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養鵝如何有效地進行孵化?這種方法有效又簡單,不妨試一下

2019-07-17     鋤頭下的農村

小編有一個朋友,人非常的白凈但是有一個愛好非常的特殊,那就是喜歡在家裡喂養一些大鵝,要說他這個愛好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有這個習慣,那個時候家裡條件不是特別的好,用他的話說自己也幫不了家裡什麼忙,有一次自己在集市上買了一個小鵝苗帶回家養,發現還很有意思,最後慢慢的養大了還產下了鵝蛋,於是他又跟著家裡大人學了一些知識順利的把小鵝孵化了出來,這讓朋友很高興,從此他就養成了養鵝的愛好,把孵出來的小鵝崽賣掉還能賺點零花錢。

看更多圖片有一次小編去朋友家裡做客,在他家的院子裡仍然有幾隻大白鵝在那裡嘎嘎叫,據朋友說小時候養鵝還有賺錢的目的,現在純屬是一種愛好和情懷了。其實小編還是佩服這個朋友的,因為對於雞蛋,鴨蛋,鵝蛋這些蛋類我估計大家小時候都想過要把裡面的小動物給孵出來的想法,可是後來上課老師講了才知道我們根本做不到,那麼在家裡小規模的飼養大白鵝,是怎麼成功把小鵝給孵出來的呢?

朋友說其實很簡單,憑藉多年的飼養經驗也總結出了幾點,首先就是買鵝蛋,很多人並不是專業的飼養戶,而是在家裡的空地或者院子裡養著玩,因此買鵝蛋的時候不是很懂,最好是去農村比較熟悉的人家去購買鵝蛋,或者至少要知道鵝蛋的出售方家中是既有母鵝也有公鵝喂養的才行,而且公鵝和母鵝搭配的比例越是高就越好,因為這樣的鵝蛋孵化幾率是相對比較高的。如果能夠聯繫到專業的飼養戶就更好了,可以提前說一下自己的需要,讓飼養戶幫助大家預留下來比較新鮮的鵝蛋,尤其是在北方地區,春天的溫度並不穩定有的時候感覺比較熱了可是到了晚上就會比較冷,如果是自己提前打好招呼預留的鵝蛋,飼養戶還會拿到室內保持溫度的穩定,這樣的做法也可以大大的提高孵化幾率。

其次就是在拿到鵝蛋的時候,要提前做好孵化的準備,因為小編和朋友都生活在黃河以北的地區,因此在孵化幼鵝的時候會選擇一間平時就正常居住的臥室來進行,因為我們正常居住著因此房間內的溫度是很穩定的,即使是春天氣溫落差很大,但基本上也能保持在十五度左右,對於鵝蛋的孵化來說就已經足夠了。具體的步驟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是要先去準備一個比較大的塑料盆,還有一整塊的塑料布,這兩種東西尤其是塑料布一定不能有破損的地方,塑料盆的大小程度根據此次要孵化的鵝蛋數量來決定,而塑料布的尺寸也要根據準備的塑料盆來決定,一般情況下要超過塑料盆的直徑。另外還要用到一個溫度計,目的是來測量溫度是不是恆定,準備工作很簡單,有著幾樣就可以了。

第二點就是把在塑料布筒中加入熱水,筒的兩端用繩子捆綁結實然後放到塑料盆里,因為之前我們說塑料布的大小要超過準備的塑料盆,因此這樣做被綁住的兩頭都會在塑料盆的外側,這樣就不會漏出水來。

第三點要做的就是等到塑料盆里的溫度維持在三十九度到四十度左右的時候,就要把買來的鵝蛋準備好,把鵝蛋較小的那一頭朝下放到塑料布上面,如果有多枚要有序的以此排開擺好,在鵝蛋的上面用一些棉被或者其他能夠起到保溫作用的東西蓋上。

完成三面這三步之後不要以為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在鵝蛋的孵化期間還要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工作。我們要把溫度計放到鵝蛋的上面隨時觀察它的溫度變化,一般情況下在兩個小時左右的時候溫度會上升到三十九度左右,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鵝蛋翻轉一次,每次間隔同樣的時間,溫度控制在差異並不是很大的範圍內,反覆幾次,大約半天之後,整個鵝蛋表層的溫度都會達到理想的孵化溫度。

此後的一段時間內只需要每次間隔四個小時到六個小時對鵝蛋進行一次翻轉,並且一定要記錄好鵝蛋的溫度變化,最為理想的孵化溫度是前一周保持在四十度左右,後面可以降到三十八度上下即可。在這種狀態下保持十天以後,鵝蛋本身的溫度就已經很高了,塑料布筒里的水就不要一味的添加熱水了,可以適量的用溫水保持溫度恆定就可以,同時之前蓋上棉被等保溫物品也可以適當的減少一些,但是一定要記住,溫度最低也不能降到三十七度以下,否則會降低孵化率,之前的努力都會白費,得不償失。

在幼鵝破殼而出的時候,因為個體的不同性格的不同,有的幼鵝會自行破殼,顯得非常自由和從容,而有些幼鵝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自身不能很快的從蛋殼中走出,這個時候就需要人工干預一下,我們可以適當的幫助幼鵝把蛋殼打開,避免幼鵝在蛋殼內部用嘴部無法成功破殼最後導致窒息。在幼鵝把頭部伸出來的時候,只需要靜靜的等待,當它自己身體足夠結實的時候就會自己出來,大部分情況幼鵝只要能夠成功的從鵝蛋中孵化出來就基本上不會再死亡,因此孵化過程中破殼的時候還是要大家多上心照看的。

朋友介紹完之後,還補充:其實自己孵化鵝蛋中的幼鵝看上去很複雜很麻煩,其實操作幾次之後就會發現很簡單,很容易操作,用水進行孵化是最眾多孵化方式中最便捷也最安全的一種方法,如果能夠配合上農村裡的土炕就更加完美了,甚至可以達到完全孵化的程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dvAO2wB8g2yegNDuky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