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的人生有多美,來看看孩子們的習慣養成三部曲

2020-04-13     父母圈

面對孩子們開學時間的延遲,很多人推測疫情期後孩子們會形成明顯的兩極分化。不用說,一邊是平穩過度甚至逐漸攀升,一邊是極速下滑連接困難。

幾個月在家的隔離學習期,我們的孩子是靠什麼順利的度過了漫長學業進程?又是靠什麼維持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狀態?對於年齡段小一些的小學階段的孩子,毋庸置疑肯定是家庭,家庭教育的主體父母的管教和幫助。對於年齡大一些的孩子,那靠的肯定是在小學階段就已經養成的良好的行為習慣。

我們會在媒體報道中看到爬上房頂蹭網課的高中女生;也會看到由爸爸陪同走很遠的路在村大隊借網絡的初中女孩;還可以看到在方艙醫院依然看書學習的清流哥;當然,還有許多把複習資料都搬去醫院的中高考學子。更有因為爸爸媽媽都在抗疫一線,自己買菜做飯學習,生活自理的10歲小男孩。

同時,我們還會看到因為孩子上網課幾乎崩潰的家庭;因為網課親子關係決裂的母子;因為孩子上網課無比焦慮的家長……

如果說五年前,我們一直傳導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理念,還不能被更多的家長接受,那麼,此次疫情可以說清晰的呈現出家庭教育的無比關鍵。幾個月的時間,如果家長據有良好的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那我們的孩子此次在家足以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作息和學習習慣。即使以往孩子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形成一種好習慣,那麼這幾個月家長也有足夠的時間幫助孩子形成一個全新的習慣。

一個簡單習慣養成的時間為21天,那麼,親愛的爸爸媽媽們,現在了解和調整都不晚。不用只是去羨慕別人家自律的孩子,他們背後是一個家庭的自律,一個父母的自律下監督形成的一個孩子良好的習慣。

這個習慣包括生活作息規律和學習時間規律。在我們協助孩子養成這兩個習慣之前

首先,需要先了解整個家庭成員,主要是家長自己的習慣。對於孩子們來說,父母是示範和榜樣,孩子們做你說的,而是做你做的。如果你只是要求孩子學習,而自己卻在玩手機,那這個習慣是無論如何都不容易養成的。

其次,父母的情緒對於孩子習慣的養成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很多父母在和孩子制定完計劃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高興的時候好好督促,不高興的時候對孩子又不管不顧。或者遇到自己想要去做什麼時就放棄對孩子的監管,遇到其他事情衝突時就不去執行。這種時有時無的規則感對於習慣的養成是無效的。

然後,在我們父母都擁有良好的自律性和對孩子較好的規範管理的前提下,科學的教育理念和引導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所有的習慣養成都建立在對孩子身心發育全然了解的基礎上。就像越來越多的人了解的那樣:所有崗位都需要進行上崗培訓,唯獨父母是不用培訓的一樣。因為不懂,因為不知道而對孩子進行的教育往往讓我們的教育效果事倍功半。

1.了解孩子每個年齡段的身體發育信息,配合發育期給予孩子適當的營養補給;

2.了解孩子各階段心理發育情況,給到孩子生命滋養的根基:安全感,信任和尊重;

3.保持與孩子的平等溝通,不過度保護和關注過度,讓孩子更多的自主體驗。尊重生命的獨立性和獨特性。

所以,學習成長,協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是我們每一位家長都要去進行的崗前培訓,儘管我們已經上崗,那也希望我們可以邊學邊做,努力勝任這個一輩子極為重要的工作。

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這句話送給每一位爸爸媽媽,在讓孩子擁有更多的自由選擇的自律狀態下,先培養孩子擁有一個良好的習慣。

文/曉斐

~end~

(圖片來自網絡,原創者可以自行撤回或聯繫刪除。感謝,感謝,再感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DLWdXEBfwtFQPkdd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