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想要在農村投資肉鵝養殖,這些基礎知識,一定要了解

2019-07-28     鋤頭下的農村

鵝雖然是一種相對傳統的養殖項目,但是之前一直沒有被太多的農民朋友所重視,但是近兩年以來肉鵝的市場需求量突飛猛漲,我認為這和農業技術的開發,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以及對健康和營養的需求有很大的關係。在市場的刺激之下很多農民朋友都開始向鵝類養殖上靠攏,但我在這裡要提醒大家注意:但凡是養殖項目就一定會存在風險,而想要最大程度的去規避風險,我認為最合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在養殖之前對這個養殖項目做一個充分的了解,那麼今天我就給大家說一下養鵝之前,我們廣大的養殖戶朋友該注意哪些基本的問題。

第一,鵝苗的選擇

鵝苗在選擇的時候我建議大家選擇四周以內的優質品種鵝苗,在選購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有規模有技術的養殖基地,在鵝苗的選擇上一定不能貪圖便宜,鵝苗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鵝群今後的正常生長和鵝產品最終的質量,而便宜的鵝苗一般都沒有完整的免疫程序,買的時候自然是看不出來什麼異常的,但是用不了多久就會出現鵝苗死亡現象的發生。

在選擇的時候其實有不少小技巧,比如要挑選個體相對較大的,肚臍硬朗的,精神狀態看上去非常良好活潑好動,再看看鵝苗的爪子一定是不能有畸形狀況發生的,這樣的鵝苗基本上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而那些看上去精神狀態不好且比較瘦弱的就一定要淘汰掉。另外,我還要提醒養殖戶朋友在鵝苗選購完畢運送會鵝場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運輸要平穩,否則也容易對鵝苗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

第二,鵝群的喂養

在鵝類養殖的過程中主要採用的養殖模式基本上固定在兩種,一種是圈養,第二種是放牧式喂養。第一種很好理解,就是用工具搭建出一個鵝圈,把鵝群飼養在其中,靠純粹的人工喂養為主,這種模式我建議養殖戶朋友可以隔出來幾個大小相同的小區域,每一個區域內喂養上超過七隻但不超過十四隻鵝。每個區域內都要單獨放置上用來投喂飼料和供鵝群飲水的設備,圈養的喂食頻率我認為每天在三次到四次最好,水槽的話要儘量填滿,夜晚補充一次即可。

我再來說一下放牧式養殖,這個概念也很好理解,就是類似於牛羊這樣的家畜的喂養方式,把鵝群放置在自然飼料比較豐富的區域內,讓鵝群自由的尋覓食物,但是這就要求養殖戶朋友有足夠大的放牧場地,因此山區養鵝的朋友更適合使用這種養殖方式。在喂養方面這種養殖模式對飼料的節約就大多了,基本上在晚上把鵝群收回鵝圈後投喂一次飼料就可以了。

第三,養鵝的濕度和通風管理問題

在冬天到來的時候,幾乎所有鵝舍內部的通風程度都不是太好,這樣就會凝結出很多的水珠,伴隨而來的就是鵝舍內部的濕度會過大,而鵝群釋放出來的大量二氧化碳以及排泄物衍生出的氨氣等物質都會成為對鵝群傷害巨大的有毒物質。此外這樣的環境下還會滋生出大量的致病菌和寄生蟲,因此我建議大家每天對鵝舍都要進行一次通風。

通風的過程中養殖戶朋友一定要對鵝群的排泄物進行及時的清理,清理不只能局限於鵝舍還要包括食槽和水槽,把這些都清理乾淨以後保持鵝舍整體的乾燥和整潔就可以了。

第四,養鵝過程中的防病工作

可以說所有的養殖項目中這一點都是重中之重,在日常對鵝群的喂食過程中要配合使用一定量的抗菌藥物,目的在於防止鵝群出現感冒症狀以及扼制包括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在內的致病菌滋生造成病害。鵝舍一定要有嚴格的消毒程序,規範的消毒可以殺滅大多是鵝類致病菌,把疫病的滋生蔓延降低到最低程度。另外養殖技術不是一成不變的,作為一位合格的養鵝戶在不斷的學習和積累中尋找符合自己實際養殖需求的方法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是每個養殖戶朋友都必須要做到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Nv6O2wB8g2yegND0cv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