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天激戰,蘇軍1個步兵師抵擋德軍1個摩托化軍,博羅季諾產生英雄

2023-05-08     榮華之武器堂

原標題:6天激戰,蘇軍1個步兵師抵擋德軍1個摩托化軍,博羅季諾產生英雄

在俄羅斯,每年10月的第二個周日,都會舉行 "我們的莫斯科 "慶祝活動,這是為步兵第32師的指揮官和士兵,以及附屬於該師的各部隊和分區的士兵而舉辦的。我們的故事是關於該師師長維克托·伊萬諾維奇·波洛蘇欣的。

波羅蘇欣上校

在他短暫而多彩的一生中,有兩個二月紀念日-18日和28日。第一個是他1942年在格扎茨克附近的陣亡日期,第二個是他1904年在托木斯克省庫茲涅茨克附近(現在科梅羅夫斯克州新庫茲涅茨克)的出生日期。他沒有活到38歲,距離這一天還有10天。

波羅蘇欣在西伯利亞出生並長大,在托姆河源頭的維塞利勘礦區,在一個有很多孩子的家庭;他是家裡的第五個孩子,但不是最後一個。這個家庭非常貧窮,甚至沒有自己的房子,根據親戚的回憶,他們不斷地更換住處,因為沒有一個房主願意把公寓租給一個大家庭。孩子們從小就知道工作的艱辛,沒有人養活他們。他們的父親伊在患病兩年後於1911年去世。他從8歲起就在夏天當牧民,從12歲起在鎮上的俱樂部當信使,他的母親是一名廚師。

1920 年在庫茲涅茨克建立蘇維埃政權後,他是最早加入1918年10月29日成立的俄羅斯共產主義青年聯盟的人之一。由於對共產主義運動理論的熱衷,他甚至被賦予了馬克思主義者的綽號。

1920年作為共青團員的成為了工農紅軍戰士,參加了特別支隊打擊土匪。 1921 年6月,波洛蘇欣作為一名合格的、受過思想訓練的戰士被派往托木斯克步兵第25學校紅軍指揮員課程學習,於192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

1920年紅軍裝甲汽車第1分隊在彼得堡街頭展示

學校畢業後他在維捷布斯克步兵第15團任排長,然後在團學校擔任排長。 1925年,這位年輕的排長加入了布爾什維克,並一直是一名堅定的共產黨員,直到他去世。

不久,波洛蘇欣被派往列寧格勒,在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軍政學校政治指導課程學習,之後在伏爾加軍區擔任政治指導員。

在該部隊部署的蘇沃洛夫斯卡亞村,波洛蘇欣遇到了奧爾加-埃夫拉諾娃,後者1928年成為他的妻子。一年後,也就是 1929年,這個家庭有了一個女兒,名叫奧羅拉。在他們共同生活的這些年裡,妻子不僅是可靠的後盾,而且還是他在所有官方和公共事務中的助手。

由於他明顯的軍事和組織才能,勤奮和對普通民眾生活的了解,他在各個崗位上一直是普通士兵和指揮官的榜樣,他從不要求別人做他自己做不到的事。對服務的透徹了解,對各種武器的掌握以及在一切方面的自我高標準要求,使他能夠指揮部隊取得最佳成績。

1935年5月1日莫斯科紅場閱兵

直到1934年夏天,波洛蘇欣在史達林格勒和阿斯特拉罕服役,成為一個團學校的負責人和營長。他不斷地進行自我學習,閱讀許多書籍,而且不僅專攻軍事。

1934年7月1日他調往哈巴羅夫斯克的獨立紅旗遠東集團軍服役。在這裡,他將服役五年,其中8個月在莫斯科參加著名的射擊課程學習。1938年2月5日,次女尤利婭出生,1940年生下兒子弗拉基米爾。

在遠東服役期間,他成功地通過了指揮成長的所有階段-從營長到團長,並且是 獨立紅旗遠東集團軍中最好的。1938年張鼓峰事件時由於他正在學習,因而沒有參加戰鬥。這次事件中,步兵第32師的士兵給日本人上了一課,使得他們很長時間都沒有忘懷。

1938年8月張鼓峰事件後蘇軍士兵在清點繳獲的日軍武器

他擁有意志、決心、主動性和快速駕馭局勢的能力等指揮品質,迅速得到了提升。 1940年8月任旅長,上校軍銜。1940年12月25日,遠東方面軍紅旗第1集團軍副司令別爾扎林少將在對波洛蘇欣上校的評價中寫道:「作為第1集團軍最佳團長被任命為獨立步兵旅旅長。結論:勝任獨立步兵旅旅長職位」。1941年3月,他被任命為遠東方面軍紅旗步兵第32師師長。1938年哈桑湖事件中該師在當時的師長別爾扎林上校指揮下,作戰表現出色因此同年10月25日獲得紅旗勳章。

在被任命為師長後,他開始為即將到來的戰爭進行密集訓練和準備。波洛蘇欣上校教導他的部下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靠人數而是靠技巧擊敗敵人,要求他們徹底研究武器,保存武器並隨時準備使用。在提高各單位和部分師的警戒狀態下,指揮官為即將到來的戰鬥準備好下屬,作為一項規則,演習和行軍後都要進行實彈射擊。師長不斷強調,指揮官和士兵在演習中遇到的所有困難都將伴隨著敵人現有的各種武器的射擊和飛機的打擊。波洛蘇欣認為總結演習是訓練中最重要的階段之一,他在這裡詳細分析了各部隊的行動和指揮官的決定。在任何時候和任何地方,他都標明了那些表現優異的人,並給那些行動成功的人樹立了榜樣,在射擊中取得了最佳效果。他特別關注炮兵,關注現場交戰的能力,關注準備射擊的計算,關注擊中真正的目標。

1941年10月14日步兵第32師博羅迪諾炮兵部署圖

蘇德戰爭爆發時,步兵第32師一直駐紮在距離符拉迪沃斯托克60公里的濱海邊疆區拉茲多爾諾耶村,直到1941年9月11日才接到命令離開拉茲多爾諾耶前往列寧格勒前線。1941年9月26日至28 日,該師以有組織的方式在梯隊中行進,並在摩爾曼斯克和沃爾霍夫車站下車。在前往前線的過程中,他組織並繼續為敵對行動準備部隊,出現的問題在與平民的合作下迅速得到解決。例如,隨著寒冷天氣的到來,火炮拖拉機無法使用,沒有及時排水。問題解決了,沃洛格達鐵路工人幫忙,所有設備全速抵達卸貨站。在行軍中,當他們接近前線時,梯隊遭到轟炸,師遭受了首次損失,十多人死亡,值班的防空武器開火擊落了一架容克-88轟炸機。

到10月1 日,全師進入戰備狀態,編隊由新的第4集團軍指揮。10月6日上午,接到作戰命令後,該師的部分部隊將繼續進攻,並與其他部隊合作,從德軍手中疏通十月鐵路。但在10月5日,收到了新的命令:該師轉隸新組建的第5集團軍,並將成為其在莫扎伊斯克防線的基地。師長波洛蘇欣在最短的時間內再次組織了編隊的裝載和莫扎伊斯克附近的鐵路行軍。後來,在莫斯科地區,他得知10 月3日,他的次子阿納托利出生了。

1941年波羅蘇欣一家合影

1941年10月10日,波洛蘇欣上校抵達莫扎伊斯克附近,接到第4集團軍司令列柳申科少將的命令,在莫扎伊斯克以西約40公里長的前線地帶組織防禦,以阻止格普納的第4裝甲集群從這個方向突破。 10月12日,該部與德軍相遇阻止了對方的進攻。在該師陣地的中心是博羅季諾戰場,羅曼諾夫少校的步兵第17團與莫斯科軍政學校的一個預備訓練團和一個營學員一起在這裡作戰。3個坦克營編入師。憑藉強大的火炮拳頭,步兵第32師成功地阻止了德軍第40摩托化軍所屬2個坦克師進攻達 6 天之久,儘管不斷的轟炸和無休止的攻擊。

朱可夫元帥在回憶錄中寫道:「在莫扎伊斯克方向,В.С.波洛蘇欣上校的步兵第32師同敵人由空軍支援的第 40摩托化軍作戰,打得特別英勇頑強。自1812年衛國戰爭以來近130 年後的今天,在博羅季諾平原上-在這已成為俄國軍人獲得不朽榮譽紀念碑的地方,又爆發了激烈的戰鬥。步兵第32師的士兵並沒有失去這種榮耀,而是增加了它。」

博羅季諾6天激戰,德軍損失1萬餘人、4架飛機、117輛坦克、226輛汽車和124輛摩托車。

1941年10月在博羅迪諾戰場上的波羅蘇欣

此後,新任集團軍司令戈沃羅夫命令該師覆蓋庫賓卡-納羅福明斯克公路的新防線,該師的部分部隊在阿庫洛夫以西 5-7 公里處的前沿陣地占據了防禦陣地。師長為師的防區創造了這樣的火力系統和設備,這種經驗隨後擴展到前線的所有編隊。步兵第32師的戰士和指揮官在這裡奮戰至死,就在步兵第316師潘菲洛夫少將之前的陣線上。在阿庫洛夫附近,步兵第32師整個11月都在防守。1942年1月3日,由於1941年12月1日至4日在這條防線上的戰鬥,波洛蘇欣被授予紅旗勳章。

1941年12月,紅軍在莫斯科城下發起反攻,第5集團軍部隊也參加了這次反攻。1942年1月15日至17日,步兵第32師在第5集團軍左翼莫扎伊斯克以南作戰,經過頑強的戰鬥,突破了德軍的莫扎伊斯克防線,為集團軍中央部隊在1942年1月20日解放莫扎伊斯克做出了貢獻。

1942年1月20日集團軍司令、炮兵中將戈沃羅夫在接受中央報刊採訪時說出了傑出指揮官,率先點名波洛蘇欣上校,特彆強調了該師在解放莫扎伊斯克的功績。

1942年1月8日蘇軍軍官在莫扎伊斯克檢查德軍遺棄的10,5 cm leFH 18型105毫米榴彈炮

在道路不暢、嚴寒和深雪的條件下,進行大膽的機動,繞過敵人的森林據點,把他們推向西部,該師於1月26日接近格扎茨克(現為加加林)。在這裡,從1942年1月底到2月中旬,該師的部分部隊在積極作戰。指揮官波洛蘇金非常重視前線和師所屬部隊的情況。該師作為第5集團軍的突擊部隊,參與了突破對方堅固防線的嘗試。格扎茨克附近的艱苦戰鬥一直進行到1943年3月。

1942年2月18日,在距離謝梅諾夫斯克耶村不遠的地方,他正在對該地區進行偵察時,突然被1顆機槍子彈結束了他的生命。子彈擊中師長的心臟,擊穿了黨證。同年2 月 20 日,他安葬在莫扎伊斯克市中心。

1981年10月20日,根據市人民代表委員會的決定,波洛蘇欣被追授莫扎伊斯克市榮譽市民稱號。 1989年10 月18日,根據新庫茲涅茨克市人民代表委員會執行委員會第243號決定,他被追授「新庫茲涅茨克榮譽市民」稱號。新庫茲涅茨克一條街道和附近的一個火車站都以這位英雄的名字命名。2016年12月9日,波洛蘇欣半身像在莫扎伊斯克的俄羅斯榮耀胡同揭幕。

波羅蘇欣的證件

最後讓我們說說該師之後的歷史。1942年5月24日該師改名近衛步兵第29師,1943年8月31日獲得葉利尼亞稱號,1944年11月3日獲得二級蘇沃洛夫勳章,1946年7月改為近衛機械化第36師,1957年6月25日改為近衛摩托化步兵第36師,1960年5月23日改為近衛摩托化步兵第8師,繼承原近衛摩托化步兵第8師的榮譽和稱號(該師1960年3月25日撤銷)。1967年2月18日近衛摩托化步兵第8師調往中亞伏龍芝,以該師近衛摩托化步兵第254團為基礎組建摩托化步兵第144師,12月23日繼承原近衛摩托化步兵第36師榮譽和稱號改為近衛摩托化步兵第144師,2007年撤銷番號,2016年重建。

近衛摩托化步兵第254團前身為1942年7月組建的獨立步兵第91旅,1943年5月改為近衛步兵第56師近衛步兵第254團,1946年師撤銷番號後該團歸屬近衛機械化第36師,2000年撤銷番號。2004年摩托化步兵第752團(1991年組建)繼承該團榮譽和稱號並改名近衛摩托化步兵第254團

波羅蘇欣半身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1e79285adf6748a5ff76f5a224ffa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