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們發聲已經成為我職業衍生的情感宣導。接待了很多的家庭,看到了很多的孩子,除了聽到他們的無奈,接收到他們的迷茫,感受到他們的憤怒以外。就是觸碰到一顆顆單純,善良,無私無畏的愛著父母的心。
也許很多家長會說:養了這麼大,除了讓我煩惱,讓我操心,讓我費神,還真的看不到他哪兒有會為誰想過的。不提則罷,一提腦殼疼。甚至懷疑自己養大了一個包袱,一個碎心機。沒有感恩心,沒有方向,沒有目標,沒有動力,沒有讓父母可以說一說的一丁點兒的好。
難道孩子從小到大的一切父母都忘記了嗎?忘記了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時帶給你的希望;忘記了看著孩子粉嘟嘟的小臉就倍感精神煥發的動力;忘記了在你最落寞,最無助的時候是孩子給了你堅持下去的勇氣;忘記了因為孩子才讓你有了可以被完全愛和信任的機會;忘記了一個生命對一個生命無條件的依戀和尊重;忘記了跟隨孩子長大帶給你的欣喜和幸福感。
很多父母會記得,也會忘記。記得更多的是:為了孩子怎樣的辛苦付出,怎樣的勞作耕耘。此時我想問「 假如沒有孩子,你就不需要打拚,不需要努力了嗎?」 所以,請為自己努力奮鬥的理由校正,一切的努力都是因為自己。千萬不要再把這個「高帽子」扣在孩子身上。你一切的成長都源自於你自己,跟任何人無關。
也不要把自己不能工作,不去奮鬥,不想努力的責任附加到要養育孩子身上。即使你對孩子有養育的責任和義務,那也不需要你放棄自我的發展。和孩子在不同領域一起成長才是父母應有的本色。所以,如果你不想工作啦!不願努力了,請不要用孩子當藉口,而從此把這個「鍋」永久的甩給了孩子。
N多年後,你還會時不時的跟孩子叨叨:當初就是為了你我才沒有再去想著發展事業和工作。並且還會形成一種習慣,慢慢的成為自己內心極為合理的,可以跟孩子交涉的籌碼。人類趨利避害的心理是如此的普遍,以至於沒有多少人能夠看清楚自己。於是把它歸結為「為了孩子 !」
如果可以,請撤回你內在的無明。這種模式帶給孩子心理上的內疚無法言喻。你的一切行為都會讓孩子覺得對不起爹媽,你們是那麼的好,而我是那麼的差。如果可以,請你們試著了解了解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而不是指責他的情緒,指責他的言行。
因為清楚自己的所有言行。他不想那麼做,可是他的情緒沒有辦法調控而不得不這麼做。他已經很難受了,就請父母網開一面,給孩子喘息的機會吧!
我們不能感知孩子的世界,但起碼我們擁有了解他們,靠近他們的機緣。所以,親愛的爸爸媽媽們,不要用你以為的道理跟只有感受的孩子去溝通。在孩子憂鬱的背後,還有整個家庭存在著的問題,因為一直存在,所以孩子選擇用這種方式來促進家庭的和諧或家庭的危機。
孩子的愛是真正的無私。在父母鐵青著臉要他跟鄰居家的**比較的時候,他還在一邊沮喪,一邊努力的做到更好。而對於父母,孩子從來都沒有想過拿自己的父母跟他羨慕的同學的父母比。在孩子心裡,媽媽是最美的。家是最溫暖的。
一直在強調如何如何愛孩子的父母們,好好想想,那個一直無私的愛著的哪一個到底是誰。
文/曉斐
~end~
(圖片來自網絡,原創者可以自行撤回或聯繫刪除。感謝,感謝,再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