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桿菌病是農村養鵝的常見病,從病原到防治,手把手教給你

2019-08-09     鋤頭下的農村

在農村養鵝有很多病害困擾著農民朋友,這些病害多種多樣,其中在細菌性疾病中最常見的我認為就是大腸桿菌病,這是一種由革蘭陰性的大腸桿菌引起的疾病。鵝群中帶有這種致病菌的排泄物感染種蛋為最主要的傳播源,一旦感染了這種致病菌,幼鵝在胚胎期還沒有被孵化出來就有可能死亡,還有些是孵化出來緊接著就病死,這種情況只要爆發就會持續三個星期以上。另外被致病菌污染的飼料,水源以及鵝舍中的灰塵都會成為傳播這一病害的途徑。

一,疾病的流行特點

我認為養殖戶對飼料的管理粗心大意,不合理不科學和這種疾病的發病率有著很直接的關係,比如溫度太低,氣候的變化過大,青類飼料不足,維生素群的缺乏,鵝舍的養殖密度過大,運輸過程中的不合理都是這種病害發生和傳播的因素。

雛鵝的感染和種蛋的污染有直接關係,而成年母鵝的也是這種病害的爆發群體,一般在產蛋的初期階段有個別的發病現象,到了產蛋的高峰期時這種疾病會集中爆發,等到母鵝的產蛋期結束後這種疾病也會相應的停止。大腸桿菌病會造成鵝群的大量死亡,而在成年母鵝中死亡率會占到10%左右,雖然成年的公鵝在感染後一般不會死亡,但是會繼續通過交配傳播到其他鵝身上。

二,該病害的症狀表現

最主要的表現是鵝出現精神不振奮,呆滯站立,睡眠時間過長,不願意活動覓食,身體上的羽毛變得蓬鬆,吃食量變得越來越少直至完全絕食。另外在鼻腔內部會有大量的分泌物,排泄物呈現出綠色或者是白色,肛門附近會有白色排泄物的污染情況。

雛鵝體現為發生心包炎,有的母鵝在感染致病菌後排泄物中還會出現蛋清,蛋黃以及已經凝固的蛋白,公鵝為下體重大,結節變大,各類鵝群表現的不會完全一致,但是嚴重的話都會出現外露,在大腸桿菌病發生時也會和支原體類氣管炎以及新城疫交叉感染,進而鵝群出現心包炎,肝炎等問題。

三,解剖檢驗的變化

以鵝類感染大腸桿菌病後急性類型為例,鵝的內臟,黏膜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現象,肝臟會表現為明顯的綠色,還有極個別的會出現全眼球炎。而慢性型大腸桿菌病會表現為鵝的氣囊變厚,有分泌物溢出,心包內有黃色的類纖維素物質流出,而很多感染此病的母鵝會有輸卵管炎症,裡面有白色的團裝物質。

四,關於此病的診斷

根據禽類流行性疾病的病理特點並結合檢驗的結果來分析基本上養殖戶朋友可以做出初步的判斷,可以取病鵝的血液,肝臟,脾臟作為檢測標本用鹼性的美蘭容易進行檢驗,有桿菌體短小且兩極著色的就可以完全確診了。

五,相關的防治措施

隨著這些年來養鵝業的不斷發展,這種大腸桿菌病呈現出了高發態勢,在雛鵝的身上體現的也非常明顯,而且感染這種疾病的雛鵝日齡越來越小,而死亡率也從5%呈現出很快的上升態勢,據我所知有的鵝廠會雛鵝感染死亡率達到了50%,這種疾病最高的爆發期在每年的四月份到八月份之間,天氣的不穩定以及飼料的過於單一是目前這種疾病最主要的誘發原因。

因此我建議廣大的養殖戶朋友在陰雨天氣或者是環境變化太急的時候可以在投喂鵝群的飼料中加上一些禽用抗生素進行預防,同時也要添加高蛋白飼料和添加適當的維生素群來增加鵝群的整體抵抗力。

雛鵝的感染一般情況下是母鵝直接傳播的,所以在孵化的時候對種蛋以及孵化過程所有要用到的工具都進行有效的滅菌殺毒,平時對鵝群加強衛生管理,尤其是公鵝一定要做到定期每隻檢查,凡是下體有病變的公鵝要及時淘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0_VeWwBvvf6VcSZWDH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