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教授黎祖福:海洋牧場與休閒漁業是一個有機體

2020-04-13     海洋與漁業

一直以來,「風吹草低現牛羊」的草原牧場受到無數遊客的青睞,那裡不僅是重要的養殖區域,更是重要的風景名勝區。同樣,一個好的海洋牧場不僅可以給魚蝦貝藻提供一方樂園,也可以給漁民帶來優良的漁場,更可以給海洋愛好者創造一種新的遊玩體驗。

海洋牧場與休閒漁業有何關聯呢?近日,《海洋與漁業》記者採訪了中山大學黎祖福教授。他認為,海洋牧場與休閒漁業是一個相互密切關聯的有機體。「海洋牧場的建設,給一片海域中的海洋生物提供更好的生長環境,那麼,這片海域的環境變好了,海洋生物將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生物多樣性,它的觀賞價值自然就提高了,將會吸引更多的人們愛海親海,更利於發展休閒漁業。」

與休閒結合有助於構建

一個科學合理的海洋牧場

《海洋與漁業》:海洋牧場與休閒漁業有什麼關聯?

黎祖福:為什麼海洋牧場與休閒漁業是一個互密切關聯的有機體呢?就海洋牧場來說,需要構建一個包括從海洋底部到中、上層的和諧的生物多樣性立體生態系統。除了生物的立體分布之外,它還要通過自然的生態系統,即生物與生物之間可以通過食物鏈、生態鏈來形成一個生物藕聯繫統。這才是一個科學合理的海洋牧場。如果一個海洋牧場破壞了水體中的生態鏈、營養鏈的話,這不應該是我們所追求的。建立海洋牧場的目的就是,在保護海洋資源的同時,能夠為海洋經濟做出貢獻。那麼在海洋牧場與休閒漁業的發展結合起來,就能互惠互利。

《海洋與漁業》:如何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海洋牧場?

黎祖福:一個科學合理的海洋牧場的構建,要考慮海洋空間與生物的構成,要考慮構建科學合理的海洋生態鏈和營養鏈(食物鏈)。第一,要形成生物多樣性。不能全部是單一的品種,比如一個海洋牧場不能全部是藻類,也不能全部是貝類或魚類。一個「健康」的海洋牧場,應該是擁有魚蝦貝藻等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形成一個共生互利的生態空間。第二,科學合理的海洋牧場,要有魚類等增養殖系統,通過人工養殖投喂,不斷補充食物,以形成良好的營養鏈。只有這樣的海洋牧場才有可能保持穩定。如果沒有了人工養殖系統的營養供給,海洋牧場就有如沙漠中的王宮,缺多了糧食,皇帝也待不住。

在考慮海洋的增養殖空間時,最主要的一個考慮就是要注重海洋的環境與生物容量。我們要根據生態鏈和營養鏈來確定海洋增養殖的容量。比如一個品種太多了,它沒有足夠的食物可以吃了,自然就不能形成很好的營養鏈。在海洋里,最初級的生產者主要是微生物、浮游植物等一類低等生物。它們要利用海裡面的物質(我們通常稱之為「營養鹽」),即通過吸收營養鹽來形成初級生產力。所以,構建海洋牧場,要考慮水體的基礎生產力。因為無論是魚類或蝦類或貝類也好,都需要利用這一些「基礎餌料」。既然要用到這些「基礎餌料」,那麼就要做一個本底的基礎生產力的調查,還要考慮水體的環境承載力,以確定海洋牧場增養殖的結構組成和數量。

海洋牧場在做好資源養護的

同時將有利於發展休閒漁業

《海洋與漁業》:海洋牧場如何處理好養殖活動與資源養護的關係?

黎祖福:一個不斷被優化的海洋牧場,自然要考慮提高海洋的生產力。首先,我們可以通過人工養殖活動,來不斷補充水體的基礎生產力。為什麼呢?因為如果不持續補充海洋的基礎生產力,總會消耗完的。總的來說,需要我們不斷地補充海洋生物的營養物質。因此,在這個海洋牧場裡面,最好要有養殖活動,特別是養殖魚、蝦類,通過人工投餌,可以為海洋牧場帶來豐富的營養物質。

一個科學合理的海洋牧場,既要考慮基礎生產力,又要考慮海洋牧場生態結構。首先,我們要根據基礎生產力和環境承載力來設計海洋牧場。因為基礎生產力會不斷被利用和消耗,所以我們可以利用海洋牧場進行適當的人工養殖。譬如說,可以通過開展魚、蝦類養殖,來增加水體中的生物量;同樣,魚蝦類產生的殘餌、飼料、糞便等可以轉化為營養鹽和基礎餌料,從而增加水體中的基礎生產力,為其他海洋生物特別是貝類、藻類提供豐富的營養。這樣不斷通過增加魚類蝦類的養殖,相當於不斷改善提升海洋的初級生產力,不斷滿足水體中食物鏈的運轉,也就形成了一個不斷地有進有出的一個生態循環系統。人類可以從這個空間裡獲得數量合理的水產品。

簡而言之,海洋牧場一定要考慮到基礎生產力、營養鏈、生態鏈等幾個因素。在水體中,魚類與一些小的生物,他們既是一種競爭關係,又是食物鏈鏈條中的關係。沒有了浮遊動、植物,就沒有魚類。因此在設計的時候,我們要考慮到生態鏈與營養鏈,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這樣的海洋牧場在完成資源養護的責任之餘,還可以不斷有漁獲量,不斷為人類提供優質水產品。

《海洋與漁業》:海洋牧場如何助推休閒漁業的發展?

黎祖福:通過海洋牧場的構建,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生物多樣性,自然就為休閒漁業了提供一個好的發展空間。休閒漁業是指利用人們的休閒時間、空間來充實漁業的內容和發展空間的產業。那麼海洋豐富多彩的生物多樣性,自然會吸引更多人關注。第一,海洋牧場的發展,使得漁業的觀賞性提高了。第二,與休閒漁業結合的海洋牧場的漁獲物的獲取,跟單純的大捕大撈完全不同。海洋牧場不能用大的捕撈機器來捕獲大量的漁獲物,這是對環境的一個破壞。海洋牧場跟休閒漁業結合起來,是對其發展的一種助益。發展休閒漁業,可以通過人工方式適量的獲取漁獲物,保證適量的產品產出的平衡。可以說,休閒漁業實際上是一種輕度的、科學合理的采捕方式。比如游釣,我釣到大的才拿回來,釣到小的依舊放回去。這樣合理的「收穫」,讓海洋牧場在達到保護環境與生物的同時,也為人類提供優質的海洋產品。

海洋牧場與休閒漁業結合

可形成一個有機體

《海洋與漁業》:有休閒漁業功能的海洋牧場可以帶來哪些好處?

黎祖福:海洋牧場可以為人類提供健康營養產品的同時,也賦予漁業新的內容。目前發展休閒漁業的條件已經較為成熟,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熱愛海洋以及海洋生物的人很熱衷於漁業休閒活動,已經有相當一部分人喜歡漁業體驗式旅遊活動,這樣的群體還在不斷增大。對這部分人來說,休閒漁業能夠給他們提供較好的體驗。可以說,休閒漁業滿足了這方面民眾的需求,也同時賦予了漁業新的功能。傳統漁業的功能,大抵就是怎樣養怎樣撈。但是,除了養與撈,在第三產業崛起之時,漁業增加了休閒旅遊的功能後,潛水、游釣、體驗海上捕撈等等都可以作為海洋旅遊業、濱海旅遊業的一個重要內容。

除了增加產業內涵外,還可以向更多民眾普及海洋科學知識。譬如,當你去到一個地方,你會去了解那片海,了解那裡的自然環境,包括它的地形地貌、生物組成,以及各種海洋狀況。這樣你就加深了對海洋的了解。再就是通過這些方面的活動,民眾不單是懂得對海洋的熱愛,更懂得去保護海洋,保護漁業資源。在遊玩的同時,人們還可以增加一些海洋科學知識,慢慢地,人們就在潛移默化中學習了這些知識。同時,也讓普通民眾了解到海洋生物一定要在保護的前提下利用,比如珍貴的保護品種不能捕撈,只有能被利用的品種才能食用。這樣才能增強大眾對海洋生態、海洋環境的保護意識。

《海洋與漁業》:政府應該怎樣看待海洋牧場與休閒漁業的結合?

黎祖福:目前珠海桂山、萬山、外伶仃島,以及惠州巽寮等地已經開始賦予漁業新的功能,嘗試了多種做法,比如體驗漁船活動、游釣等。有時候,一些海島上500元/天的旅店都訂不到。這些都是發展休閒漁業的一些範例。因此,我建議政府應該將發展休閒漁業與海洋牧場一起考慮,把它作為漁業發展的重要一項來抓。我國的海岸線很長,發展濱海休閒漁業大有可為。而將海洋牧場與休閒漁業結合起來,可以形成一個有機體,互惠互利。


來源:海洋與漁業雜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eJ9c3EBiuFnsJQV_vx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