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t 01
「春天,「你若尚在場」」
每年四月的第一天,很多人會共赴一場約,這個約會是一場祭奠。
17年過去了,人們——歌迷影迷們(還有不斷增長的後榮迷們)——對於張國榮的思念絲毫未減,而且每當稱呼一聲「哥哥」時,心裡就會一軟。
春本該是盎然的,但因為有了對哥哥的懷念,眼前的日子便仿佛被加上了一層淺褐色的濾鏡,提醒著我們,回憶其實是苦澀的,就如同泥土那般。
「秋天該很好,你若尚在場。
冬天該很好,你若尚在場。
夏天該很好,你若尚在場。
春天該很好,你若尚在場。」
———張國榮《春夏秋冬》
哥哥很多的歌都好像是寫給自己的讖語。這首歌《春夏秋冬》,他唱的時候是一定是深情款款的,也許是在懷念和遺憾某一個故人的缺席。但現在重溫這首歌的我們,卻眼含淚光,因為哥哥,已經不在場……
/ Part 02
「張國榮不是偶像」
《包法利夫人》里有一句話,「偶像是不能碰的,否則,手會擦去偶像身上的金粉。」
偶像,在如今是紅人,是流量,是天價片酬,漂亮的面孔,是令人為之瘋狂的事物。
造星的時代,千嬌百媚的人設,一夜成名。
也許是因為一切太快太突然,偶像的身上更多的是禁不起觸碰的金粉,拋卻了那些光環,能留下的值得回味的東西,往往不多。
所以相比偶像,更願意將哥哥視作明星。
明是照耀的明,星是指引的星。哥哥有藝能,有品格,無論是藝人還是普通人,幾乎都可視為標杆。
哥哥離開之後,所有歌裡面,最不忍心聽的,便是那首《明星》。
因為裡面每一句歌詞,都好像是哥哥對聽者的低訴。
「當你見到天上星星,可有想起我。」
「當你記起當年往事,你又會如何,可會輕輕悽然嘆喟,懷念我在你心中,照耀過。」
是的,會想起你,而且深深懷念,你在我心中照耀過。
每當見到星星,你是否記得,有一個人「像那銀河星星,讓你默默愛過。更讓那柔柔光輝,為你解痛楚。」
這顆星,叫張國榮。
拭去金粉,夜空低垂,他依然是顆明星。
/ Part 03
「為你鍾情」
很多人說婚禮的時候,一定要播放哥哥的那首《為你鍾情》。
鍾情的「鍾」,意為「集中」、「專注」,這一個「鍾」字,也是這個詞語的全部分量所在。
在這精明的世紀,專注和笨拙掛鉤,人們爭搶著學做「泥鰍」。
銷售要懂得討人歡心,為贏得愛情亦要學會油滑,無數人開班授課,想教全人類,用幾句討巧的情話四兩撥千斤。
這樣的年代,多聽幾遍《為你鍾情》,總會感到羞愧。
為你鍾情,傾我至誠。
然後百年,終我一生。
把一生、百年這樣的白日鬼話,唱得如此令人動容。
沒有漂亮浮淺的詞彙,也不以恢弘的風格大肆地渲染宏大誓言。
就像很多人對哥哥的喜歡,不會時時銜在口中,而是莊嚴的,恆久的,甚至隱秘的。
哥哥是這樣一種特殊的存在,儘管很多人並非嚴格意義上的歌迷、影迷,卻還是對他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這種感情和《為你鍾情》里的「情」不謀而和,它是珍藏的,不常向人傾訴的,它並非一點即燃,而是細水長流。
哥哥不是令人痴狂失智的偶像,而是很多人生活中無法取代的意象、符號,一種揮之不去的情結,寄託。
所以在那個日期一點點臨近的時候,我們才總是以這樣的安靜的方式赴彼此的約,以文字,以音樂,或以電影。
/ Part 04
「風再起時,縱然很不舍,但你已經離去」
2003年4月8日,在哥哥靈車駛出殯儀館的時候,街道旁的萬名歌迷都強忍住自己的眼淚,舉起雙手,以鼓掌的方式送他最後一程。
人們都說,那是因為哥哥的《風再起時》里有這樣一句歌詞:「但願用熱烈掌聲歡送我」。
是怎一個人,和他親切的朋友們之間能有如此默契?
他們懂他,哥哥那樣體貼的人,一定不願被用眼淚送別。
所以儘管心中哀慟,仍收斂起淚水,也用最體貼入微的方式,為他送別。
春天是一個內心擁擠的季節,當所有的生物在慢慢舒展,生長,我們的心卻不可避免地因為一些逝去的靈魂而揪起,傷感。
在庸常的生活之外,你會在三月想起山海關和海子,會在四月想起張國榮。
你想起孤獨、藝術與死亡。
每年為這個特殊的日子寫文,幾乎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這麼多年,也在想。
當我們懷念張國榮的時候,懷念的究竟是什麼?這種自發的,習慣性的想念,究竟源於什麼。
想到的有很多。是一種完美主義與現實的撕裂,是疲憊和傷痕下的生活,是恥於言說卻又渴望的「傾我至誠」,是默默耕耘煎熬,「沉默是金」,是每個自我心中的「瘋魔」種子……
當我們懷念逝去的詩人與星辰,我們懷念的不僅僅是藝術和詩歌,而是我們所為之感到疼痛的,我們所渴求的事物。
他們就像火柴一樣,突然擦亮我們心底被掩埋被塵封的東西。
所以很抱歉,還是不能免俗地,要一次再一次地想念你。
因為想念你的時候,其實就是在想念世上最美好的東西。
可否這樣想?如果有那麼一天,我們對張國榮,海子,對美好事物的湮滅無動於衷之時,或許,就是內心世界逐漸崩壞的時候。
【本期話題】:你最喜歡的張國榮的作品是?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本期插圖
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