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丨「如果你窮還不開心那你在幹嘛?」

2022-03-11     最後一米陽光

原標題:「信」丨「如果你窮還不開心那你在幹嘛?」

親愛的朋友:

你好!

見字如面。我不知道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不再那麼容易開心了,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很多的不開心未必是你的問題,只是你把它歸結為是自己的問題,就像很多時候我們傾向於通過賦予過錯者某種性格特質來解釋其令人厭惡的行為是一樣的。是的,這樣做確實能夠讓我們不需要為那些令人討厭的行為而感到煩憂了。因為那些行為已經和我們這樣的好人沒有任何關係了,他們就是一群「瘋子」、「神經病」、「腦子不好的人」……「總之,我們清楚地知道不應該因此而過度煩憂。」

是的,我們理解不了,也不需要去理解,更不應該在他們身上浪費時間、精力、情緒——這些原本屬於我們的「能量」、「元氣」、「活力」——我們要保護好自己,儘可能地避免被這些所干擾、影響、破壞和傷害——「我們就應該開開心心地做自己。」

「只是,你真的開心嗎?」

就像我們說的,如果你真的開心,那幹嘛要加「如果」,又幹嘛去在意是否「真的」呢?

大概每個人的內心裡都潛藏著這樣或那樣的不那麼容易發現、覺察、感受到的。連我們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是什麼的什麼。只有情緒爆發時、產生了後果時,又或後知後覺,或清醒或醒悟時,但往往這時候就只剩下一堆爛攤子了。

「所以,到底是什麼讓你我會不開心?」

是懼怕承擔後果還是因找不到原因而不安?是控制不住自己麼?還是換誰都一樣?它是短暫的麼,還是一直都這樣呢?

也許聰明如你,你會說,歸根結底就是「窮」。不僅僅財富,知識、認知、情感、理智、格局、意識等等,幾乎都處於一個相對匱乏的狀態。就是那種窮,窮得讓你沒了底氣、勇氣、信心;就是那種窮,讓你覺得壓抑、沉痛、絕望;也是那種種的窮,讓你如此倍感無力、無奈、無能。甚至因為窮,你還覺得活著是可恥的,是悲哀的,是無意義的。

但我還是要說,「如果你窮還不開心那你在幹嘛呢?」

你可能會說,窮的開心,它太脆弱了,太表面了,太膚淺也太短暫。你可能還會覺得說,如果除了開心什麼都沒有,那這樣的開心乾脆也一併拿去好了。於是,憤世嫉俗、怨天尤人、自暴自棄,繼而,厭世也鄙視自己。「這樣的人生太難了,不是麼?」

坦白說,過去我也常這樣想,乃至於現在也還是會時不時地陷入到這種所謂的悲觀、消極、負面的情緒中去。這種感受我再清楚不過了。每天早上醒來,不斷地給自己打氣,然後又是充滿希望的一天。只是,這一天裡也不知怎麼的,一點點泄氣、氣餒,徒然嘆氣,兀自傷悲。說起來,這樣的生活還挺像氣球的,早晨起來吹得圓圓鼓鼓,密不透風,好像什麼也傷害不了自己。然後,隨著一天的開始,一路上磕磕碰碰,東撞一下西撞一下,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開始漏氣了。可能是沒綁好,可能是氣球被扎破了。總之,就這樣一點點乾癟了下去。等回到家的時候,一天過去,精疲力盡。好想改變卻又懼怕改變,好想逃避卻又無處可逃,好想倒頭就睡,最好是一覺到天亮,偏偏還睡不著。一想到明天,一想到明天可能又是這樣;一想到現在,一想到身上所背負的種種,一想到不知不覺已然活成了現在的樣子。再想想過去,過去早已經回不去了。過去的開心不見了,過去開心的那個人、與自己分享開心的人,還有一想到就會發自內心歡喜的人,越來越遠了,越來越疏離,越來越模糊,也越來越倍感孤獨了。一切都回不去了。再回過頭來去想未來,未來會是什麼樣子呢?未來又在哪裡呢?現在的自己又哪裡能想到、敢想、願意去想什麼未來呢?

「這麼一想,可真叫人灰心喪氣呢!」

仔細想想,我其實已經很久沒有這麼去想了。大概在三年前,一直到現在,我幾乎都很好地克制住自己。或者說,我在用一種簡單的、近乎天真的、幻想的,甚至可能是病態的方式,我不斷催眠著自己,自我暗示,自欺欺人,或乾脆就是怯懦地逃避著,我用這種方式視若無睹般反抗著思想往那方面去走。

「矛盾是始終存在的。能夠超越矛盾的,是大(神)。解決矛盾次之,對抗矛盾者再次之,迴避矛盾者,最次。」

初次讀到這段話時,我還挺迷糊的。一方面,我期待著對號入座,然後向上攀升;另一方面,我也在害怕著對號入座後,得出的結論是我啥也不是。實際上,如果這段話是客觀的、正確的,如果按照這個標準是行得通的,我也依舊不確定自己究竟是在超越、對抗,還是在迴避。就像我的思想,偶爾是超脫的,不為世俗的條條框框所束縛;偶爾是對抗的,我明確意識到它的存在並努力去克制它;偶爾又是迴避的,看似我越過了問題卻又無比清楚地知道問題一直存在著。所以,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哪一類?這裡面又是否有自己的位置?我不知道更不確定。我甚至認為,這種「劃分」本身就存在問題,是單一的、狹隘的、靜止且片面的,甚至是極其淺薄的。

簡單說,矛盾儘管無可避免,然而,更多的時候我們也並非那麼確定這種矛盾是否就一定存在。這就像,年輕時候我們總覺得一切皆有可能,然而活到現在你還依舊這麼覺得麼?好像我們的人生越來越趨近穩定和確定了,不是麼?「若非如此,我們何以不能夠開開心心的呢?」

說真的,我是真心希望你能夠開開心心的。你知道的,不論怎樣的事情,不論發生過什麼,也不論你開心或者不開心,事實它就是不會完全按照你想要的這樣或那樣去發展。我們之所以努力、爭取、奮進,不正是因為我們有自己不得不這樣去做的原因、動機、目的?

其實這一點挺好理解的。如果事事順心,如果人人都如此,只怕也輪不到自己,不是麼?或者說,我們又憑什麼認為我們就可以這樣呢?那麼多的人,那麼多優秀的人,那麼多富裕的人,那麼多,比我們聰明、比我們漂亮、懂得人情世故、懂得投機取巧、懂得巴結奉承、懂得迎合又高傲的人……「按照世俗的標準,總有人走在我們前面,也總有人走在我們身後。」

「可是,誰又說我們就非得按照世俗的標準來呢?」

如果真的按照世俗的標準來,說真的,其實也不差啦!因為如果人人都遵守規則,那麼人人都不過是規則內任由規則擺布的工具罷了。又如何生長出那「高低貴賤」、「三六九等」?如果沒有這些,那麼,你的努力,你的成功,你的美麗,你的羨慕和攀比,你的嫉妒和計較,你的算計和虛榮等等,它們又算什麼呢?「它們可就沒有用武之地了不是麼?」

大概你會說,如果真如我所說,誰都不在乎,什麼都可以不在乎,那幹嘛活著呢?「那該多無趣,又該多孤獨呢!」

「你知道的。人其實很難放下,同樣的,人也總是很難再愛上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

「所以,人生既不會無趣,也沒有那麼的孤獨。或者說,孤獨是我們都會有的,有趣就不見得了。否則,你的開心又該怎麼解釋呢?」

「若能避開猛烈的歡喜,自然就不會有悲痛來襲。不是麼?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不是麼?」

也許,好看或有趣也好,歡喜或悲痛也罷,或孤獨或無趣,都挺好。就像人(類)只要被問到問題,自然就會想知道答案。我們有所執自然會有所失。所謂得失,更多時候不過是在於你在乎得到的多一些,還是在意失去的多一些。如果患得患失?「你知道的,矛盾始終存在,問題也永遠都會有,關鍵在於你的選擇和有多少問題,以及該怎麼去做。」

是的,窮只不過是一種狀態的描述,一種命名,一種標準化後歸類分組罷了。而真實的你,別人眼中的你,和自己所認為的你,如果你那麼在意別人的看法、世俗的評價以及自身的評判,那麼,你是誰呢?別人並不總是盯著你看,世俗的評價也將隨著時代主流而更替,這時候,自身的評判又取決於什麼呢?如果你連開心都要施予控制?「你所謂的愛,你愛的一切,你的真實,連這些與你息息相關的,你都捨棄,那麼,來人間一遭,我就真不知道該如何去活出自己了!」

而且,我從來不認為開心就比悲傷更膚淺。所謂悲痛、不幸、苦難,以及悲劇性,很多人誤認為它們是深刻的。說真的,這不過是生命本來的樣子罷了,不過是大多數人所經歷的現實和對人生的價值評判罷了,甚至它更像是一種乞求,一種自戀,一種自欺和自我安慰。把它抬到所有人都不可企及的高度,然後大家就都一樣了?多可笑,多荒唐,多荒誕呢!

我希望你知道的是,人的種種附屬從來不代表人本身,你的真實身份也並不需要你去證明它,更重要的是,我們的開心,我們的笑,它是最原始最強大最不需要本錢,且是誰也拿不走的。當你這麼去做的時候,我相信,你能夠以一個更好的姿態去迎對你所需要經歷和面對的一切。

是的,「等你們長大成人了就會明白,人生還有眼淚也沖刷不幹凈的巨大悲傷,還有難忘的痛苦讓你們即使想哭也不能流淚,所以真正堅強的人,都是越想哭反而笑得越大聲,懷揣著痛苦和悲傷,即使如此也要帶上它們笑著前行。」

是的,所以,如果你窮還不開心那你在幹嘛?我們難道不應該堅強地生活下去,我們懷揣著希望和夢想,我們有我們的真實和需要,我們有我們的愛、愛的一切,我們還有奮鬥的目標和上升的空間,我們還年輕,還有夢想,幹嘛不開心呢?「何況,我們也不知道誰會愛上我們的笑容!不是麼?」

最後,又到了該說再見的時候了。朋友,開開心心的!

謝丹儒

2022年3月11日星期五 廈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950d07f59fa3af3eb91301e24532822.html



私人手札·仁

2022-05-23



私人手札·境

202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