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奧利艾防禦戰,蘇軍步兵部隊擊退德軍反撲,為日後進攻奠定基礎

2020-06-07     榮華之武器堂

原標題:希奧利艾防禦戰,蘇軍步兵部隊擊退德軍反撲,為日後進攻奠定基礎

接上文 庫爾斯克戰役,第13集團軍主要方向防禦,成為作戰經典戰例

1944年7月31日,蘇軍波羅的海第1方面軍在白俄羅斯會戰中通過希奧利艾進攻戰役切斷了德軍「北方」集團軍群與東普魯士的聯繫。8月中旬,擔任波羅的海第1方面軍預備隊的近衛第2集團軍步兵第103軍步兵第270、29和154師調至沙烏利亞伊方向,以便建立第二防禦地帶和加強近衛第2集團軍右翼。步兵第270師防守寬達18千米地帶,建立了兩道陣地。陣地的基礎是與防坦克地域和工程障礙物配系相結合的營防禦地域。每個步兵營建立了能進行環形防禦的火力配系。師第二梯隊-步兵第973團構築了寬達7千米的防禦地段,在距離前沿6-7千米距離構築了2個營防禦地域。師預備隊(編成為1個教導連和1個步兵連)準備在4個方向實施反衝擊。師防禦地帶構築了8個反坦克地域,其中5個在營防禦地域,3個在團結合部和第二梯隊地域內。每個反坦克地域有6-8門火炮、3-5支反坦克槍。該師防禦地帶特點是在坦克威脅方向上建立了很高的反坦克兵器密度,不過步兵分隊陣地工程構築不甚完善。

方面軍司令巴格拉米揚

再看步兵第29師,防禦寬度12千米,在主要地帶內同樣建立了全縱深8千米的兩道陣地。第一道陣地由4個步兵營防守,第二道陣地為2個步兵營,每個步兵營防禦正面2-2.5千米,所有營地域都建有反坦克地域,在營的暴露發射陣地上配置1-2個炮兵連。第二梯隊團防守第二道陣地,準備在6個方向上實施反衝擊。反坦克炮兵預備隊在第二道陣地展開,構築暴露的發射陣地。此外,預備隊還在第一道陣地及其後方坦克威脅方向構築展開地區。

步兵第154師在寬度11千米地帶轉入防禦,構築兩道以營地域為基礎的陣地。由於準備時間只有10-11小時,人員只能手工挖掘單兵掩體和火器掩體,所以師將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對坦克防禦上。大部分反坦克武器沿沙烏利亞伊-約尼什公路展開,在克布利亞伊地域,構築了23門火炮組成的強大的防坦克地域。該地域正面3千米,火炮配置縱深1.5千米。同時,師還計劃將團反坦克炮兵預備隊(4門45毫米炮)和師反坦克炮兵預備隊(12門45毫米炮)也在這裡展開。

各師在主要地帶第一道陣地都未構成綿亘正面。營地域之間有1-2千米間隙,在間隙地設置了障礙物,並準備了炮兵和迫擊炮火力。

希奧利艾防禦戰役

8月16日-29日,德軍出動近7個坦克師、3個步兵師,共有坦克和強擊火炮800餘輛,在希奧利艾西面和西北對蘇軍(筆者註:主要針對在方面軍左翼的作戰部隊-近衛第2集團軍和第51集團軍)實施了反突擊。在庫爾謝奈地區,步兵第54軍承受了德軍的主要突擊,該軍所屬步兵第126師在艱苦戰鬥中損失重大,不得不向東北退卻。蘇軍隨後緊急抽調坦克第19軍以及4個反坦克炮兵旅前往戰鬥地域。17日夜間,蘇軍初步統計斃敵2500人並擊毀敵坦克117輛。8月18日,激烈戰鬥集中在近衛步兵第11軍和坦克第1軍地域。8月20日,德軍集中300輛坦克向防守圖庫姆斯的第51集團軍發起反攻,方面軍決心將1個坦克軍和第43集團軍的步兵第60軍投入支援。蘇軍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防禦部隊在空軍第3集團軍支援下,最終打退了德軍的反突擊,並為9月份開始的波羅的海沿岸進攻戰役實施打下了基礎(筆者註:蘇軍統計戰果為殲敵1.55萬人,擊毀敵坦克354輛、強擊火炮26輛、火炮268門、汽車1000餘輛等)。德軍取得的「戰果」只是讓蘇軍機械化第8旅北退,從而建立了一條連接里加和圖庫姆斯寬30千米的走廊,恢復了通往東普魯士的交通線。

蘇軍優秀反坦克炮班

未完待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lODinIBd4Bm1__YZBC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