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口,道里人家,國歌在炮火硝煙中走向成熟

2019-11-23     樂途旅遊網

曾被長城協會邀請赴密雲縣古北口鎮道里人家,找尋國歌的來龍去脈,當時暫定課題《國歌誕生的地方》,由軍報的武哥牽頭,創作班底很快組建。

古北口鎮是北京市與河北的承德市交界的地方,路旁的一截長城殘跡就是分界線,現在已經是旅遊重鎮,全民參與旅遊行業,也是北京市民出行的目的地之一。道里人家就坐落在鎮子旁邊的龍虎山,幾十棟傳統老北京四合院組成了別具一格的正統民俗旅遊區。

歷史上古北口鎮就是軍事重鎮,兵家必爭之地,在泛遼宋的近千年時間裡,這裡都是重兵把守,刀光劍影。期間最著名的當屬楊家將老帥楊業陣亡後,在大遼一側修建了 「忠勇祠」,愛國愛家的英雄備受各族,各界人民敬仰和愛戴。

這裡的長城與眾不同,大多數地區的長城都是單線(單城),而這裡的長城是單點多重,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在山峰的最高點會有一個城樓,沿著山峰的多條走向山脊會建有兩條以上的長城,構成了固若金湯的防禦陣地,這裡的長城不僅局限於地上,地下也是暗堡,暗溝聯通,用於藏兵和儲存戰備物資,可見戰略地位的重要性。

走訪得知,這裡至周邊很多山裡的村子居民都是早年戍邊將士的後裔,甚至整村都是,村村通工程早已完善,年輕人陸陸續續走出了大山,很多年長者堅守著祖訓,無論政府如何做工作,就是不下山。

而道里人家所處的龍虎山,兩條山脈左環右抱,中間就是當年的點將台,排兵布陣,發號施令都是在這裡完成。這裡曾聚集了來至大江南北的將士和家眷,單就信仰來說,這裡可能是國內廟觀集大成之地,縣誌可查遺址遺蹟108處,涵蓋了華夏民族的所有信仰。

抗日戰爭爆發,這裡又成為熱點最高的地區之一,《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歌曲誕生於這裡,《義勇軍進行曲成熟於這裡》。《義勇軍進行曲》是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歌曲,是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被稱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關頭誕生以來,對激勵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歌曲開始是六小節進軍號般的前奏。它具有鏗鏘的節奏、明亮雄偉的旋律,其中三連音的妙用,更增強了歌曲的戰鬥氣氛。前奏雖然短小,但卻蘊含著整個歌曲情感和旋律發展的基礎。歌曲環環相扣,層層推進。這一進行貫穿全曲,曲末並作多次重複,給人以堅定不移、勢不可擋之感。

古北口,道里人家,國歌在炮火硝煙中走向成熟

1935年,隨著《風雲兒女》在各個影院的播映,《義勇軍進行曲》立即在觀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成為流行極廣的抗戰歌曲。美國、英國、法國、印度及南洋各國的廣播電台也經常播放該曲。並且在蘇聯、法國、捷克等地,《義勇軍進行曲》被灌錄成唱片並翻譯成不同語言,歌名則大多翻譯為《起來》。

1945年,聯合國成立時,該曲作為代表中國的歌曲演奏。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之際,《義勇軍進行曲》被選入反法西斯盟軍勝利凱旋的曲目。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同盟國集會時,《義勇軍進行曲》被選為代表中國的歌曲。美國將該曲與美國的《美麗的美利堅》、法國的《馬賽曲》等歌曲定為同盟國勝利之日的音樂節目廣播歌曲。

資料顯示,《義勇軍進行曲》歌詞雛形是東北抗日義勇軍軍歌,其中撫順清原抗日武裝「血盟救國軍」的軍歌《血盟救國軍軍歌》和《義勇軍進行曲》歌詞相似度很高。《血盟救國軍軍歌》由孫銘宸作詞,張顯銘譜曲,原詞是:起來!不願當亡國奴的人,用我們的血肉喚起全國民眾。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奮起殺敵,中華民族不能亡國!起來!起來!全國人民團結一致,戰鬥!戰鬥!戰鬥!戰鬥!」)。

田漢到東北支前時受到極大震撼,當他在古北口支前時,目睹了抗戰軍民死戰不退,日軍飛機大炮把長城炸開了缺口,鬼子兵嗷嗷叫著衝上來,將士們與敵寇血戰,利用擊退敵兵的空隙,用磚頭石塊,敵我士兵的屍體重新堵住缺口,有感於血淋淋的現實,田漢有了「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的直觀感受,讓《義勇軍進行曲》的語句豐滿成熟起來。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古北口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特別提示:這裡的驢打滾麵食很有特點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運神府君 更新:2019.11.22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d72Mm8BMH2_cNUghoL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