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分享
二戰初期,納粹德國的軍事領導層對半自動步槍並不十分重視,儘管當時這種武器正在由私人研製。在戰爭明顯拖沓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1942 年開始的"機槍饑荒 "要求為部隊提供速射單兵武器,以部分彌補機槍的不足。
7.92×57毛瑟子彈自動裝填步槍
截至 1939 年 9 月 1 日,德國步兵大多裝備 K98k(毛瑟 98k)步槍。在當時,這是最好的旋轉式栓動彈匣步槍之一。毛瑟步槍可靠性高,經久耐用,使用壽命長,使用方便安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K98k 步槍被德國武裝部隊的所有分支機構廣泛用於德軍參加的所有戰場。然而,到 20世紀40年代初,K98k 步槍已不能完全滿足步兵個人武器的要求。它不具備必要的射速,而且相對笨重,不適合在人口稠密地區作戰。它的射速受到射手操作槍栓和裝填5發彈匣速度的限制。然而,這些缺點是所有彈匣式步槍所固有的。在一定程度上,K98k的低射速被德國人依靠單管機槍而不是步槍為部隊提供火力這一事實所彌補。
武器專家認為,就性能和作戰特點而言,德國 MG34/42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成功的機槍,但依靠它們作為部隊火力的基礎並不總是合理的。儘管這些德國機槍有很多優點,但價格昂貴,生產困難,因此在前線總是供不應求。使用在被占領國家繳獲的戰利品機槍以及將德國航空機槍改裝成步槍口徑,只能部分彌補 MG34/42 的不足。衝鋒鎗雖然火力強大,但射程較短。鑒於武裝部隊各兵種的自動武器已經飽和,因此非常需要為步兵配備比 K98k 更好的步槍,在德國轉入戰略防禦後,這個問題變得尤為突出。
1941 年末,兩款外形相似的半自動步槍 G41(M)和 G41(W)交付現役部隊進行測試。第一種步槍由毛瑟武器製造廠設計,第二種由卡爾-瓦爾特武器製造廠設計。步槍是通過排出部分火藥氣體來操作的。使用的彈藥與 K98k 步槍相同。
毛瑟G41半自動步槍
測試結果表明,半自動步槍不適合日常服役和實戰使用。這兩種步槍對灰塵很敏感。它們的活動部件必須塗上厚厚的潤滑油才能可靠地工作。經過幾十次射擊後,火藥污垢會導致滑動部件粘在一起,使拆卸變得困難。阻火器經常被燒壞。有人抱怨步槍過重,射擊精度差。兩種型號都未能通過測試,被送去修改。
1942 年,瓦爾特 G41(G41(W))半自動步槍問世。該槍由位於塞拉梅利斯的瓦爾特工廠和位於呂貝克的柏林-呂貝克機械製造廠生產。根據美國的數據,該槍的產量超過 100 000 支。
瓦爾特G41半自動步槍
不含彈藥,步槍重 4.98 千克,槍長1138毫米。槍管長564 毫米。子彈初速745米/秒,戰鬥射速為 20 發/分鐘,使用 10 發彈匣供彈。表尺射程為1200米,有效射程不超過 500 米。
雖然 G41(W)步槍被正式採用並開始批量生產,但原型步槍的許多缺點並未消除,這引起了前線的大量抱怨。因此,1943 年開始生產現代化的 G43 步槍。1944 年,該槍更名為 Karabiner 43 步槍(K43)。G43 步槍的氣體彈射器組件並不成功,後來被蘇聯 SVT-40 步槍上使用的類似組件所取代。為了降低成本和確保可製造性,大部分零件都是鑄造和衝壓而成,外表面的加工非常粗糙。
G43突擊步槍,25發供彈
與 G41(W)相比,G43的可靠性有所提高,重量減至 4.33 千克,長度減至 1117 毫米。G43 由一個10發的可拆卸彈匣提供動力,無需將彈匣從武器上拆下,即可為其補充5發子彈。也可以使用 MG13手槍的25發盒式彈匣。由於使用了可拆卸彈匣,戰鬥射速提高到每分鐘 30 發。
改進型 G43 的生產量超過了 G41(W)。截至 1945 年 3 月,共生產了 402 000多支半自動步槍。根據德軍指揮部的計劃,國防軍的每個榴霰彈連(步兵連)應配備 19 支半自動步槍。但實際上,這種裝備水平幾乎從未出現過。
G43 步槍配有望遠鏡瞄準鏡。G43 步槍的精度不如彈匣裝彈的 K98k 步槍,但在巷戰中,不需要遠射程的情況下,裝有望遠鏡瞄準鏡的 G43 步槍被證明是相當不錯的。
1942 年,萊茵金屬-博西格公司製造出 FG42 自動步槍(Fallschirmjägergewehr 42 - 1942年型傘兵步槍),用於裝備傘兵和山地步槍部隊。可以說,這種步槍是第三帝國設計和生產的小型武器中最有趣的例子之一。
FG42/1和FG42/2自動步槍
FG42 的工作原理是通過槍管壁上的橫向孔排出部分火藥氣體。槍栓通過旋轉后座來鎖定,這是槍栓移動時槍栓上的弧形凹槽與槍托上的倒角平面相互作用的結果。槍栓上裝有兩個鎖耳,對稱地位於槍栓前端。槍托上裝有後坐力緩衝器。子彈由安裝在步槍左側的 20 發盒式彈匣供彈。它有一個打擊式扳機裝置,可進行單發和自動射擊。
FG42/1 步槍有許多缺點。射擊手抱怨彈殼打在臉上,握槍不舒服,自動射擊時穩定性差。此外,一些部件的耐用性和使用壽命也有待提高。此外,由於生產成本高、勞動強度大,大規模生產受到限制。
FG42/2 步槍的開發目的是使其技術更先進、更可靠、更便於使用。為了優化生產工藝和節省稀缺材料,步槍採用了鋼板衝壓設計。然而,FG42/2 步槍的生產成本仍然很高。最難製造的部分是銑制的機匣,它由高合金鋼製成。由於種種困難,克雷格霍夫公司直到 1943 年底才開始生產 2000支步槍。
在批量生產過程中,FG42 步槍不斷得到改進,以降低成本、提高易用性和可靠性。最後生產的型號是 FG42/3(G 型),帶有衝壓機匣,但仍然昂貴且難以製造。
按照 20 世紀 40 年代的標準,FG42/3 步槍是一種性能優異、性能可靠的步槍。槍管和槍托在同一直線上,因此沒有後坐肩,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步槍的後坐力。槍管槍口安裝了一個巨大的消焰器,使後坐力降到最低。瞄準具包括一個安裝在槍管上的前瞄準具和一個安裝在機匣上的可調式後瞄準具。大多數量產的 FG42 都配備了伸縮式瞄準鏡。為了便於徒手格鬥,FG42 配備了固定式四棱針刺刀,可摺疊後與槍管平行,還配備了摺疊式衝壓雙腳架。
FG42/3 不含彈藥的重量為 4.9 千克。槍長 975 毫米。槍管長 - 500 毫米。子彈的槍口速度為 740 米/秒。使用機械瞄準鏡的有效射程為 500 米。射速 - 750 發/分鐘。
由於種種原因,德國無法大規模生產 FG42。僅生產了約 14000 支。除了傘兵和山地炮手,FG42 還被最有經驗的國防軍和黨衛軍部隊使用。FG42 步槍推出的時間太晚,數量也很少,無法充分展示其性能和優勢。
7.92×33 毫米中間彈膛自動步槍
在戰爭期間,各國的設計師和軍事官員得出結論,現有的步槍和機槍子彈威力太大,無法完成單兵武器固有的大部分任務。1940年,Polte Armaturen und Maschinenfabrik A.G.公司的設計師主動開發出一種7.92×33 毫米子彈,並將其命名為 7.9 毫米 Kurzpatrone 43(7.9 毫米庫爾茲)。這種彈藥的能量介於 9 毫米帕拉貝魯姆手槍彈和 7.92 毫米毛瑟步槍彈之間。
7.92X57和7.92X33子彈
33 毫米長的鋼製彈殼呈瓶形,塗有清漆以防止腐蝕。7.9 毫米庫爾茲 SmE 系列子彈重 17.05 克。槍口能量為 1900 焦耳。德國的 7.92×33 毫米子彈類似於蘇聯的 7.62×39 毫米子彈。
德國為 7.9毫米 "庫爾茲 "突擊步槍研製了幾種,其中一些被採用。
1942 年 7 月,正式展示了 Maschinenkarabiner 42(H) (MKb 42(H)) 和 Machinenkarabiner 42(W) (MKb42(W)) 步槍。前者由 C.G. Haenel 設計,後者由 Carl Walther Waffenfabrik 設計。這兩種型號都基於火藥排氣原理。
MKb42(W)突擊步槍
比賽的優勝者是通過在東線的軍事試驗確定的。結果,MKb42(H) 步槍被推薦採用,但必須消除一些缺陷並對設計進行某些修改。MKb42(H) 步槍之所以能在競賽中獲勝,是因為在設計階段就非常注重可製造性和降低成本,因此機匣和其他一些部件是用衝壓模具製造的。
MK(b)42(H)突擊步槍
隨著槍栓、扳機裝置和氣體系統設計的改進,MP 43/1 和 MP 43/2 衝鋒鎗相繼問世。1943 年 6 月,MP 43/1 開始批量生產。1943 年秋,MP43 開始在東線大規模使用。人們發現,這種新型突擊步槍結合了衝鋒鎗和步槍的優點,從而增強了步兵部隊的火力,減少了對手提機槍的需求。直到 1943 年 12 月,生產設施用一種更先進的改型取代了這種型號,共生產了 12 000 多支 MP 43/1。
在收到現役部隊的好評報告後,正式決定採用這種新型機槍。1944 年 4 月,在進行了一些設計和技術改造後,MP43 被更名為 MP44,1944 年 10 月,該武器被最終命名為 StG44(Sturmgewehr 44)。
StG44突擊步槍
不帶彈藥的 StG44 重量為4.6千克,帶30發彈匣的重量為5.2千克。槍長940 毫米,槍管長419 毫米,子彈初速685 米/秒,單發有效射程400 米,射速 550-600 發/分鐘。
關於 7.9 毫米 "庫爾茨 "式步槍的生產數量,各種資料並不一致,但可以肯定的是,二戰期間德國生產了 40 多萬支自動步槍。
大規模生產 7.92×33 毫米彈膛的自動武器,是提高德國小型武器部隊火力的一大進步。在消除了大部分 "小毛病 "之後,德國突擊步槍成為了非常優秀的武器。它們在精度、射程、子彈穿透力和戰術通用性方面都超過了衝鋒鎗。與此同時,StG44 突擊步槍相當笨重,射手們抱怨缺乏前端、對潮濕和污垢敏感,而且比 K98k 更難維護。不過,這些主要是步兵的抱怨,因為他們以前使用的是彈匣式步槍。在適當、及時的維護和保養下,StG44 步槍是相當可靠的,這從它在戰後很長的服役壽命中可以得到證實。
戰後德國半自動步槍和自動步槍使用情況
截至 1945 年 4 月,德國工業共生產了 90 多萬支半自動和自動步槍。我們無法可靠地確定這些武器在戰後使用的比例。但根據向德國武裝部隊提供的 K98k 數量以及繳獲的步槍數量,可以推測反希特勒聯盟盟軍大約擁有 10 萬支半自動步槍和自動步槍戰利品。
手持戰利品 FG42 自動步槍的美國軍人
顯然,繳獲的武器保存程度不同,正規武裝部隊和準軍事部隊進一步使用的前景也不同。
例如,G41(W)半自動步槍存在可靠性問題,在戰後任何地方都沒有正式使用過,儘管它們可能被各種非正規軍擁有。
直到 20 世紀 60 年代中期,東德軍營警察、邊防軍和 "工人階級戰鬥小組"準軍事部隊一直在使用改進型 G43 步槍。
除東德外,挪威、法國、荷蘭和捷克斯洛伐克在戰後約十五年內也將7.92 毫米半自動步槍作為有限的標準武器使用。世界軍火市場上出售了數千支G43,但這些交易並不總是合法的。
手持 G43 步槍的愛爾蘭共和軍戰士
在阿爾斯特的戰鬥中,一些納粹德國生產的半自動步槍最終落入了愛爾蘭共和軍戰士的手中。
奇怪的是,產量相對較少的德國 FG42 自動步槍在東南亞戰爭期間也得到了使用。
攜帶 FG42 自動步槍的美國軍人
在東南亞美軍的戰利品中,有時會發現納粹德國製造的自動步槍。它們可能與 MG34 機槍一起從蘇聯小武器戰利品倉庫轉移到了北越。
1967 年Cedar Falls錫達瀑布行動中繳獲的 FG42 自動步槍
在1967年1月8日至26日進行的 "錫達瀑布行動"中,在西貢西北部一個地區的地下隧道中發現了幾支FG42 和其他小型武器。
德國自動步槍也影響了美國機槍的發展。據信,7.62毫米M60機槍的氣體發動機就是借鑑了FG42。
德國的中型子彈機槍並非完美無缺,但在當時卻是相當有效的武器。與衝鋒鎗相比,StG44 經常因衝壓件強度不足和設計複雜而受到批評。直到 20 世紀 80 年代,這種武器一直在一些國家得到積極使用。
在蘇聯,繳獲的突擊步槍一直保留到 20世紀50年代後半期,當時一線部隊得到了足夠的半自動卡賓槍、突擊步槍和 7.62×39毫米衝鋒鎗。
使用 MKb42(H) 步槍的民主德國軍營警察
還有文獻證據表明,戰後在民主德國使用的 MKb42(H)步槍數量相對較少。
裝備 StG44 自動步槍的捷克斯洛伐克儀仗隊士兵,1955 年
在東歐國家,StG44 突擊步槍在 20 世紀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相當普及。除民主德國外,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也在使用這種步槍。
南斯拉夫人民軍曾長期使用德式突擊步槍。20世紀80年代拍攝的照片顯示,南斯拉夫人民軍步兵和傘兵裝備了StG44型突擊步槍。
一些可靠的消息來源稱,除了使用戰利品步槍外,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還生產 7.9 毫米庫爾茲子彈。
南斯拉夫解體後,1983年以來儲存的 StG44步槍被各方用於民族衝突。
顯然,使用 StG44 戰利品步槍的第一場大規模戰爭是朝鮮半島的武裝衝突。目前還無法找到中國人民志願軍或朝鮮軍隊士兵裝備德國突擊步槍的照片,但北京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有 StG44 步槍。
西方學者稱,蘇聯在 20 世紀 60 年代曾向北越運送過少量 StG44 型衝鋒鎗。這是否屬實不得而知,但美國人在越南繳獲了一些 StG44。
美軍士兵手持StG44
在 "人民民主國家"退役的 StG44 突擊步槍和彈藥被廉價出售給非洲和中東國家,並捐贈給各種聲稱以社會主義為導向的人民解放運動。
在許多方面,這樣做很方便,因為戰利品德國武器無法與特定供應商聯繫起來,社會主義陣營國家也不會被直接指控向非法組織提供武器。
據西方國家估計,在 20 世紀 50 年代和 60 年代,有超過10000 支StG44 步槍被運往埃及、敘利亞和利比亞,這些步槍參加了阿以戰爭,並在中東和非洲蔓延開來。
阿爾及利亞起義者擁有大量StG44型衝鋒鎗,並廣泛用於對付法軍。
1961 年法國外籍軍團在阿爾及利亞繳獲的德制自動步槍和手槍
在彈藥箱上發現的標記顯示,StG44 及其彈藥是從捷克斯洛伐克運到阿爾及利亞的。
法國人下一次遇到 StG44是1976年在吉布地,當時索馬利亞海岸解放陣線入侵該國。
1976 年法國憲兵在吉布地繳獲的 MG42 機槍和 StG44 突擊步槍
敘利亞內戰爆發後,敘利亞境內的大部分武器庫遭到洗劫,儲存的 StG44 最終被反對派武裝所擁有。
老式德國突擊步槍在戰鬥中的使用頻率和效果如何不得而知,但伊斯蘭教徒卻非常樂意用它們擺出各種姿勢。
2003 年美國入侵伊拉克後,從薩達姆的Fedayeen沒收的武器中就有 StG44。
據西方國家估計,利比亞從南斯拉夫接收了1000多支StG44突擊步槍。2013 年,前利比亞突擊步槍出現在欠發達、政局不穩的西非國家布吉納法索(前稱上沃爾特省),該國經常發生軍事政變。據信,流入布吉納法索的 StG44 突擊步槍來自內戰期間被洗劫一空的利比亞倉庫,並通過撒哈拉地區的游牧民族南下,這些游牧民族將小武器視為一種支付手段或商品。
在結束有關 StG44 的故事時,不能不提到它在電影中的作用。除了二戰題材的故事片外,StG44 還用於1964年在多夫琴科電影製片廠拍攝的蘇聯故事片《馬爾基什-基巴爾基什的故事》中
德裔美國女演員埃爾克-薩默(Elke Sommer)曾於 1967 年出演動作片《無情的男人》(Ruthless Men),她配上 StG44 絕對令人驚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