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疼痛、膝關節打軟、膝關節無力,是最為常見的症狀。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發生退行性變,肌肉、骨骼力量逐漸減弱,生活上再不注意,髕骨軟化、關節軟骨損傷、骨關節炎這些疾病都找上來了。
因為膝關節不適去醫院的人,大部分醫生都會建議「回家好好練習靠牆靜蹲。」這個神奇的靠牆靜蹲有什麼用?
康復醫生說:
靠牆靜蹲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穩定膝關節,改善關節的控制能力。
膝關節包括靜力性結構和動力性結構,靜力性結構主要指韌帶,動力性結構主要指的是股四頭肌和後面的膕繩肌。靠牆靜蹲時,不僅可以鍛鍊股四頭肌力量,還可以鍛鍊膕繩肌的力量,既增加膝關節穩定性,又通過改善髕骨位置,減少髕骨軟骨的摩擦來緩解疼痛、減少膝關節的運動損傷。
靠牆靜蹲非常適合髕骨軟化、髕骨關節軟骨損傷、膝關節炎或膝關節損傷後或術後早中期肌力的恢復,且可作為一種預防膝關節傷病的鍛鍊方法,同樣適用於下蹲力量差容易疼痛的普通人群。
靠牆靜蹲怎麼做
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身體自然放鬆,腳尖正向前方,不要內八或者外八,背靠牆壁站好,腳跟與牆壁一定距離,體重平均分配到倆條腿上,緩慢下蹲到一定角度(大腿與小腿之間夾角大於90°),儘自己最大努力持續此動作,每天5~10次。
但很多人覺得做這個動作沒有效果,之所以會這樣,可能犯了以下幾個錯誤:
1、膝蓋超過腳尖
膝蓋超過腳尖,造成髕股關節壓力過大,容易引發疼痛,增加軟骨損傷風險。
2、膝關節內扣
內扣給會膝關節周圍的組織造成傷害,易引起膝關節疼痛,甚至損傷。
3、靜蹲角度不對
靜蹲時,大小腿夾角應>90°,有些人練習心切,做此動作時,下蹲過低,大小腿夾角太小,反而會造成膝關節損傷。
4、靜蹲時間太短
靜蹲開始一會後,大腿前股四頭肌會發緊,繼續堅持會肌肉酸疼感,接著肌肉會出現抽動,直到無法堅持才起到鍛鍊效果。
但對於膝關節韌帶或半月板等術後三個月以內的患者,不要輕易練習靜蹲,應在骨科醫生或康復師的指導下進行練習。
如果您越練越疼,有可能是您的動作不夠標準,也有可能是您病情不允許,請及時停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