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媽媽帶鬧鬧路過玩具店時,鬧鬧想進去買個玩具,但是媽媽說:「你那麼多玩具了,還買什麼呀?不買,趕緊走,回家。」聽了媽媽的話,鬧鬧眼眶裡含著淚水,看了看媽媽,又回頭看了眼玩具,跟在媽媽的後面,接著往回走。
在生活中,好多小朋友都有一個「鬧鬧媽」這樣的媽媽,不論什麼時候,都以我是大人我說了算,我這是為你好等名義,對寶寶進行獨裁教育。
父母這種高高在上,不許寶寶表達自己想法的態度,會讓孩子有「說了也是白說,乾脆不說了」的想法。久而久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隔閡也越來越深。這也就是孩子為什麼看著外向,與別人能很好溝通,卻在父母面前沉默寡言的原因。
其實不論什麼時候,父母與孩子之間都要平等,把孩子當一個小大人對待,才是親子教育的正確方法。那父母怎麼才能正確的開啟親子教育呢?
學會與孩子商量
鬧鬧媽這種我說什麼就是什麼的做法,很不可取。鬧鬧小寶貝是一個單獨的個體,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鬧鬧媽在做決定前,因該先問問小寶貝想買哪個?為什麼買?如果理由合理,那就要考慮買;如果理由不合理,那就告訴寶寶理由不成立及不成立的原因,然後讓寶寶選擇最後的結果。
而不是直接一句不能買,不給買。這樣說,只會讓寶寶覺得,你是大人,所有的事都是大人說了算,我們小孩子沒有說話的權力。
有問題讓寶寶自己處理
很多家長會在不知不覺中,替寶寶打理好所有的事情和關係。其實這樣的做法,會讓寶寶變的衣來張手,飯來張口,什麼事都不去思考,導致寶寶自理能力比較弱。
寶寶在遇到問題時,家長要習慣向後,相信自己的寶寶,可以解決。耐心等待即可。如果寶寶實在是處理不了,那家長適當的引導一下或者提供參考意見。
獎罰分明
昨天晚上爸爸說作業是白天聽寫錯的,各寫一行。麗麗說,「我白天聽寫考100分,沒有錯的。爸爸你看,我是不是很棒。」爸爸卻說「不看,都8點半了,還沒寫作業,哪裡棒了。」
麗麗爸的這種做法可不對。麗麗寶貝考了100分,自己是很高興的,同時也希望得到爸爸的肯定和誇獎,所以才會拿給爸爸看。但是爸爸覺得麗麗寫作業太晚了,才說她不棒。
面的這種情況,麗麗爸應該先給予寶貝肯定,100分畢竟是寶貝辛苦換來的。然後在告訴麗麗,8點半了還沒寫作業,是不對的。9點要上床睡覺,現在開始寫,容易寫不完。這樣會打亂你的計劃,影響安排。減少講故事時間作為懲罰。
給孩子專屬空間
不論什麼時候,都要給孩子一定的專屬空間,讓熊孩子也可以做到我的地盤我做主。無論大小孩子都需要自己的專屬空間,就像菡寶,她就知道,小屋是她的地盤,在那個屋裡的一切,她都可以自由擺放。
在親子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孩子,只有尊重孩子,才能打開娃的心門,了解娃的想法,拉近關係。
以上幾點都是正確開始親子教育的方法,大家還知道哪些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我是『菡媽育兒』,歡迎留言討論,喜歡的也可以關注,一起學習靠譜的育兒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nz-xW8B3uTiws8K7Ye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