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段莘,水庫乾涸段,有一座新晉展露出來的三眼橋。那是一座擁有第一眼眼緣的古橋,是一座接受了光陰的涵養,在孤寂和與世隔絕的氛圍中,沉得住氣的殘橋;是一座橫亘於被乾旱舔瘦成小溪的水面上,看似安靜,實則骨子裡散發著不羈和烈性的石橋。它兀自豐美,安然落定於五百年左右的時光里。
我的人像拍攝:追日mx
文字和風光拍攝:多年以後yc
三眼橋,為失去的家鄉,打上永恆的參照點印記。清晨,水汽和霧氣在河床,在山野,瀰漫,周邊的原野,用各種參差林立的色相,將這座殘垣孤橫的古橋,漂染出英雄主義的品相,令人佇望、出神、牽掛,於此,徘徊復徘徊。
走在橋上,望四野,發現它們很善於經營距離的微妙,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輝映。在橋埠頭,丟一件衣裳在水中清洗,看河面上一圈又一圈,蕩漾開來的漪漣。此時,岸邊色彩飽和的枝條,全都垂在了水中央,釣著一句叫「分行接綺樹,倒影入清漪」的詩句,此時它們又是不分彼此的,把一腔憧憬遺落在了溪流的鏡像中。
古橋,沒讓人覺得既殘且次,反而覺得那裡有一種「空洞的飽滿,飽滿的空洞」。三眼橋,只在秋冬乾旱嚴重時,才露出段莘水庫,現出真容。石塊磊疊的圪梁樑上,堅硬到柔軟,仿佛豪邁的情歌隨時能從橋洞裡,橋面上飛揚出來。飄出的歌聲,不是那種聲嘶力竭高吼到絕望的情歌;也不是那種唧唧我我纏綿到軟弱的情歌;而是一種能把黑暗撕開一條縫,露出光,再化作繞指柔,渾天渾地唱的情歌;是那種勾人心魄的,自然天成的情歌。
三眼橋就是這樣的一首好情歌本尊,它把時光穿了三個洞,然後把自己流放進時光里。喚醒你悲壯,悲情,心疼,心顫的感覺,吸引你下意識地去靠近它。江河湖泊淹不死這座橋的精神氣質,冬日的到來,反倒是它春風浩蕩出場時。
它不修情色,卻有一種無法抵制的,誘人的情色。舊去的小草,褪去了青澀,變成了枯黃與枯紅的色塊,顯得溫情,夕陽一般,在橋畔,鋪展開來,將自己纏綿成岸。曠野里的黑牛,在獨自覓食,我給它現場取名,喚它小黑,先是遠遠地招呼它,再一步步地靠近,它好像也漸漸懂得了我的善意,放下了戒備的眼神,不再排斥異己,和我一道穩步前行,一動一靜的身影,和這片草灘,境界相近。
葦乾和葦花,在溪邊,經典地野生著。有些排狀布陣,長成了缺少水分滋養的蘆柴棒;有些密布成團,頭頂一叢羽毛,想要飛入天際狀。它們把自己和古橋草灘,一起裝訂到古意抒情的合輯里,宛如迎風抖開了詩經的一頁,清風杳杳,隨意傳頌:「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段莘三眼橋畔的好風光,既有江南的靈秀,也有西北的粗獷。三眼橋,擔綱著粗獷,那種重壓之下依然強硬的態勢,那種危難情境打不垮的骨氣。小河淌水的周遭,則擔綱著靈秀,打磨、擦亮以及填充著這山水間的種種相宜。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段莘水庫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11-12月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多年以後yc 發布:2019.12.20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MooKG8BMH2_cNUgdyj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