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
你好!
見字如面。算起來這已經是給你去的第四封信了,想必有些部分你也拜讀過了。那麼,你對我是否有多了些了解呢?感覺怎麼樣呢?我們可以做朋友嗎?還是說,你想再等等看,你需要一些時間。當然。這些我都能理解。「畢竟,很多時候交朋友,甚至很多已經是朋友了,都很難說的。」
可能是一面之緣,泛泛之交,是自己的一廂情願;或者情深緣淺,相見恨晚,可惜的是沒能夠成為一生摯友;又或者時機不對,各自忙碌,時光衝散了彼此的友誼;還可能是機緣巧合,他鄉遇故知,又或者別的什麼,後來能夠再次相逢,彼此的情誼越加深厚……「總之,很難說的。」
其實,也不見得非得怎麼樣,怎麼樣都好。你知道的,大家也都是在各種錯過和遺憾中才慢慢成長起來的。有時候是求而不得,有時候是失而復得,更多的時候則是患得患失,都有。事實上,也正是這種種的得與失,才教會我們要懂得珍惜。然後,又因為珍惜而更加懂得,並又因為懂得而更珍惜彼此。如此反覆,慢慢沉澱,也不斷磨礪自我,終於,我們所付出都是值得的。「後來的朋友,後來的友誼,後來的我們,再也不那麼容易走散了。」
但是,怎麼說呢?
即使我們身邊有朋友相伴,即使我們經常或不經常,最起碼還是能和朋友見上一見,或時不時聊上幾句,或大家都有了彼此的圈子聯繫也漸漸淡了……你知道的,「真正的朋友可能就是像故鄉,即使幾年不見,他也總在那兒,什麼時候回去,他都在」。
但你也知道。即使這樣,就像你不經常回家,就像有時候恰恰因為他總在那兒,隨時能夠給你足夠的安全感和溫暖,反而你會覺得有所虧欠、自責、內疚,繼而你會有這樣或那樣的顧慮,替他們多考慮,也儘可能地不去影響到他們。當然,可能他們並不會這樣想。只是,因為懂得,也因為珍惜,更因為我們成長了,我們各自獨立了,也都各自有了各自的生活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們自然也明白——「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難題,且這道難題只能是自己去完成它。」
「所以,可能有時候你還是會感到孤獨。」
就像我,此時此刻,在這夜深人靜之際(凌晨一點左右),可能大多數人都進入夢想了,包括我的朋友。而我其實在一個小時前才剛從朋友那回來。本來他是叫我留宿的,我當時也是同意了的,我甚至都洗好澡準備睡覺了。但是,躺在床上的我,輾轉反側許久,也絲毫沒有睡意。最初我猜想,可能是咖啡的緣故。因為睡覺前不久我才剛喝了一瓶咖啡(一般奶茶店沒賣咖啡,買的是小瓶裝的絲滑拿鐵)。還是朋友請客,一下子我要了兩瓶,睡覺前我喝了一瓶。但是,以我多年喝咖啡的歷史,這顯然是不成立的。隨即,我又想到也許是認床呢?這也很快就被推翻了。實際上,在沒有搬家之前,我就在他那借宿了很長一段時間,那時候也沒有這個問題啊。所以,到底是什麼緣故呢?我仔細思忖了許久,最後得出的答案是:『這是一種近乎「戀家式情結」的孤獨。』
原本,我早該想到的。這已經是第二次了。不久前也幾乎是同樣的情況,本來一切都好好的,但是,當我像往常一樣正準備睡覺時,我卻是怎麼也睡不著。那種縈繞在頭腦里的種種複雜情緒,以及身旁突然多出來的呼吸聲,抑或其他什麼,總之,周圍的聲響和腦子裡的雜音就是會不斷地冒出來,讓我始終無法入睡。而上一次我做了同樣的決定。實際上,回到家我就能夠睡得著嗎?也並沒有。但有一點,回到家我腦子裡的雜音平靜下來了。這於我而言,就足夠了。
你能理解和體會我的感受嗎?就是——「一個帶有複雜思想的人,可能並不會屈服於周圍的環境影響,但頭腦里的雜音卻是怎麼也無法忍受。」
是的,就是這樣一種近乎「戀家式情結」的孤獨,使我不得不為之妥協和屈服。它苦苦折磨著我,使我渾身難受,一直到我妥協,完全屈服,不得不為了它而去行動。而且,它一旦湧上心頭,便一發不可收拾。這些年,我寫作,我找工作失敗,甚至從工作到辭職,也基本是源於這個原因。首先是寫作,我將它訓練成近乎本能了,而工作更多的說到底還是以商業目的為主,我寫作卻始終難以融入進去,就是這個原因,我寫作是本能的,而商業目的卻是本能抗拒的。簡單說,我始終無法完全認可商業那一套,無論是手段,還是以利益最大化為目的,又或基於良知。「我沒辦法,我真的沒辦法。」
所以,我為什麼有時候會感到孤獨呢?就拿這次的事來說,我朋友會怎麼看呢?已經是第二次。再拿工作這事兒來說,哪有人這樣的?即使我自己,到現在也還是懵的。「我是真拿它沒辦法啊。」
就像孤獨,大多數時候我們都以為可以通過許多事情去衝散它,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但是,我們不可能也絕對做不到時時刻刻都警惕著它、關注它,以及想盡辦法儘可能地把它給衝散開來。而一旦它來了,我們也只能默默忍受,煎熬著,掙扎著,亦或徹底屈服於它。
我現在不就是這樣嗎?
不過,還好就是,我慢慢地發現,它也並非無可戰勝。就像我回家,它便平復了下來;就像我寫作,它便平靜了;又比如今天和朋友出去看海,它也沒有偷跑出來。另外,從某種程度上講,它也並非是時時刻刻都會冒出來的。「所以說,如果行動和孤獨之間形成一定的平衡,甚至當我們的行動足夠多的時候,也就是說讓自己忙碌起來,那樣它是不是就不那麼容易影響到我們的正常生活了呢?」
我認為是這樣的。你想想看,當我們制定目標,制定策略,然後按照策略制定方案,繼而根據方案去執行時,因為我們十分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下一步要怎麼做,那麼,接下來的這段時間,我們的注意力,我們全神貫注,這個時候,還有一個目標的激勵,如果再加上意志力或者說毅力,這樣一來,我們的頭腦是不可能再分裂出來第二個「我們」的。
所以,這是否也就解釋了「成功的人」更孤獨這一現象呢?「正是高處不勝寒啊!」
該有的都有了,已經是站在高處的人了,他既不可能也不會輕易捨棄既得利益,同時他還要絞盡腦汁為將來的發展而憂慮著,關鍵是未來的發展如何尋得呢?他所處的位置以及由這個位置帶來的思想和觀念都在不同程度上讓他不得不花時間去思考啊!而一思考,那麼他在行動上就會滯後,也就失衡了。「這樣一來,他如何不孤獨呢?」
「話說回來,你是如何不孤獨的呢?」
還是說,和我一樣,可能有時候你還是會感到孤獨?若是如此,我的答案已經給到你這邊了,剩下的就交給你去選擇了!「畢竟,沒有人能替任何人去作出任何選擇,任何人也都不應該這樣去做。」
言及此,我看了一眼時間,已是凌晨三點,我也有些睏了,也確實到了該說再見的時候了。
晚安,希望很快再見!
謝丹儒
2022年3月1日星期二 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