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尋過那禪:自己,自性

2019-09-28     最後一米陽光

人生中,很多次被問到,「我該怎麼做?」這類的問題,通常這些問題都是無解的,或者說作為旁觀者而言,不敢輕易地給出自己的答案。而且,若是輕易地給出答案其實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因為你壓根就不了解整個過程,那說出來的建議也好,或者是答案也罷,顯然並非針對他的問題而言,更多的可能就是一個經驗之談,甚至是自以為是的答案。

前段時間,上微博看到這麼一段話,是易立競寫的。易立競是我這麼多年來除了柴靜,看到的第二個知性的女性。沒有說太過於煽情,不會說太冷漠,往往她的洞察很犀利,甚至可以說很敏感。她彷佛有這樣一種能力,能夠輕易就通過隻字片語感知到對方的內心世界,言外之意,或是此中真意。聽她的主持很容易被她的知性所感染,那種透徹、睿智,那種對於細微的捕捉。不知道這是源於她的生活經驗,還是她的學識本身就如此,但這讓人覺得舒服。

關於柴靜,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對周星馳的採訪,她懂周星馳嗎?也許很多人會這麼問。但,從周星馳最後說出「謝謝」的時候,我知道她懂,甚至她懂得更多。曾有這麼一句話,我覺得形容她們很貼切,不論是易立競還是柴靜。「你覺得和某個人相處很愉快,不一定是遇到了知音,也有可能是因為對方在向下兼容」。

從主持人的角度,很多人都被冠於主持人的身份,可是真正讓人印象深刻的在我心中前有柴靜,後有易立競。她們收放自如,能夠讓被採訪者舒服的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她們知道該在什麼時候結束話題,怎麼給被採訪者切斷聯繫。從某種角度說,這是一個分寸感,對尺度的敏銳捕捉,更是對世俗人情的洞察。我們知道,很多人被打開話匣子之後,往往會暢所欲言,但顯然,說的越多,後面流失的東西也就越多。錯的,對的,好的,壞的,通通會冒出來。事實上,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她們給予被採訪者適當的提醒,讓他們適可而止,又表達了他們最想表達的東西。要做到這一點,很難。若沒有她們的提醒,很難想像會出現怎樣的狀況,畢竟對於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人往往不自知。但她們做到了,她們讓被採訪者做到了。

所以,我認為作為一個主持人,從整體來說,從主持本身,以及被採訪者,還有觀眾的角度,易立競和柴靜都是了不起的。我們要知道,她們採訪的人群很多,如何做到這些,也是需要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去進行。就像有些事情,如果你沒有更深刻的認識,你是問不出什麼東西的,更別說能夠打動人,甚至連對方跟你說話的興趣都沒有。

回到我自己身上,很多人之所以會問我這麼泛的問題,一方面是基於信任,另一方面則是基於對我的了解。身邊不少朋友都知道,我關注精神領域,關注心理,關注人性多於這個物質的社會,而絕大多數問題之所以不能很好的解決,大部分是精神世界的問題。因為物質的表象,每個人都知道多賺錢,找問題,找解決方法就夠了,而精神世界沒有物質的那麼單純,或者是不是那麼的表象。它存在更深層的心理需求和難以捉摸的動機。這是涉及人格和動機的方面,沒有真正研究過的人很難去洞察它的一個真實狀態是怎樣的。

通常來說,我就會告訴當事人,也就是那個向我諮詢的人,告訴他們做自己就好了。做自己,從某種角度說,它是給予自己一個洞察的提醒。有的人聽到這句話,會去反思,自己究竟該是怎樣的,以及遇到的這個問題是不是因為沒有做自己而導致的。如果能夠這麼去想,那我的目的就達到了,他的問題我想也會有答案的。

人們常常是這樣的,很容易陷進某種環境之中,陷進去,然後無法自拔,長久的深受折磨。這是自己延伸出來的問題,確切的說絕大多數問題都很表面,而內心的問題也只有自己能解開。若是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研究對方,以及探索對方內心的世界,會變得很複雜。一方面,每個人的內心都是私密的,而且很難做到真正的坦誠。因為,誰願意讓別人了解呢?又或者誰願意將內心的世界展露給別人看呢?何況是那個連自己都不太願意接受的自己。否則的話,也不會出問題了。絕大多數的問題,也都是因為這樣,自己無法認可自己,所以出現了問題,而做自己,幾乎可以說是量身定製的答案,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認知和答案。甚至壓根不需要通過別人就能解決。但是,就像我說的,也許大多數人都需要被提醒。因為深陷其中的人,往往難以了解自性。

回到之前的話題,易立競發的那段話,她說:「判斷或評判人事物時喜歡加上限定句——『現在看起來是這樣』或是『起碼現在是這樣』,因為看過太多無常,知道萬事沒有絕對。這樣想和表達,不會讓自己或他人抱有太多事實之外的期望,免得發生變化時太過失望。這樣想不是因為悲觀,而是了解一點人生實相後讓自己儘量情緒平穩的思維方式。情緒不穩會消耗能量,能量不足無法處理複雜的事情。」這段話我是認可的,甚至我也常常這樣做,不過我更多的也可能會說,做自己。

不了解的自己,了解的自己,熟悉的自己,陌生的自己,做自己總歸是不會錯的。或者說做自己之前,先反思哪裡出現了問題,出現了情緒。這也是絕大多數人的問題,無法認可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好,或是覺得不了解自己。其實,應該這麼說,沒有人能夠比你更了解自己的了,哪怕你也感到陌生的自己,別人只會更陌生。換句話說,你可以試著去童年、過往、現在,也可以完整的追溯到引起你注意的事情,它的整個過程是怎樣發生的。一旦你這麼去做,絕大多數問題也就不成問題了。而這,也是我為什麼會說做自己是最簡單、最有效,也是最優的解。

事實上,很多人之所以會覺得做自己很難,可能是出於外界的環境,或是自己不夠堅強的內心。做自己,是最簡單的事情了不是嗎?我們每時每刻,如果說不是在做自己,那是誰呢?如果不是自己抱有成見,那麼怎麼會出現問題呢?同樣的,如果你是個無感的人,你會在意發生了什麼改變嗎?或者說改變憑什麼能夠影響你呢?不會發生的。但事實就是,你還在,問題出現了,而且這個問題只能你自己去發現其中的漏洞,也就是被你忽略的,在意的點。跳出來說,它真的那麼重要嗎?換句話說,它能代表什麼呢?我想,它是絕對代表不了你的,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從多個方面去想,過去能代表你嗎?現在能代表你嗎?童年能代表你嗎?以及你人生中那麼多的經歷,它們也不過是你人生的一部分而已,說明不了什麼的。

當你能夠做到這一點,將過去分割,將現在放下,對未來少一些期待,還有什麼能影響到你呢?你就是你呀,任何人,任何事,都代替不了你。這就是我所理解的禪了,關於自己的,自性的。做你自己,做此刻的自己,活在當下,至於更多的,你想成為怎樣的人,就按照你想的樣子去做就好了。真的,很多事情沒有那麼複雜的答案,哪怕你不了的東西,只要去做,你慢慢的會發現很多問題,每解決一個就是多一份了解,慢慢的,就了解了。唯手熟爾,不是嗎?

所以,做自己吧,了解自己的自性,停下來想一想,反省、反思、反過來認真的想想自己想要的,自己遇到的,真的那麼重要嗎?若沒有了此刻,那些都不存在,不是嗎?如此,做自己就好,了解自己的自性,做自己。


謝丹儒

2019年9月於廈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Cssem0BJleJMoPMvUHc.html



私人手札·仁

2022-05-23



私人手札·境

202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