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推薦目錄發布,38個典型案例入選

2024-06-25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張建林)2024年6月25日是第34個全國土地日,活動主題是「節約集約用地 嚴守耕地紅線」。全國土地日當天,自然資源部辦公廳正式對外發布《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推薦目錄(第四批)》。

據介紹,本次推薦目錄共收錄了來自26個省(區、市)的38個節地技術與節地模式典型案例,覆蓋四大領域:基礎設施領域8個、公共服務設施領域10個、產業園區及工業項目領域13個、城鄉高質量發展領域7個。

其中,12個案例是圍繞「用存量換增量」開展的實踐。主要是通過設備設施「以舊換新」,在不新增用地的情況下,大幅提升生產效率;通過舊廠區盤活利用、中心城區邊角地統籌利用、老舊體育設施立體改造,補齊教育、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短板;通過實施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盤活利用老工業區、舊廠區、傳統風貌保護區,保護傳承歷史文化,推動產城融合發展等。

15個案例是圍繞 「用地下換地上」開展的實踐。主要是通過城市交通系統互聯互通、站城一體化建設、地上地下空間綜合開發,構建鐵路、機場交通樞紐綜合體;通過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布設停車場、市政管線、學校風雨操場、污水處理廠等公共服務設施,支撐「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立體劃分市政道路空間,建設架空連廊、地面道路、地下通道,加強區域聯通,緩解區域交通壓力等。

11個案例是圍繞「用資金、技術、數據換空間」開展的實踐。主要是通過在公路工程項目設計可研、選址布局、建設施工中應用節地技術,採取優化交叉工程設計等節地措施,採用新型工藝節約用地、少占耕地;通過採用建設多層停車樓、立體機械停車、網際網路數字停車等技術提高用地效率,實現停車智能化管理;通過採用「井工廠」模式,幾十口井共用一塊土地,實現油氣開採節約用地等。

據悉,自然資源部持續總結地方節約集約用地實踐經驗,先後於2017年10月、2020年1月、2022年1月發布了三批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推薦目錄,共推廣46個典型案例,較好地發揮了引導示範作用。

自然資源部表示,下一步將持續落實全面節約戰略的決策部署,指導各地大力推進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鼓勵各地在各類項目建設中,優先採用節地技術與節地模式,不斷提升節約集約用地水平。

編輯 唐崢

校對 陳荻雁