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常見育兒誤區,快來對照看看,你掉坑裡沒

2020-04-09     菡媽育兒經

從娃出生的那刻起,父母就踏上了慢慢育兒路。在這條路上,大部分都是新手爸媽,毫無育兒經驗。

此時,婆家娘家全來分享育兒經驗,但是社會在變化,老一輩的育兒經驗對現在來說,不一定合適,還容易害了娃。今天菡媽整理了6條常見的育兒誤區,對照看看,你掉坑裡沒?

1、搖晃和高拋寶寶

傷害程度:

有些父母在逗弄孩子玩時,喜歡左右搖晃寶寶,或將寶寶拋高高後,再接住。在這過程中,也會逗的寶寶哈哈笑。

有一位奶奶,在孩子哭鬧時,就用搖晃的方式轉移寶寶的注意力。但沒過多久,孩子就口吐白沫,神志不清。最後送醫院也沒能把孩子搶救回來。經過醫生診斷,就是搖晃時用力過大,導致腦損傷了。

1歲內的寶寶,腦袋比較大,也比較沉,而頸部控制力不足,容易在搖晃和高拋的過程中,支撐不住,導致腦部組織相互撞擊,造成顱內出血,輕者影響智力發育,重者導致死亡。

在育兒的路上,搖晃寶寶可以,但要把握好度,輕微的搖,這樣不僅能促進寶寶的前庭發育,也有利於安撫寶寶,切忌不能用力搖晃,更不能拋高。

2、嘴對嘴喂食寶寶

傷害程度:

有些老人喂孩子吃飯時,習慣先自己嚼一嚼,再喂給孩子。在老人看來,食物比較大,寶寶吃的時候不好嚼,容易整個吞咽不消化,而嚼一嚼再喂,就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了。

在他們看來,這是在正常不過的是,因為自己的兒女就是這麼喂大的。其實這種做法最不可取。

首先,孩子進食有過程,要慢慢學會咀嚼和吞咽,如果嚼一嚼再喂給孩子,咀嚼功能就得不到鍛鍊;其次,大人嚼過的食物,容易攜帶病菌,大人的抵抗力強,有病菌也不容易發作,但是寶寶抵抗力弱,經不住病菌的攻擊,容易生病。

雖說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容易好心辦壞事,在這種情況下,不如將寶寶的輔食剁碎一些,煮爛一點,更有利於寶寶的發育。

3、孩子發燒時酒精擦身、捂汗退燒

傷害程度:

在孩子發燒時,老人喜歡用酒精擦身、捂汗退燒的方法。認為這種方法退燒快,好的快。

其實不然。酒精易揮發,給寶寶擦身,固然能帶走一部分熱量,但是它在快速揮發的同時,寶寶的熱量散發也快,容易導致寶寶「打冷戰」;而且用酒精擦身,寶寶容易吸收或過敏,傷害腦神經,嚴重者酒精中毒危及生命

捂汗同樣不可取。1歲內的寶寶發育不完全,體溫調節功能不成熟,產熱和散熱容易不平衡。強行蓋被或穿衣捂汗,極易引起捂熱綜合徵,導致寶寶驚厥,甚至危及生命。

寶寶發燒時應該少穿少蓋不要捂,多喝水、多擦身體或泡溫水澡,38.5ºC以下物理降溫,38.5ºC以上喝退燒藥

4、剃胎毛、捏鼻子、捋耳廓

傷害程度:

剃胎毛

有些老人認為,寶寶滿月後剃胎毛,毛髮可以變得又濃又黑,所以就給寶寶剃胎髮,刮眉毛。

寶寶頭髮的生長,首先與遺傳因素有關,其次與後天的營養和護理有關,最後胎毛在一定的時間會自然脫落,且寶寶2歲後才會出眉形,所以剃不剃,都一樣。

寶寶相對來說比較小,皮膚嬌嫩,且容易亂動,如果在剔胎毛時不配合,容易刮傷皮膚,造成感染,嚴重者破壞毛囊,導致長不出毛髮。

寶寶小時候鹵門還沒有閉合,而頭髮是最佳的保護傘,如果把寶寶的頭髮剃光,容易著涼感冒,導致生病,所以為了寶寶的健康著想,最好不要給新生兒剃光頭。

捏鼻樑、捋耳廓

我家菡寶出生後,她姑奶奶說:「寶寶的鼻樑還行,不算低,可以不用捏了。但是耳廓要經常捋一捋,可以變得更圓一些,那樣好看。我家遠遠小時候鼻樑比較低,我沒事就捏,耳廓也是,沒事就捋,才有了現在的高挺鼻子,圓潤的耳廓。」

寶寶的鼻子和耳廓受遺傳因素影響,如果長大後鼻樑高挺,耳廓圓潤,那本來就是這樣,只是小時候沒有張開而已。

5、6個月後母乳沒營養

傷害程度:

在寶寶6個月左右,媽媽的母乳相對變得比較清,有些人覺得母乳變清後,就沒有營養了。此時要果斷給寶寶斷母乳,喝奶粉,不然的話,孩子容易營養不良。

6個月後的母乳是成熟乳,雖然變清了一些,但是營養成分還是比奶粉多。而且母乳一般會根據寶寶生長的情況,分泌出寶寶需要的營養,所以即使奶粉模仿母乳的營養成分,但還是做不到完全取代母乳。

世衛建議,母乳喂養最少6個月,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喂到2歲或更久。

6、1歲內的寶寶吃鹽

傷害程度:

關於要不要給1歲內的寶寶吃鹽,寶媽和奶奶們各執己見。奶奶認為必須加,寶寶不吃鹽,身體容易沒勁;媽媽認為不能加,這麼小的寶寶,不能吃帶味道的食物,容易影響寶寶以後的口味。

如果人不吃鹽的話,是容易沒勁,嚴重者休克。但是1歲內的寶寶,發育不完全,如果鹽的攝入量過多,容易導致腎臟出問題,而且寶寶從小吃鹽,口味容易變重,不利於寶寶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在育兒的路上,你掉坑裡了嗎?

我是『菡媽育兒』,歡迎留言討論,喜歡的也可以關注,一起學習靠譜的育兒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p7uZnEBrZ4kL1ViSG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