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很多家長反饋,因為對孩子出現的各種行為而產生了不同程度的焦慮。孩子不聽勸,不讓做的偏要做;孩子學會犟嘴了,一不對勁兒就開始跟人對著干;孩子現在叛逆提前來了,什麼都聽不進去;現在完全不能交流了,說什麼懟什麼……
看到這麼多家長針對孩子的行為提出的各種困擾,我倒是首先想跟家長們說一句:恭喜您!大概聽到我說這話很多家長要炸毛了吧?心裡想著,敢情不是你家孩子,你不用操心,坐著說話不腰疼。無論各位是怎樣的想法,我都理解。但在理解的同時還是想恭喜大家,因為我看到你們的孩子在成長,在長大,當他開始與除自己以外的,外界的人或事產生分歧,對抗或不再順從的時候,那代表著他的自我意識開始在形成的過程中。
在他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逐漸形成自我的過程中,必定會出現各種對家人,對朋友或是對某個事情的不一樣的看法或感受,並開始用對抗的形式表達和呈現。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家長不能夠意識到孩子的成長,而只是一味的把這些現象當做是對自己的忤逆,對自己的不尊重等等,那咱們家長就需要看到這背後自己內在的深層原因了。
家長無法接受孩子對抗或不順從的行為,是因為內在里他們會害怕自己的權利被剝奪或受損。他們會擔心接下來自己沒有能力再去掌控這一切。在家長的潛意識裡,他們甚至會害怕與孩子的分離。而孩子卻需要用各種方式進行成功的分離。
正如台灣作家龍應台說過的,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的目送他漸行漸遠。我們看到的是孩子的叛逆和遠離,卻沒辦法看到,自己無法接受孩子成長後,將於我們分離而帶給我們的恐懼。所以說,哪裡是孩子離不開父母,其實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當一個弱小的,需要呵護的,小小的生命完全依附於你的時候,你是不是能感覺到一種完全被需要的滿足感。這種感覺會讓你感覺:原來我是如此的重要,原來我是這樣被人需要著,原來我非常享受這種被需要,被依賴,被信任的感覺。
當這個生命長大了,當他有了獨立的意識了,當他開始與你不同了,當他更加注重自己的感受了。你呢?你會怎麼樣?親愛的,那是一個從擁有到失落的過程,那是一個從被需要的位置撤離下來的傷感。我們會用他怎麼能這樣對我,他怎麼能這樣不接受我,他怎麼能這樣無視我?不是孩子變了,是孩子長大了,他在用這種方式告訴你,我需要獨立。
所以,當我們面對孩子出現的對抗的一切情緒,都是他再提醒我們看到他的成長。因此,身為父母的我們是應該欣慰的迎接他的成長,寬容的接納他的成長。因為在脫離你們的過程中,他們還需要被你們支持的力量。他們也會有迷茫,也會有無措,也會有內心想要獨立,外在還不具備獨立能力的彷徨。
這時候咱們父母可以做的是:
一,接納他現在的一切。
允許這些發生,讓他內在的自我衝突有一個可以緩衝,可以調整轉換的空間。讓他在成長的過程中擁有一個能量滿滿的家庭環境。
當父母的狀態不再是對抗的時候,孩子們也就會更加清晰的找到自己想要的方向。
二,幫助孩子順利過度。
聽他的表達,了解他內在的真實想法,並不急於對他的想法進行分析和評判。而是聽他的感受和表達。讓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去嘗試認識一個不同的個體,而不僅僅是我們的孩子。當父母意識到他是他自己這個個體時,父母也會逐漸從內在無法接受分離的狀態中慢慢走出來。
說到這兒,相信更多的家長開始對自己內在的感受有了不一樣的認識。也能從對孩子行為的焦慮中看到自己內在的情結。當我們開始覺察到時,療愈已經開始了。願我們更多的父母能夠看清實相,在接納孩子的同時接納自己會因為失去控制權而恐慌的狀態。
讓我們的親子關係越來越親密,溝通交流的平台越來越暢通。
文/曉斐
~end~
(圖片來自網絡,原創者可以自行撤回或聯繫刪除,感謝,感謝,再感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md0wHEBfwtFQPkdDY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