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是一種發生在結腸或直腸部位的癌症,全球範圍內,其發生率、死亡率在全部惡性腫瘤中均居第五位。
然而,在我國,多數患者初次就診時結直腸癌病變就已發展至中晚期,治療起來也相當棘手,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人們對腸癌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認識,對身體出現的異常未能充分重視。比如,當身體出現便血、大便改變能情況時,患者就通常會誤以為是痔瘡而忽視治療,最終錯過了腸癌治療的最佳時期。
那麼,當腸癌來臨時,通常會有哪些異樣呢?其實,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大便來判斷。
大便出現4種異常,當心是腸癌!
1、長時間便秘。長時間便秘會令糞便長期滯留在腸道中,這些糞便會釋放出致癌物質,並影響腸壁,最終誘發癌症。
2、大便出血。便血是結直腸癌早期典型的症狀之一。在早期,便血量比較少,常在大便條的一側附有新鮮血痕;少數患者在糞便排出後,會排出滴狀的新鮮血液;還有的患者會出現混有糞便的粘液血便或膿血便。
3、腹瀉和便秘交替。正常人大便是比較有規律的,如果你的排便情況捉摸不定,一會便秘一會腹瀉,就應該提高警惕。
4、排便習慣改變。在腫瘤的刺激下,腸癌患者的排便規律會發生改變,具體包括排便時間、次數、便條形狀的改變。患者大便次數會增加,而且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沒有糞便,只是排出一些粘液、血液,同時伴有排便不盡感,還有患者排出的大便會變細。
當然,除了大便異常外,我們還可以通過一些其他的身體症狀來尋找癌症的「蛛絲馬跡」,比如腸癌患者通常會有腹部包塊、貧血、腹痛、消瘦、乏力等症狀,需要特別留心。
如果你懷疑自己患有腸癌,最好去醫院做下相關檢查,如可做大便潛血檢查、腸鏡檢查、肛門指檢,及時確診,及早治療。
腸癌是可怕的,但我們也不要過度擔心,平時注意多吃水果蔬菜,清淡飲食,避免攝入煎炸刺激性食物,減少煙酒的攝入,積極鍛鍊,規律作息,保持心情的愉悅,可以很好地降低腸癌的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