德拉上台後選擇「雲業務」做新突破口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視角轉向其他企業,我們也可以看到類似的場景。比如被稱作「網際網路黃埔軍校」的百度,人才流失嚴重就一直是它一個不爭的事實;利潤驚人的 Google 也曾因為增長放緩的廣告銷售,在4月底遭遇了七年來最嚴重的一次下跌,一度跌掉千億美元市值。要知道在這個時代,新思維新平台層出不窮。從阿里巴巴的阿里雲到極鏈科技提出的視聯網,新生的事物從不放慢發展的腳步,落後就意味著淘汰。

我們以百度作為一個案例來分析。2015年7月接受美國商業媒體Re/Code採訪時,李彥宏便曾說:「我們意識到很多公司開始做自己的應用——它們不再允許我們索引它們的內容,而且它們在為消費者提供很好的服務。如果移動時代的用戶花大量的時間在搜索以外,我們就有問題了。如果用戶直接去應用獲得服務,他們就不再需要搜索,因為搜索提供的只是信息。」

網際網路初期,上網看個新聞、用個服務都需要輸入網址。沒多少人有記網址的習慣,在搜尋引擎的輸入框里敲幾個字才是最方便的,反正鍵盤永遠在你手邊。搜索完之後,螢幕上出現了一些網頁連結,但多數時候當中過半都是廣告,這些就是百度的收入。

但隨著人們每天打開手機而不是PC,百度不再決定大多數人看什麼、用什麼。點一下螢幕就能打開的應用取代搜尋引擎和網頁,成為每天進入各種網際網路服務的入口。當微信、今日頭條、支付寶、抖音、淘寶成為各個領域的入口,用戶在地鐵上刷朋友圈、看抖音和頭條打發時間,而不是搜索看網頁,行業重心自然發生了轉移。

今日頭條是最常拿出來說的例子,2018年,今日頭條和抖音的廣告收入加在一起達到近500億元,接近百度的一半。短視頻和信息流雖然也是百度重點培養的新收入來源,但是差距已然拉開:李彥宏在財報分析會議上稱百度應用每天有1.74億人打開,好看視頻日活躍用戶達到2200萬。作為對比,今年2月的發布會上,抖音就已經宣布日活躍用戶超過2.5億。而微博每日有超過2億、微信早已超過10億。

那麼, 如百度一般逐漸落後於時代步伐的企業該如何自處呢?或許在大方向層面上,可以從微軟的二度崛起來進行借鑑:

在前兩年培育新型文化,裁撤手機業務部門,調整組織架構後,納德拉便開始一手抓雲服務,一手抓人工智慧,面向行業與開發者開始賦能。

雲服務是納德拉最看好的方向之一,他本身也在任職CEO之前就領導了微軟在雲計算方面的發展,比如幫助微軟推出雲計算版Office軟體,即Office 365。他任職後,更是設立「智能雲」業務部門,作為公司三大業務之一重點發展,並將微軟Azure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公有雲服務商。

另一方面,微軟重點布局AI與AR雙引擎,早在2016年7月,納德拉便表示「AI與AR將會成為微軟的新引擎」。在AR方面,微軟也重點打造了HoloLens混合現實眼鏡,用於工業領域,並不斷探索應用場景,比如今年微軟Build大會上就推出了遠程協作與空間設計的兩款混合現實應用。

不難看出,微軟的每一步都不同往日。它改變了過去守舊的企業性格,將時代的需求與潮流趨勢放在思考的首位。而這也是它重新獲得市場青睞的原因。將其放到百度身上來看的話,或許AI+的時代潮流會是其下一波機遇也說不定。

世上沒有常青樹,企業自然也不會永遠獨占鰲頭。面向未來,面向人工智慧、雲服務等各式各樣的新契機,誰勝誰敗還未嘗可知。但有一點不會錯,緊跟時代潮流、拓寬商業思維,方可笑到最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vR-mG4BMH2_cNUgPmh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