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堅守期,兒子給我的啟發:不要讓愛變成傷害

2020-02-26     父母圈



自動隔離第三十天。不知不覺已經閉關一個月了。有那麼瞬間的恍惚,不知道是在人間還是在夢境,或者是做夢到了人間。隨著新聞里每天減少的確診人數,外界的信息完全閉塞。比如道路口被封堵,還是從送菜的師傅那兒得知。無論怎樣,阻疫戰總是有成效的,全國人民的勝利指日可待。

突然想起前幾天我跟兒子聊到的話題。說到他上小學時,沒有參加心理學學習的我,是如何運用強勢、掌控、打壓、暴風驟雨般的強制方式對他進行以為的教育,並因此對他造成了傷害。也談起後來看到自己教育方式有問題後的後悔莫及。希望他能把曾經感覺很受傷的事情講給我聽。或許是誠心打動了他,他跟我講到他上一年級的時候,因為去我閨蜜開的超市拿了兩罐飲料(沒弄清楚當時是閨蜜給的,還是他自己要的),一罐給了院子裡的小朋友,一罐自己喝而招到我兇惡攻擊的事。可笑的是,我居然仿佛記得這件事,卻忘了當時是怎樣對待他?人類自我保護的機能是多麼強大,它會自動選擇遺忘對他人造成傷害的事實而讓自己感覺舒服一點。

兒子說,當時我在大街上遇到他們的(他和小夥伴),得知是在人家超市拿的後,不僅在大街上對他狂吼亂叫,當場扔了他的飲料。回到家還當著他小夥伴的面,讓他跪下認錯。兒子說的時候,為了不讓我難堪,儘量顯得輕描淡寫,可是我卻感覺到刺骨的羞恥與屈辱感。當我隨著兒子的描述,回憶起那時的畫面時,真的恨不得抽自己兩嘴巴子。

一個多麼無知,愚蠢,自私的女人呀!表面上看是在深明大義,教育孩子不能隨意找別人要東西,骨子裡卻在對幼小的孩子耀武揚威,表達自己仿佛不可一世、振振有詞的霸氣。


好想時光倒流,讓我早點學習,早點清明,讓我能有機會重新用兒子能體會到的愛,溫暖他幼小的心靈。那時的他該是多麼無助,多麼恐懼,多麼羞恥,多麼委屈……如果時光可以重來,我一定會在兒子感受到媽媽溫柔的包容和安全的呵護下去了解:飲料是怎麼來的?如果是自己要的,那為什麼要找別人要?是媽媽沒有達成他的需求嗎?他希望以後媽媽怎麼做?媽媽再表達自己的看法,最後一起商量,以後再遇到同類的事該怎麼辦。

事過境遷,給兒子造成的被傷害的情緒依然還在。這也許就是我走上,以心理學的方式面對家庭教育和親子關係的工作潛在的影響吧!因為看到自己曾經的無知和對孩子的傷害(這件事還只是他願意說出來的一件。還有多少我已經遺忘,而在他心裡落下的傷痛還不得知)。所以想用我在教育和親子關係中走過的彎路,得到的教訓,總結的經驗,再運用這些年所學的理念,希望喚醒更多的家長。喚醒那些和曾經的我一樣以為深愛著孩子的家長:千萬不要把愛變成對孩子的傷害。

那麼,當我們想教育孩子的時候,有幾種場景非常不適合,千萬要避開:

一、不要當眾教育孩子。

孩子們都有自尊心,都有被他人尊重和自我尊重的需要。所以,即使發現孩子犯錯也不要當眾批評和懲罰他。而是要在家裡,找一個適當的時機通過詢問孩子獲得真實信息,了解孩子的需求後,再教育引導孩子使用合適的解決方法。要知道,孩子的自信心在那一刻被打壓,後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去療愈。

二、不要在夫妻雙方鬧矛盾的時候教育孩子。

因為在夫妻矛盾期,孩子很容易成為夫妻因矛盾引發情緒的承接點,因為夫妻之間的問題引發的情緒暴力,在教育孩子的那一刻,弱勢的孩子會成為暴力情緒下的遭殃者。

三、不要在正面衝突的情況下教育孩子。

這個適用於年齡較大一點的孩子(當然,也有一些孩子較早的有了自己的個性)。當你覺察因為某件事孩子已經有了負向情緒時,此時的教育無異於一點就爆,結果是兩敗俱傷。

四、不要在早上教育孩子。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上正是儲備好能量應對一天的任務的最佳情緒醞釀期,也許你的一場晨起教育,讓孩子帶著一天的負向情緒面對,結果一定是得不償失。

五、不要在飯桌上教育。

「 吃飯的時候不要教孩子啊!」 這是我的媽媽給全家的一個告示。所以,從小到大,我們姐妹沒有在飯桌上挨過批評。媽媽總說,吃飯的時候教訓孩子,吃進去太多氣,對身體不好。話糙理不糙。進食時的平靜和愉悅能給食物最好的消化和吸收,保證孩子身體機能的良好運行。

煩請看到的爸爸媽媽們都能認真內化,儘量做到。千萬不要再重蹈我的覆轍,讓我們自以為的愛變成對孩子的傷害。

文/曉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TPfnAB3uTiws8KZo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