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總復發?這些養胃護胃方法要知道!

2020-03-18     泓華家庭護理在線

慢性胃炎是指由各種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臨床非常常見,在接受胃鏡檢查的患者中絕大多數有慢性胃炎改變,其發病隨年齡而增加,男性多於女性。

慢性胃炎屬於臨床中較為常見的慢性炎症,導致慢性胃炎的原因比較多,主要原因包括飲食不規律、免疫力低、用藥不當以及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等。

伴隨著年齡增長,慢性胃炎的發病率不斷上升,長期的疾病折磨對患者身心均產生了影響。因此,不僅要對患者採取有效的治療措施,還要對患者採取一定的護理措施。

導致慢性胃炎的原因比較多,包括飲食不節、經常食用刺激性食物、飲酒、吸煙等,不管何種原因導致患者出現慢性胃炎,其根本均在於患者的健康知識、心理、飲食等不良,最終引發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治療時間也相對比較長,同時比較容易復發,尤其是在冬季的時候,復發率就更高。慢性胃炎患者不僅身體會有嚴重的不適感,心理也會受到疾病的折磨。因此,多數患者會存在牴觸感和恐懼感。

這便需要全面、有效的護理服務來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和情緒安撫,幫助患者講解專業的疾病知識和治療流程,從根本上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積極性。

慢性胃炎,僅吃藥肯定不夠!

這些護理知識也要知道~

生活護理

休息與活動,慢性胃炎的患者應保證充足的睡眠,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合理安排工作、學習與休息的時間,急性發作或症狀明顯時應臥床休息。

用藥護理

告訴患者藥物的正確使用方法。由於慢性胃炎病程長,纏綿不愈,時好時壞用藥一定要有規律。特別是Hp引起的慢性胃炎抗菌藥一定要按療程服用,應餐後服用;對症解痙止痛藥應餐前1小時服用;嗎丁琳等胃動力藥應餐前半小時服用;制酸藥宜餐後0.5—2小時服用。

同時應告訴患者服藥後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如食慾減退、口乾、頭暈、大便變黑、藥物過敏等,應告訴患者不必驚慌,停藥以後上述症狀可消失。

心理護理

慢性胃炎病人由於因腹痛等症狀加重或反覆發作,往往表現出緊張、焦慮等情緒,甚至還擔心自己會發展為胃癌而惶恐不安。

應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給予安慰、關心,鼓勵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指導患者規律的生活和正確的飲食消除病人緊張情緒,保持心情愉快,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慢性胃炎中經胃鏡檢查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者,應囑其定期門診隨訪,告之定期胃鏡檢查的必要性。

常規飲食護理

我們常說病要三分治,七分養。尤其像慢性胃炎這樣的的慢性病日常的飲食護理尤為重要。

慢性胃炎的飲食應該以軟、爛、熱及少食多餐為原則。患者要做到飲食有節,細嚼慢咽,溫熱相宜,粗細搭配,潔凈新鮮,忌食煎炸、辛辣、油膩食品,戒酒,忌飲濃茶、咖啡等碳酸飲品,慎服對胃有刺激的藥物及食物。

向患者說明攝取足夠營養素的重要性,宜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富含營養易消化飲食。

對貧血和營養不良者,應在飲食中增加富含蛋白質和血紅素鐵的食物,如瘦肉、雞、魚、肝等內臟及深色的新鮮蔬菜及水果,如綠葉蔬菜、胡蘿蔔、紅棗等。

注意飲食的酸鹼平衡:

胃酸分泌過多時,可喝牛奶、吃饅頭或麵條以中和胃酸,避免吃酸性及多脂肪食品。

當胃酸分泌減少時,可用濃縮的肉湯、酸奶、帶酸味的水果或果汁烹制菜肴,以刺激胃液的分泌或者食物完全煮熟後食用以利於消化吸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lIl83ABrZ4kL1Vi1mB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