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融化在熹微的晨光中,雲之下是湛藍的大海。往來穿梭的快艇,拖著長長的尾巴跳躍在浪尖上,轟鳴的馬達伴著陣陣濤聲,一同把沉睡的漁村喚醒。五顏六色的水上排屋,斑駁雜沓,殘破擁擠,在流淌的時光中相互述說著生活的不堪。
斑駁雜沓的水上排屋,在流淌的時光中述說著生活的不堪。
碼頭的這邊,旅行社的小伙子把一瓶瓶氧氣和一箱箱食品飲水搬上遊艇,為即將到來的出海忙碌著;碼頭的那邊,露宿的一家老小剛剛醒來,揉搓著惺忪的睡眼,就著海腥味開始點火做飯。雙面的仙本那,在日復一日匆忙而單調的節奏中,向外來的我們毫不掩飾地展示著她的真實。
露宿在廢舊碼頭上的馬來人一家老小。
碼頭上的露宿者。
從北京到仙本那,只為看一眼不可思議的大海
仙本那,馬來西亞沙巴州斗湖省的一個縣。原本海邊的一個小漁村,現在火的不得了,尤其是在中國人眼裡,因為網上的一張張照片:大海的「艷照」、小木舟的「懸空照」,還有海底世界的大海龜、光屁股跳水的小孩……慾望和亢奮同時被點燃,自由行,攝影團,耐不住性子的國人成群結隊,一撥又一撥,只為遠方那片不可思議的大海。
跳島是仙本那最好的旅遊方式。
一群光屁股的巴瑤族兒童。
仙本那,馬來語直譯是「完美」,中譯文倒過來念:那本仙,那裡本是仙境。多麼誘惑人的名字啊!完美的天空,仙境般的海洋,如夢境孤懸在大海的那一邊,自帶魔力,仿佛不屬於凡間。前幾天,我們也沒能經得住她的誘惑,和朋友們去那裡走了一趟。
乘坐快艇出海跳島游。
珍珠島碼頭。
和許多年輕人更鐘情於刺激的深潛不同,我們都一把年紀了,體力有限,便選擇了連續三天的跳島游和更輕鬆的浮潛。第一天去叮巴叮巴島、馬達京島和邦邦島;第二天上馬布島和卡帕萊島;第三天打卡珍珠島、軍艦島和一個巴瑤人居住的不知名的小島。
叮巴叮巴島海灘。
軍艦島海灘。
仙本那鎮很小,也有些亂,走在街上,很難感受到旅遊網紅地的氣息,只有到了碼頭,看到一條條整裝待發的快艇,你才會明白,來仙本那旅行,必須乘快艇馭風破浪,去數十公里外的離島,才能看到如錦緞一般的海水,看到網上那些讓人垂涎的景象。
每天出發的碼頭。
碼頭棧道。
必須承認,仙本那周邊離島的水域真是妙不可言,雖島形各異,海水深淺不同,卻都像伊甸園般的恬靜。看一眼,仿佛所有的夢幻都被要明澈的海水重新漂洗;下海游一回,仿佛曾經的審美都要被斑斕的意象重新定義。
馬布島度假村一角。
馬布島度假村一角。
沒有春夏秋冬的仙本那,全年溫度恆定,幾乎察覺不到太大的變化,沒有颱風也沒有地震,即便落雨也是匆匆來去。晴空下的陽光永遠火辣狠毒,稍不留意便會被剝去一層老皮。脫去了臃腫的袷衣秋褲,也褪去了莫名的煩惱和說不清的羈絆,半裸著身軀跳入海中,看小丑魚在珊瑚間嬉戲,看海龜優雅地暢遊在大海深處。
在軍艦島浮潛。
在軍艦島浮潛。
在與海結緣的那幾天裡,我們把自己投入到海的懷抱,與她廝磨,與她溫存,將過往的輝煌和失意都融化在海的胸懷裡。帶著喜悅和驚嘆,傾聽大海的心跳,感受大海的神韻,用鏡頭將美景剪裁列印,收藏在自己記憶的深處。
海灘邊的行走。
打卡仙本那海島。
巴瑤族,兒童不知愁滋味
不論你是否喜歡攝影,去仙本那的國人,除了將鏡頭對準那片大海,同樣好奇於那裡的巴瑤人,一群被稱之為「水上吉普賽」的無國籍水上民族。網上有很多關於巴瑤族的文字,我就不在囉嗦絮叨了,他們生於大海,長於大海,最後又歸葬於大海,沒有故鄉和他鄉的概念,看到的永遠是水天一色。一輩又一輩,與大海永不分離,從日出到日落,無論潮起潮落,雨霧陰晴。
巴瑤人的水上住所。
一家五六個小孩在那裡很普遍。
對攝影人而言,只要到了巴瑤人的領地,或許用不著構圖,孩子們會直接躍入你的鏡頭。男孩子敏捷的像一條魚,裸露著身子,也裸露著一臉燦爛的笑容。水中的嬉戲是他們最愛的遊戲,從日出到日落,像小海豚一樣在海水中撲騰跳躍。綠松石般的海水,歡悅的兒童,只有在仙本那也才看到。
巴瑤族兒童。
巴瑤族兒童。
巴瑤族的孩子,臉上永遠充滿陽光,在被海水漂洗得晶瑩如玉的沙灘上追逐翻騰,從水上的高腳屋一躍而下。姐姐帶著妹妹,划著傳統捕魚小船向我們招手,還忙不迭地外淘著不斷滲進的海水,簡陋的小船就是陪伴她長大的玩具。海浪里,大孩子領著小孩子疊羅雜耍,只為向遊客討要零食。有人說,是遊客的零食讓孩子們不再淳樸,而我只想說,是富裕限制了我們對貧困的認知。
「見人瘋」的巴瑤族兒童。
「見人瘋」的巴瑤族兒童。
在網上發了一組巴瑤孩子的照片,朋友說:他們自由快樂,無憂無慮,不可謂不幸福。我說:自由倒是真的,幸福卻談不上。兒童不知愁滋味,童年的孩子只要能填飽肚子,無人管束,都是快樂的。孩子們揮霍著自己的童年,他們的未來一眼就可以看穿,無需讀書奮鬥,極致的追求就是眼前的那片大海。
巴瑤族小小孩幾乎都不穿衣服。
無所事事的馬來族一家人。
我們登陸了一個巴瑤人居住的小島吃午飯,那裡的巴瑤人不種稻米,沒有菜蔬,餐餐魚蝦參貝。在我們看,那是珍饈美食,而缺油少佐料的海味,也許並沒有想像中的鮮美。望著孩子們貪婪的眼神,忍不住少吃一口,多剩些米飯,把剩飯殘汁集中起來給了孩子們,米飯對他們而言,應該是賽過任何海鮮的美味大餐。
在個巴瑤人居住的小島吃午飯。
島上的巴瑤族孩子(右邊地上的塑料袋裡是我們的剩飯)。
巴瑤人,住最簡陋的木屋,過最貧困的生活,卻擁有最美的珊瑚海,人們說他們是生活在天堂與地獄之間。沒有颱風的襲擾,沒有驚濤駭浪的恐懼,細腳伶仃的木板屋支撐著他們對未來的企盼,狹窄的「lepa-lepa」木舟載滿了他們全部的希望。追尋著魚群,漂泊在歷史的潮流中,不知來自何方,也不想去到哪裡,只滿足於填飽肚子,兒女成群。
水上兜售椰子的巴瑤族兒童。
水上兜售椰子的巴瑤族兒童。
詩人來到仙本那,感嘆「一葉輕舟載著兩個仙女般的女孩,任情的飄蕩在光環綠離的海面上,猶如童話故事。」在我們的眼裡,仙本那無愧於「詩和遠方」,而在巴瑤人眼裡,一切都稀鬆平常如陽光下自己的影子。他們的世界,原本就是苦鹹的海水,碧綠的水草,還有眼前一望無際的寧靜。清純的後面是萬般無奈,透過黝黑的肌膚,我似乎看到了他們心上的累累傷痕。也許,巴瑤人並不覺得艱辛,他們從不幻想虛無縹緲的「詩和遠方」,不出遠門,便沒有那麼多奢望,對外部世界越是不了解,內心反倒越平靜。
遊人的「詩和遠方」。
巴瑤人的貧困和平靜。
仙本那,海水真靚,孩子真窮。何止無國籍的巴瑤人,那裡的馬來窮人也同樣家徒四壁,甚至連家都沒有。那天傍晚,我在碼頭航拍的時候,親眼看見一家老小,竟擠在一條寬不足一米的小船上過夜。 那一刻,我想到了國內的脫貧工程,其偉大意義,讓我們在國外第三世界的旅行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
仙本那,海水真靚,孩子真窮。
仙本那,海水真靚,孩子真窮。
嗨在仙本那,其樂無窮
仙本那雖美,但也有局限性。那裡可以潛水(深潛或浮潛),有豐富的攝影題材,打卡拍照更是首屈一指。和旅遊設施完備的一些地方相比,那裡雖然也有度假村,卻過於簡陋,並不太適合休閒度假和親子游,如果只是想帶孩子來看看眼界就另當別論了。如果你怕水暈船,無法適應海上顛簸的快艇,再好的風景也將與你無緣。
漁村的黃昏。
仙本那馬來人的漁村。
從北京前往仙本那沒有直航,需轉機到斗湖,斗湖機場距仙本那70公里,可以包車前往(行前預約或現場租車都可以),費用還是很合理的。如果你不想花大價錢住離島的度假村,鎮上有各類賓館和民俗可供選擇,也可以自己購買海鮮烹調美味,記著帶點調料品哦。
仙本那街景。
每天的晚餐都是自己動手。
順便說一下,去仙本那的廉價航空真便宜,往返只需1900元/人(吉隆坡轉機),但行李不免費,一件被限制在15公斤內的旅行箱,機場辦理要600元,網上預先購買,上限可以升至20公斤,只需266元,便宜一半都不止。
在珍珠島俯瞰大海。
嗨在仙本那。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馬來西亞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如歌如嫂 發布:2019.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