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很醜:比疫病更可怕的,是對醜陋的集體性遺忘和對往日的絕對媚俗

2020-05-21   上官文露讀書會

原標題:看上去很醜:比疫病更可怕的,是對醜陋的集體性遺忘和對往日的絕對媚俗

文:路文彬丨 主播 郭傑

我曾經為一句話感動了許久,那位歷經滄桑的詩人於彌留之際細數自己心靈的累累傷痕時,依然微笑著說:「往事是美麗的。」

在他看來,無論多麼漫長與可怕的夢魘,一旦結束,迎來的必將是永久而溫馨的黎明;為了這黎明,夢魘的代價是值得的。

在慨嘆於詩人的豁達襟懷及生命註定的多災旅程之際,我一時無法深思詩人這句遺言究竟可以容許理性的鑽頭旋轉多久?

還是在好些年以後,當我再次重溫「往事是美麗的」這詩一般的語句時,我驚愕地發現,無論如何我再也感動不起來了;我甚至覺得它只是詩人出於矯情而編造的一個美麗謊言,如果不是為了安慰自己,肯定是為了麻痹他人。

為什麼黎明必須要我們支付夢魘的代價?為什麼在我們占有黎明之後就可以原諒夢魘的醜惡?

誰又能夠向我們保證我們不會在夢魘中死去而永遠同黎明無緣?……太多的困惑肢解了我曾有的感動,亦讓我對人們津津樂道於往事的心理產生了懷疑。

然而,在當下眾多的回憶性文本里,我所能聽到的依然是那麼一種單調的聲音:往事是美麗的。這種毫無個性的傾訴,使我看見其中由集體參與的矯情宣洩是如何令個人逐漸淡漠自我真實而獨特的人生體驗的。

這種淡漠所導致的克隆後果,令大片藝術資產浪費得讓人揪心。

今天,偶然讀到桑地剛剛出版的長篇小說《看上去很醜》,我驀地感到一陣欣慰。終於有人膩煩了沒完沒了的合唱,想表達一下自己的聲音了。

桑地開始拒絕往事的讚歌,站在另一極的立場唱出自己的不和諧音。暫且不問這聲音是否嘹亮是否動聽,因為問題的關鍵根本不在於此,而在於歌唱者的勇氣。

《看上去很醜》能夠證明的至少便是這點。它告訴了我們別人沒有告訴我們的一個事實,那就是:往事並不美麗。

其實,世紀末的時代背景正在為我們營造一種極其適合於懷舊的氛圍,許多源於「反省」和「總結」動機的回顧,都難以拒斥懷舊情緒的誘惑,結果不知不覺在把那種種醜陋的記憶一再美化。

《看上去很醜》於此種情勢下的登台,自然也要面臨這種誘惑。但是,作者桑地卻成功地抵抗住了。

桑地不想單從情感層面述說少年高光的成長苦難史,他有更大的野心,即試圖將目光投注得更高更遠,藉以理清人的成長及其時代的緊密糾結關係;也正是基於這種認識目的使其得以迴避其他文本所慣常把持的傷感敘述語調,從而保證了自己頭腦的清醒與目光的犀利。

否則,桑地又怎麼可能很好完成「往事並不美麗」的獨唱壯舉?

應該說,《看上去很醜》涉及的那個年代是一個絕不輕鬆的年代,事實上主人公高光的遭遇也著實稱得上艱難。

然而,桑地卻刻意以一種調侃的敘述策略化解了文本可能擁有的沉重。

我想,桑地之所以相中這種敘述策略,一定不是顧忌此刻的讀者在吃力的日常生活之餘,實在不願意再額外承受一份閱讀的沉重;而是由於考慮到了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天性是快樂和自由的,即使壓力再大的災難也不能剝奪他們享受快樂和自由的決心。

一個孩子之於苦難的忍耐限度是一個成人所無法企及的,不然,他在長大成人之前就必定要遭罹夭折的命運。

高光在成長的泥淖中一面掙扎一面仍能讓我們發出些許心酸的笑聲,恰是從這一意義上昭示了孩子天性里的可貴品質。

依然是為了孩子的天性著想,桑地在敘述策略上保持了必要的矜持,竭力避免於情感及理性的閘口泄洪助瀾。孩子就是孩子,不是縮小的成人,其情感及理性世界的維度皆是有限的。

有鑒於此,小說在尾聲中交代媽媽為高光的八塊錢學費不得不忍受莫大的屈辱時,竟這樣「輕描淡寫」地敘述道:「媽媽仍然坐在大門口,木然地看著外面,大雨嘩嘩。

」桑地不去照顧媽媽內心的大悲大慟,卻讓我們聽那「嘩嘩」的雨聲,因為在桑地眼裡,這種悲慟不是一個孩子可以自覺理會的悲慟,與其叫高光勉強去承擔,還不如就讓我們在這「嘩嘩」的雨聲中默默體悟人生的悲涼。

桑地的選擇是出於理解也是出於無奈。

成長如蛻,由孩子到成人的生長經歷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可能是一場有驚無險的夢魘般體驗,尤其是對於出生在那樣一個時代的高光而言。

可惜的是,一旦他們醒來,便往往因眩暈於黎明耀眼的光芒而將夢魘的恐怖遺忘得一乾二淨。

桑地以《看上去很醜》命名自己的文本,就是為了提醒這麼一種可怕的遺忘。

在出示高光身心上於成長曆程中留下的大大小小疤痕時,他的表情充滿了隱痛與不安,全然沒有那位詩人在欣賞自家累累傷痕時的驕傲和炫耀。

由樂觀主義理性提早預支的歷史目的論結局,使詩人在得到未來的補償時一筆勾銷了過去的帳本。

但桑地沒這麼大方,他所關注的是個體於時代中的切身性現實處境,而不是什麼信念在未來時刻的必然性實現;因此,桑地只能坦率招認自己大方不起,老老實實地對我們說:「往事並不美麗。」

1999.6.21

路文彬

本篇文章原名《看上去很醜:往事並不美麗》

出自路文彬著作《被背叛的生活》

本文作者簡介

路文彬,作家、學者、翻譯家;北京大學文學博士,北京語言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出版長篇小說《流螢》《天香》《你好,教授》,隨筆《閱讀愛情》《是誰傷害了我們的愛》《被背叛的生活》《當教育遇上電影》等。譯著《女性與惡》《迷失的男孩》《動物英雄》《安琪拉的灰燼》等。

本期插圖

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