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朋友圈的宣傳有點多,主要是因為校區開始競技疊杯訓練的活動很好玩兒。仿佛又回到了二十歲,和一幫小仙女,小帥哥們一起玩耍的感覺真的是棒。奔跑著,跳躍著,手腳並用的玩兒,撲天搶地的賽,就連摔跤也可以是幸福的存在。
也許又會有人評論說雞湯,或者說矯情。可是就是有這樣的感覺,沒有體會過的人又怎能了解?那種久違的激情,那種豁出去了的拼,那種不顧一切的投入,沒有打開過,沒有放下過的人又怎會知道,沒有體驗到的人又怎麼會懂。
不能接受的時候想想,是不是內在的某個地方被激起了缺失已久的感覺。無法達到時會選擇用否定去迴避。那種迴避會讓人產生一種不屑一顧的不適感。找到它,看見它,感受它,理解它。最終可以用祝福或淡然化解它,於是明白了,原來那只是一種存在。
生活需要儀式化。這種儀式化可以是紀念日的一次燭光晚餐,可以是相愛日子裡的一束火熱的玫瑰,可以是柴米油鹽之外的浪漫之約。當我們被重複而單調的日子磨礪的平實安然的時候,是否也可以去感受一下滿院鳥語花香的悸動?那和現實無關又有關,那是堅守平實安然的每一次心動,心動的是內在花園裡的芬芳,它不會打擾到他人的境況。
心靈需要不同的營養。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希望,或高遠,或明朗,或優雅,或清涼。對於可以給予自己想要的那種能量歡心接受。對於不是自己想要的: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如此優雅的轉生。留下的是芬芳,帶走的何嘗不是清香。
以前做事總是會作,現在做事更多在心。如果說這是年齡的差別,竟然覺得自己越發的年輕了。這種年輕不是現實本身,但又像是現實。現實的年齡好像已經過了可以作的時候,可用心的狀態恰巧屬於風華正茂的年紀。
現在在體會那句: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做假來假亦真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境界。現實存在的未必是真的,真的是看不到的內在。
重溫舊夢時,觸動心房的始終是那些欣喜的片段。而真正讓人成長的往往是曾經的傷痛。
在歡笑里流逝,還是在痛苦裡沉澱?輕鬆泛起的笑里,哪能經得起歲月的滄桑。面對痛時的堅韌,才真的是生活本真的模樣。
文/曉斐
~end~
(圖片來自網絡,原創者可以自行撤回或聯繫刪除,感謝,感謝,再感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82yT3IBfGB4SiUwpV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