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三館」

2019-07-21     皇城根胡同串子

飯館

昔日到北京飯館吃飯,一進門便受到歡迎。跑堂兒首先打招呼:「往裡請您哪!幾位?裡面有雅座」。然後邊擦桌子邊問:「您吃點什麼?這兒有溜肉片、炒肉片、干炸丸子、拔絲山藥… … 」報一大堆菜名、湯名和主食,再放盤子、筷子、勺,沏茶倒水。這功夫您考慮好吃什麼了,一說,跑堂兒喊聲:「好嘞!」接著把您叫的菜名和要求,在大堂上高聲喊向後邊的廚房大師傅。接著先把酒菜送上,往往還送上一小盤炒豆芽或麻豆腐、涼菜等,這菜不要錢,是飯館的「敬菜」,送上的小菜特有風味,令人讚不絕口,永記心頭,

如果您叫的菜中有魚,夥計就會從盆中撈出一條來讓您過目,看大小是否合適、新鮮。選好後,當著您的面將魚往地上一摔,摔個半死拿廚房去做,這表明絕不更換次品。如果在烤鴨店吃烤鴨(那時叫燒鴨子),跑堂的就會提著幾隻洗凈的白鴨子讓您挑選,還遞您一根鐵釺子,讓您扎鴨子的胸脯,看看鴨肉厚不厚。選好後再去燒烤。在吃飯中,如果您需要什麼只要用筷子擊碗、盤,跑堂兒的便應聲而來。當時有首竹枝詞,就說這一風俗的:「北人風味笑加餐,酒館銜杯興未酣。為揀佳肴呼掌座,頻將雙簧擊空盤。」

飯後,蹌堂兒的馬上送來漱口水,端上牙籤,供顧客剔牙。也有一首竹枝詞專寫此事「取材堤畔削纖纖,一束將來市肆筵,好待酒闌賓未散,和盤托與眾人抬。」之後,再送來熱毛巾把兒,讓客人擦臉。

跑堂兒的熱情接待,無非是為招攬主顧,多得點兒小費。那時都是飯後算帳,跑堂兒的把飯錢交到柜上,找回的零頭兒,顧客賞給跑堂兒的做小費。除了當面道謝外,跑堂兒的在顧客出門時可嗓子喊:「多禮三毛多!」說明小費數目,表示公開,對顧客也是禮貌。隨著跑堂兒的喊完,飯館全體人員喊堂:「謝謝啦!走好!」當年的一般飯館在櫃檯旁都有一大竹筒子,凡收到的小費都裝在裡面,下班後平均分給全體夥計。

茶館

過去北京有句諺語;早茶晚酒飯後煙。清早起來見面寒暄即:「您喝茶啦!」那時茶館很多,街頭巷尾皆有,按茶館性質和經營範圍有以下幾種:

一是清茶館。專賣茶不買其他食品。開始清茶館最多.後因營業範圍太小,茶客不多,於是有些茶館擴大營業範圍,便出現了茶飯館,如老舍先生筆下的老裕泰茶館,既賣茶,也賣爛肉麵,就屬茶飯館一類;還有一種是書茶館,請演員在茶館裡說評書,去喝茶的人,主要是為了聽書,茶是附屬的,所得收人,評書演員和茶館掌柜按四六三七開;此外的落子館和戲園子賣茶一樣,就不算主業了。

一些「有閒」的人,養成了必須喝茶的習慣,每天花上點錢在茶館裡消磨時光。那裡的茶客大都閒聊神侃,彙集馬路新聞和小道消息;他們去的都是「清茶館」,因為在這兒坐得長久,這些人稱之為「泡茶館」,一呆就是半天兒。喜歡聽書的人就去書茶館,消愁解悶兒,因為評書的吸引力強,有「扣子」,所以有固定的人群,說書的上場,人們就落座了,抽煙喝水,等著開書。

清茶館和書茶館大都在繁華的街巷裡,當年宣武門外大街、崇文門、曉市、天橋一帶最多,其他地兒也有,但不多。北京四郊也有茶館,設備簡單,茶葉質次,當時稱為野茶館。

很多當時的活動,如談買賣、接洽、磋商、買賣房屋、借貸金錢等,都在茶館進行。一些行業的人,聚於一個固定的茶館,都是清茶館,叫做「攢兒」,各處都有,是等待招雇的固定場所,各行業的手藝人在這茶館裡等活兒干,招工的人都到這裡來,談工程、講價錢等。

茶館是街談巷議的交換之所,不僅是新聞也是各種商業活動的交易所,茶館是一面社會的鏡子。老舍先生的話劇《 茶館》 ,就反映了時代的變遷。

酒館

酒館是專門賣酒和酒菜的地方,也叫酒鋪,而最多的是稱為大酒缸的小酒鋪,大街小巷,東西南北城都有這樣的酒肆。

「大酒缸」以大酒缸為桌,在酒缸上蓋上硃紅色的木蓋,有的用石板蓋,酒座都在缸蓋上擺酒菜。因大酒缸高,所以酒館都把大酒缸埋在地下一截,這樣用起來高矮適中。大酒缸都是一兩間門面,它和飯館不同,是以喝酒為主的所在。酒座大都是附近住的居民,四兩白酒喝半天,掌柜的也不給臉色看,夥計特別和氣、喜相。所售酒類以白酒為主,即白乾燒酒,因酒勁沖,俗稱燒刀子。還帶有少量的紹興、山東、山西黃酒,規模較大的酒館還有大曲、江米酒等。在北京最受歡迎的就是「燒刀子」,早年在大柵欄門口有一家同豐號酒館,那兒的白乾燒酒最有名,方圓十幾里都上那兒去打酒。

「大酒缸」準備的酒菜都很經濟實惠,分「常菜」如花生豆、豆腐乾、老腌雞子、海哲皮、開花豆等;「時菜」即應時的菜,如香椿豆、醉蟹、魚凍、芥末墩、菠菜粉等。有的山西酒館還備有經濟小吃,如撥魚兒、削麵、水餃等,酒館的常客有的天天來,有的隔三差五來一次,彼此熟悉,你給我敬酒,我給你添菜,山南海北一聊,真是其樂融融。特別是冬天的夜晚,人們累了一天,來到「大酒缸」, 一掀沉重的藍門帘,酒香撲鼻,熱氣撲面.讓夥計打酒端菜,兩口「燒刀子」入腹,一天的勞累和煩惱就飛到九霄雲外了。

一般大酒缸門外邊,都有擺攤賣菜的,如賣驢肉、羊頭肉、爆肚等,都是為酒座和行路人準備的。

除了普遍的大酒缸外,還有黃酒館、露酒莊、茶酒館等。

黃酒館比大酒缸的設備講究,都是八仙桌和座椅,售碗酒。酒座不像大酒缸的酒座雜,什麼人都有,黃酒館的座上客都是中上等市民,穿戴整齊,南方人較多,四兩花雕喝半天,說話都慢言慢語,小聲小氣,不像大酒缸打架吵嘴似的喊叫。黃酒館以西城柳泉居最有名,阜成門的蝦米居次之,但這裡的肉鋪出名,酒館後邊臨護城河,從窗外可見西山晚霞,遠景如畫,酒客雲集,頗享盛名。

露酒莊賣的是混合酒,是用各種果品和藥材釀成。北京著名的露酒有六郎莊的蓮花白,其味如蓮花般清香;消酒用中藥所作,可助消化、散氣,其酒是德外北義興製造;茵陳酒、紅白玫瑰、狀元紅等,都在露酒莊和中藥店出售。露酒莊專賣露酒,不設酒座。

茶酒館一般不大,既售茶水又賣酒,來這裡的都是生意人或閒聊天的。這裡只賣茶和酒兩種,不準備酒菜,菜在外邊攤上買。北京茶酒館不多,遠不如大酒缸那麼普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9OHMWwB8g2yegNDjvt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